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红楼]升官发财娶黛玉》 16、忠勇伯态度和蔼,不像是憋着坏(第2/3页)
不合规矩。”
林黛玉总觉得这种话是在针对她,可深究起来,那恶意又隐藏得极深,就好像在一步步试探她的底限一样。
不过下午穆川的纵容的确给了她勇气……是自己人呢。
“二舅母说得是,若是不合适,便叫送回去吧。”
贾母眼皮子一抽,送回去就是打脸了,老死不相往来都是轻的,忠勇伯在太上皇皇帝面前说两句贾府的不是,别说外头的贾家,就是宫里跟皇帝同床共枕的娘娘也招架不住。
“我一个老太太陪着你们饿着肚子,赶紧看吧。”贾母打了个哈哈敷衍过去。
贾宝玉去拿了帖子读给贾母听。
“是文房四宝。”贾宝玉说:“给林妹妹还有一块怀表。”
“哦,怀表可是个好东西。”传进来还不到二十年,贾母也没有的。
“南安太妃也有一块,我见过的。”史湘云道,又凑过去看丫鬟捧给林黛玉的怀表:“你这个好像没南安太妃的大。”
林黛玉拧了两圈发条,这才道:“枉费你去了那么些公侯家里,又结实了那么些权贵,这东西越小越难做,越小越精贵,你连这个都不知道?”
“我又没有这个。”史湘云回应道:“难不成你就有?”
她原先的确是有的,可惜……林黛玉余光扫了一眼王熙凤,父亲重病过世,家里许多东西都不知去向了。
当日琏二哥也有解释,说是家贼难防,管家小厮等等带着东西跑了。
她只能相信。
贾宝玉下意识不想林黛玉关注落在旁人身上,尤其是外男,他笑道:“这忠勇伯倒是会送,文房四宝都是一样的。林妹妹,我看看你得了什么。”
有了贾宝玉带头,几位得了东西的姑娘把油纸包都拆开了。
笔墨纸砚,笔是一套四只上好的狼毫,墨用红纸绳绑着,上头还镶嵌了金箔,纸是——
贾宝玉眉头皱了起来:“怎么一人就五张纸?这也不像是宣纸,不是生宣也不是熟宣。不过倒是挺精致的,似乎还有蜡,滑滑的。”
“拿来我看看。”林黛玉招手:“这是冰纹梅花玉版笺,是宫廷御用笺纸,我小时候听说一年造不了两百张,不知道如今能造多少了。”
“诶呦。”王熙凤忙笑道:“这忠勇伯家里好东西不少呢。我数数,咱们家三位姑娘,还有林妹妹,薛家两位姑娘,还有史大妹妹,一共三十五张,许是除了宫里,就咱们家最多了。”
有了这纸,剩下的玉石砚台就没什么可看的了。
林黛玉手里拿着笺纸,轻轻晃着,跟薛宝钗笑了笑。
御用的。一连两次都是御用的。
她这才发现,她其实并不是不在乎,也不是麻木,她是因为没有人向着她,只能往内强忍。
“这墨贵重,还有金箔呢。”
“是油烟墨,适合工笔写意。”
薛宝钗跟惜春的声音同时响起,林黛玉又笑了笑:“谁都不如宝姐姐眼尖,竟无一人看见那金箔。”
来了个忠勇伯,竟叫她抖起来了。
王夫人道:“摸了墨的赶紧去洗手,别说老太太,我都有些饿了。”
贾家吃上饭,穆川也几乎是同时吃上了饭。
眼前这桌酒席,想必是去李老将军家里打听过的。
有他爱吃的牛肉和羊腿,还有个切丝的生白菜心。
酒也只有两壶,正在热水里温着。
这就让人很舒服了。
穆川客气道:“李老将军年岁高了,冬天不太舒服,吩咐跟几位说声抱歉,他来不了。这位是李老将军的孙子,今儿陪着一起来的。”
能请来一个就算不错了,况且有李老将军的孙子过来,也算给足了面子。
再说李老将军的确是年纪大了,定南侯府的事儿,如今都是他儿子带着几个管家办的。
为首的顺天府尹孟大人举了酒杯,笑道:“咱们这也算是给忠勇伯接风洗尘。真要喝起来,谁都喝不过忠勇伯,不过两杯薄酒,是个意思。”
头一杯大家都干了。
虽然天色将暗,冬日的傍晚是冷风嗖嗖,但室内却还温暖如春,摆放在桌上的菜也是精心烹饪过的,桌子下头还有个暖炉烘着,就是荤菜,也不怕凉了油腻。
酒过三巡,三位京城的地方官赞叹了穆川的英勇,又夸了李承武是虎父无犬子,前程一片光明。
穆川也不是毫无情商那种人,李承武一年半以前还是纨绔,总之话就没落在地上过。
一顿饭吃完,宾主尽欢,三位地方官送了穆川跟李承武出来,也各自道别,分头离开了。
宛平县衙距离京城七八十里地,这个点,就算是骑马也是回不去的。
马车里的柯大人正想是去客栈住一晚上,还是去再喝个酒,马车忽然被人敲响了,声音还挺熟的。
正是才喝过酒的忠勇伯穆川。
“柯大人?”
本来就没喝两杯酒,这么一激,那点酒化成汗全出来了。
车夫停了马,又被随行的下人拉去一边说话,穆川上了马车:“柯大人,我有一事为难,想请柯大人帮忙。”
穆川上马车的那一下子,马车都往下沉了沉,柯元青眼皮子跳了跳,想起京里官场上的传闻。
他这马车也不比户部大门结实啊。
“将军请讲。”柯元青拱拱手,留心听着。
“我有几个一同征战多年的手下,如今年纪到了要退伍,我家里还有几口男丁,吃不了种地的苦。不知道宛平县衙可缺杂役?他们做些捕快、收粮又或者缉凶的活儿,都是极好的。”
这算是穆川升官发财扶持家族计划里的重要步骤。
杂役虽然不是官,更加不是吏,也不是读书人,甚至说起来还是贱籍,三代不得科考的。
但捕快是可以传家的职位,尤其是京城这地方,每年吃喝不愁,能养活一大家子还能有结余。
地方官干三年拍拍屁股走了,真正维持县衙运转的,反而是下头这些吏和衙役。
至于三代不得科考,这个也容易,往平南镇一送,一来一回身份就洗白了。
况且穆川也想过的,他们家读书……就没那个环境,没个三五代是不成的,既然这样,索性两把抓,从底层做起,占据县衙的关键职位,一样能左右县令。
反而比读书当官更持久,更能养成一个大家族。
到时候有知道怎么维持县衙运转的杂役,也有能考中进士的读书人,这不两全其美。
因着才吃过酒,也知道穆川说话很是直接,再加上他那张严肃又很值得信赖的脸,柯元青道:“宛平县管了一半的京城,光京城人口就不下百万了,再加上周围的乡里,人手总是不够,大人既然开口,那就是一个捕头,五名捕快,正好一队。大人选好人,叫他们去找我的师爷乔纪便是。”
柯元青答应的很是干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