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直播女性文物后被诸朝围观了》 50-60(第2/20页)
到的,则是出现在《列女传》中。】
“难不成,就没一个脱颖而出的么?”
李清照喃喃自问,她不信。
【不过,泱泱几千年历史,当然会出现异数。】
说到这里,夏语冰眼里的怒火逐渐平息,重新闪起亮光。
【就比如今天要和家人们见面的这位。】
话到这里,再不期待就不礼貌了。
李清照飞快转着脑筋,竭力搜索着任何可能的人选。
得青史留名、还不能和先前的重复,最好是个将军……
没等李清照提名心目中的候选人,主播已经贴心画好了重点:
【这一位,可是正史中以将相列传记载的女将军,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的巾帼英雌。】”这般厉害?”
镇定如李清照也不由变了神色。
女将军不算稀奇,巾帼英雌不是没有,可迄今为止,她还真不曾在史书中翻到过哪个被单独列传的女儿家。
她究竟是谁?
这样的念头,齐刷刷地浮现在无数观众心头。
同一时间,大家都在屏息期待着一个名字。
可惜,向来痛快的主播今天却偏偏不给人一个痛快。
夏语冰笑了笑,像是歉意:【她的头衔很长,好在家里够大,还住得下这么多人。】
【这位,就是曾官拜光禄大夫、忠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提督、一品诰命夫人的——】
【秦良玉!】
这头衔果然是有够长的。
李清照默了默,听起来竟然比堂堂唐太宗还要费嗓子。
吐槽之余,她却没有错过关键信息:忠贞侯。
要这么说的话,就是以女子之身、凭战功封侯喽?
往前数,这样的事迹闻所未闻。
那可能性就只剩下了一个——秦良玉,是后来者。
换而言之,便是在大宋之后的朝代。
这可就新鲜了。
此时此刻,李清照也说不清自己心里究竟是好奇更多一些,还是可惜更多一些。
她所知的几次直播中,距自己最近、她最熟悉的还是唐朝。别说是宋朝往后,就连大宋,直播间更是提都没提过。
这会儿乍然听到一个全新的可能性,李清照当即提起十二分期待。
【在具体介绍秦良玉本人和她的功勋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当时的社会基本盘。】
夏语冰语气深沉:【一言以蔽之——】
【明朝末年!】
明?这难道就是大宋的继任者吗?
王朝更迭是情理之中的事,李清照饱读诗书,虽不免为家国存亡而忧心,却还是尚算平静地接受了这种结局。
至少——
是明,不是辽,更不是西夏。
除此之外,她更关心的还是那“末年”的说法。
无论多少烜赫一时的王朝,强如汉、盛如唐,到了末路时候,江山风雨飘摇之际,都是一样的动荡。
说来讽刺,倘若不是到了这样的困境,又怎么能轮得到女子出头呢?
【明朝末年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光景,相信不用主播赘述。】
【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这些王朝覆灭前该有的征兆,大明一样不落。】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良玉的出现,实在很难不令人回想起那个传统争论——】
主播兴致勃勃:
【这究竟得算是“时势成英雌”,还是得说一句“英雌造时势”呢?】
第52章
“英雄”一词普遍,“英雌”之说却不常见。
李清照听了新鲜,至于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争论,她都无暇顾及了。
“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难道还能怪到臣工身上?”
赵恒表示有话要说:“积贫积弱可不是旦夕造就。”
“若没有这样的人物挺身而出,恐怕那光景还要更糟呢!”
得亏崇祯帝没听见这话,否则高低得送上一个大大的白眼。
积贫积弱?你还是先管好你们老赵家的那摊子烂事吧!
同样一个论题,同样身为皇帝,自然有人持相反意见。
譬如李世民。
这位刚被主播拍板封为“七世纪亚洲州长”的大唐天子,依旧坚定不移地抱着“英雄造时势”的观点。
或许……眼下还得跟着改为“英雌造时势”。
他疲惫地按了按眉心,不发一言。
与李世民相伴多年的长孙皇后却能贴心解语:“二郎不必忧心。”
“事情已经有眉目了。”
夫妻二人心意相通,自打从直播间那儿听来了零星消息之后,不用李世民多说,长孙皇后立即着手去查。
比着幼子的年纪去查,这一查,还真就找到了好几个姓武的小娘子。
只是——
提起这个,她也有些为难:“这群人里头,并没有叫「媚娘」、或是单名一个「媚」字的。”
回想起小夏主播所言,长孙皇后又补充一句:“雉奴身边也都挨个儿筛过一遍。”
她摇摇头:“均不曾见到主播口中那样的人物。”
身为帝王,但凡直播间里的故事有一丝可能为真,他都得想尽办法,将一切隐患扼于未然。
可惜大张旗鼓了一阵,还是没摸出苗头。
“既然暂时未寻得,那便先放一放。”对这样的结果,李世民并不意外。
如果找不到这个人,仅仅虚惊一场是最好。
但她依旧不忘提醒一句:“回头留心着就是。”
“先不说这个了。”
甭管是“英雌”还是“英雄”,女主天下毕竟还是没影儿的事。回归眼下,更值得这对大唐第一夫妻焦心的,还是他们寄予厚望的继承人、皇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将案上散开的奏章稍稍合拢,转手递给长孙皇后:“观音婢,你且瞧瞧这个。”
后宫不得干政的旧俗,在这对恩爱夫妻面前形同虚设。
架不住长孙皇后向来谨慎,本欲拒绝,偏偏视线一扫,正巧认出了落款处的那个熟悉名字:
太子詹事——房玄龄。
既然是东宫来报,长孙皇后便不再推辞,伸手接过。
大致翻了翻,她一目十行读过,心里有了数。
左不过都是些东宫日常,除此之外,这份简报里还另外提到了一件小事。
说是太子太师李纲有脚疾,只能乘轿入宫,承乾礼敬非常,亲自接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