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市井人家: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宋市井人家》 50-60(第16/19页)

桩帮寡妇改嫁的案例, 立刻荣升中等媒婆。

    中等媒婆是能戴冠子, 身穿黄包髻背子的。

    宓凤娘拿着冠子回家,喜得看了又看, 将衣服和冠子擦洗了一遍,又挂起来,还惦记着请金哥儿写信给叶大富,好叫他也高兴高兴。

    叶盏也替宓凤娘高兴, 索性做了几道糟卤菜给她解酒馋。

    糟鸭货带着淡淡的酒香,嗦一个鸭翅膀, 上面的鸭皮和下面紧致的鸭肉尽数被嗦进嘴里,柔韧,还有丝丝缕缕的口感,正好一点点慢慢吃,让酒香的滋味在舌尖浸润得更多些。

    糟毛豆是浅绿色的,也懒得剥,直接拿着豆荚一角从根部开吃,牙齿把所有的豆子从宽大的豆荚里全部挤进嘴里。吃一口清爽怡人,很是解暑。

    糟蹄筋则富有嚼劲,吃一口柔柔韧韧,后面的大牙要用力咬合才能咬下,但蹄筋在牙齿间用力反弹,这种征服和反制的游戏让人很快就能感受到蹄筋的厚度,有种磨牙感,很是过瘾。何况全程还带着淡淡的酒香呢,宓凤娘顿时觉得一下就过够酒瘾了。

    吃完这道菜,宓凤娘从这天开始居然开始跟着金哥儿几个学起了识字。

    “我小时候你们翁翁婆婆教授了我几个字,也就会写我姓名,认得数字。”宓凤娘很是遗憾,“这点学识拿来在乡下做个田庄太太,管理佃农尽够了,但要做官媒却不能够。”

    官媒要掌握文化知识,不能糊弄。

    要能查阅本坊的户籍人册,要能认识人姓名,看得出谁家有适婚男女,还要会看嫁妆奁产单子。

    像她原先做媒靠的是口头询问了解,坐在适婚男女门口聊会天对方家中养的鸡昨夜在外面下了鸡蛋的事都能打探到,奁产则靠识字的人帮忙念,自己全靠心算。

    可是官媒业务扩大到一个坊,甚至整个汴京市,那就不能靠街坊邻居们口口相传了,要自己去查户籍册,要了解信息也要先靠户籍。

    再说官媒负责往来的婚嫁对象都至少是小官之家,这些人家嫁女儿那奁产叫一个长,除了房奁和金银珠宝,还有日常使用的宝器、动用、帐幔等物,

    甚至还有随嫁田土、屋业、山园等,甚至好几张单子根本写不下,这时候叫宓凤娘去找谁念?

    所以她思来想去,觉得自己要做官媒还是要多认字。

    宓凤娘刚开始还扭扭捏捏,可见儿女们没有一个嘲笑她,反而都很认真帮她,宓凤娘便放下了羞涩,好好儿跟着孩子们认起字来。

    没想到这一来倒逼得金哥儿更加用功。

    以往他是家里的学问担当,每每遇到文书、契税往来这种事都是他出面。

    没想到叶盏回来后也粗浅识得几个字,又带动了全家人认字。甚至叶盏认字速度简直是突飞猛进,一天就能识字几十个,过了一个月,虽然还是不大会写,但看到后都能认识。

    叶璃、玉姐儿、银哥儿也各个都不输,一个带一个他们已经读完了一本开蒙的课本,开始读第二本。

    如今就连最不可能认字的宓凤娘也开始学《千字文》和《三字经》,瞧那认真的劲头只怕过一年也能完全识字。

    这么一来金哥儿原本引以为自豪的那些知识就不够用了,他要保持在家人跟前的博学感就必须再多几本书。

    因此宓凤娘立志要做官媒后最大的后遗症居然是金哥儿开始苦读,目睹了这一切的叶盏表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蝴蝶效应?

    转眼就快到六月二十四日。

    叶盏以前不知道这个日子有什么特殊的,后来这一日在汴京市民眼里是个大日子,因着是灌口二郎神生日。而且会官民同乐,从官方到民间都会举办盛大的庆典。

    前一天御前就会送些书艺局、后苑作这些官府艺人所做的精巧玩意儿到庙里祭奠。

    祭奠的东西大都是戈射、樊笼、鞍辔这些骑射之物。

    殿前还要设置乐棚,教坊做乐,还有各司的社火,殿前还要搭建十丈高的竹竿,京城司和修内所上设各种装扮神鬼。①

    满城的人都要去看热闹。

    叶家自然也要去凑热闹,叶盏想想打算在门口设一张闭店休息的牌子,反正这一天全城的人几乎都会去庙会,杏花巷百姓也不会有什么人。

    蓬蕊却摇头:“开一天是一天,房租又不会给我们少一天,反正我也不想出门,不如你们去,留着我一人看店就好。”

    蓬蕊自来性子清冷,对这种事不感兴趣。

    叶盏劝了她两句,便也作罢:“那便按照平日里的工钱给你算三倍工钱。”虽然是古代但也要付加班费。

    玉姐儿笑眯眯安慰蓬蕊:“我去庙会上看到好玩好吃的给你带些回家。”

    蓬蕊哎了一声,冲她笑了笑。

    要去庙会,叶盏却不打算单纯去逛街,她提前准备了一套庙会套餐,方便让食客带着去庙会吃。还打算在市面上摆个小摊利用客流量赚一笔。

    叶盏便提前做了一些凉了也能吃的食物,有宓凤娘说着好吃的糟卤鸭货、糟卤毛豆,还有之前踏青礼盒里面的五色饭团子等菜品。在招牌上写好“二十四食盒”。

    店里的食客便知道是六月二十四所用的食盒:“正愁去哪里吃什么呢,倒有这个。”

    “这食盒里面有荤有素,但都没有汤汁,方便取用。”玉姐儿卖力推销,细说着食盒的优点,“只要二十五文。”

    二十五文算是价格中等,可叶盏的食盒里有荤有素,足够两个人并一个小孩吃了,算下来人均十文,算是价格公道。

    何况叶家食肆做出来的菜滋味都很好吃。

    食客们便纷纷出手买下,预备拿回家明天去庙会上吃。

    “二姐,怎么没有热食?”有人问。

    叶盏笑眯眯:“这会做了热食,等大家明儿个带去寺里也凉了,我那天也会去庙会开个小食摊,卖热食,欢迎前来捧场。”

    食客们纷纷点头:“那是自然。”

    宓凤娘倒很赞同:“就是要这股攒钱赚钱的劲头。” 不过她还是如全天下母亲一样表达了对叶盏劳逸结合的担忧:“话说回来,这适度玩玩也不是不可,不用将自己逼得太紧张。”

    叶盏和玉姐儿对视一眼,哈哈大笑。玉姐儿还挤挤眼:“看我说对了吧?”她早就事先预测了宓凤娘所有的言论。

    宓凤娘嘀咕一声:“这俩孩子。”女儿们凑一起有时候嘀咕着取笑大人,她这个做家长的就得时不时习惯女儿们忽如其来的傻笑。

    叶盏打算在庙会上支个烧烤摊卖烤肉串。

    烧烤自古以来就有,宋代也有,汴京街面上有卖炙肉的,因此叶盏断定烧烤肯定符合宋人的脾胃。

    再加上如今街道司这样的城管机构只管占道经营,不管空气污染,所以她的小摊应该能支起来。

    支摊的工具是现成的,只要将原先摆摊时的太平车拉出来便是。

    至于烧烤的类型:叶盏决定荤菜做羊肉串、烤五花肉、鸡块大葱串、

    素菜则准备了茄子、烤香菇、烤面筋、烤豆腐皮卷香菜这几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