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70-80(第19/24页)

,还请沈姐姐途中多照顾。”

    “弟弟放心,我会护着哥哥的。”

    俞慎思又对陆青石叮嘱,让他关键时候拦着点高晖。

    李帧见妻子难过,心里也不是滋味。这些年他亲眼见识他们姐弟之间的情义,这份姐弟情是他们彼此的羽翼,也是他们彼此的软肋。

    失去了谁,其他人都会生不如死。

    这份手足情,是他渴求却没得到过的。

    他走上前一步,拍了拍高晖的肩道:“要嘱咐的话在家里已经都嘱咐了,我亦没有什么要叮嘱。如今你既要走了,所有人必然都会挂心。你从前行事莽撞,你大姐最担心就是你这一点。今后你身在外,行事前要想想家中还有兄姐和弟弟挂念。临别,姐夫送你两个字——慎行。”

    “慎行——”高晖轻轻念了两遍,拱手道,“弟弟谨记。”

    他抬头朝船望去,“总要别离,登船吧!”

    看着高晖登船,看着船离岸,俞慎微眼泪忍不住溢出,冲着弟弟挥手-

    多日后,远在京城的高明进下朝时,一直关系不睦的同僚阴阳怪气地道:“高侍郎果真教子有方,令郎小小年纪就舍得让他随船下南洋,也不派个亲信跟随,真是让人佩服。我等以后定要向高侍郎学习。”

    回到家后才知道,被他丢在老家的儿子,一声不吭,瞒着高家所有人私自随商船出海。

    他将儿子臭骂一顿,儿子没听到,郭夫人却听得满耳朵都是,劝他消气。

    次日便叫来俞慎言询问。

    俞慎言也是昨日才听闻这个消息,昨夜里又气又担忧,刚写了封信回去询问情况。

    面对高明进,他冷笑道:“高大人将小晖交给高家长辈管教,如今却来问罪下官,似乎说不过去。

    下官身在史馆,还没高大人消息灵通,正想请教高大人,为何小晖好端端地下南洋去。高家长辈是苛待他还是要害他,让他在南原省都待不下去,要远离故土躲避。”

    “一派胡言!”

    俞慎言笑道:“下官知道高大人爱子如命,可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不过,堂堂户部侍郎的大公子能有此魄力,高大人的确教子有方。”-

    第079章 第 79 章

    翰林院, 俞慎言抱着一摞书朝史馆去,半道与白尧几位大人碰面。

    “俞兼修?”翰林院任侍读朝他怀中书看了眼,笑道, “每次瞧见俞兼修都在忙碌,编修西北各部史这么忙?”

    翰林院是比较清闲的地方,这个时辰大部分官员在喝茶闲谈。编修西北各部史更是清闲中的清闲。

    俞慎言回道:“史料难寻, 年前托人寻了一些来, 下官便想早点整理出来。”

    白尧笑呵呵对同僚道:“是这年轻后生知上进。”

    任侍读沉吟一声, 点头赞道:“难得!”

    在那么个位置, 就是每天喝茶混日子,朝廷也没人会太在意。能够做到无人处恪守本职, 兢兢业业,的确是难得的后生。

    只是史馆那么个差事, 若无贵人提拔,是没什么出头之日的。

    待俞慎言离开后,任侍读捋着胡须, 道:“老夫听闻俞兼修是户部高侍郎的内侄,可是真事?”

    白尧亦是宁州籍官员,平素两人关系尚不错,他向白尧打听。

    这话白尧在陛下面前已提过,也无须遮掩, “是。”

    任侍读啧了声, 皱着眉头一脸疑惑,“俞兼修当初殿试二甲第六,朝考又是前三, 那么多的好地方还不是随他挑,偏偏去编修西北各部史……”满是惋惜。

    问了一句和高侍郎关系, 又对其选择叹惋一句,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如此好的成绩和才学,还有一个高位的姑父,怎么也不该去坐冷板凳。

    高侍郎对原配深情,当年在翰林院为他赢了不少赞赏嘉许,至今偶尔还有人提一嘴。

    俞兼修之事就耐人寻味了。

    一侧年轻的官员道:“听闻高侍郎的大公子前段时间随商队下南洋,不知是真是假。”

    任侍读思忖了下,问:“高大公子什么职务差事?”

    “并无差事,一直在老家读书。今年是秋闱之年,忽然不读书下南洋去,不知高侍郎这是何意。”

    任侍读朝白尧看一眼,想听白尧解惑。

    白尧装糊涂,“高大人用意必定高深莫测,此乃高大人家事,咱们问不着。”转开话题讨论起今年秋闱主考官的选派。

    本朝秋闱各省一正一副两位考官皆是朝廷选派,因各省距离京城远近不同,从上个月已经陆陆续续选派离京。

    这种考差虽然辛苦,却也是个美差,不少人巴望有此机会-

    南原省距离京城虽远,然后路途坦荡,官船走水路从盛都可直达安州城,一般情况一个月左右,六月中下旬主副考官便选定南下。

    排云书院多官宦子弟,消息灵通。今年南原省秋闱,主考官乃翰林院任虔任侍读,副考官乃兵部主事。

    南原省欲参加秋闱的学子私下全讨论开,将主副两位考官的家底都摸得清清楚楚。

    俞慎思从程宣的口中得知,任侍读是先帝时二甲进士,出身耕读之家,曾兼国子监职,亦担任过外差。做人做事属于求稳不求进一挂。

    副考官刘望乃甲辰科进士,行人司行人,后来任刑部主事,因为善兵部事,平调至兵部任主事。

    秋闱前排云书院中很多外省的学子,从年后就陆陆续续回乡参加秋闱。

    学舍前的树下长廊里,俞慎思坐在石凳上,背靠廊柱翻看平素整理的名家文章,准备考前再拜读温习。

    芈储端着一盘切好的瓜过来,放在石凳上,将一把叉子递给他,笑道:“别人是临时抱佛脚,俞弟你就不必了吧?上月月评你都考到第三了,这次乡试还不妥妥地高中。”

    俞慎思叉了一块瓜瓤,用井水冰过,清冽甘甜。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笑道:“排云书院才多少学子,今科秋闱多少学子了。书院一名之差,放到南原省不知几何,不敢松懈。”

    “你太过自谦了。排云书院的前三,秋闱不出意外落不到十名外。你呀,毫无疑问前十,说不定还是个解元呢!”

    俞慎思笑道:“我谢谢你吉言,你也说了,不出意外。秋闱三场九日,一切难料。每科不知多少学子就是出在了意外上。”

    “杞人忧天。”芈储笑道,“我若是你,我早就寻个凉快地方睡大觉了,养好身子,才能扛过秋闱三场。对了,有没有兴趣去游湖?程宣、汤获他们去西湖游船赏景,放松心情。”

    大考在即,他们心倒是挺宽。现在距离乡试还有大半个月,放松也太早了。何况人家二位也有放松的资本。

    “还有谁?”

    “萧臻和徐鼐几人。”

    两年了,徐鼐终于邀请动程宣了。

    俞慎思放下叉子,笑道:“我就不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