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宋市井人家》 40-50(第17/24页)
搅拌轴转动。
搅拌轴下面放着一个木桶。
叶盏将一罐清水放入木桶,随后转动轴承,这套装置便也随着水流的冲击开始工作。
“吆!真转起来了。”宓凤娘瞪圆了眼睛。
“是啊,这水缸内里左高右低,有水流差 ,河流从上游流下,自然而然就能形成水落差,也就能带动搅拌。”
可惜这个年代没有电,不能制造电动搅拌棒,叶盏只能退而求其次,用这个水力搅动棒。
“现在只用清水来做实验,等我真做菜的时候放入木桶的是牛乳。”叶盏给家人解释,“牛乳大力搅拌,再经一系列工序会做出各种奶制品,到时候全部是做菜的原料。”
"有了这么多原料,我们食肆的生意一定又能上个台阶吧?"玉姐儿很是期待。
“你每次要用这么多牛乳吗?”叶大富好奇发问,“这么些牛乳也不便宜呢。”
“是,等开店后,这些牛乳说不定也会供不应求。”叶盏耐心解答家人疑问。
她一脸笃定,似乎对成功已经成竹在胸,叶家人虽然有点担心,但还是选择了叶盏,听从她的吩咐继续帮忙修整塌房。
这塌房要修葺的地方很多:先用扫把把蜘蛛网等扫干净,坏掉的木板要替换掉,还要刷生石灰水刷墙,糊墙。
第048章 第 48 章
塌房修葺完毕, 立刻看上去四壁一新,很是洁净。
随后便是砌炉灶,叶大富动用自己丰富的人脉关系从城外砖瓦窑便宜买了些青砖。
金哥儿和银哥儿两位哥哥帮着叶盏砌炉子, 一个是寻常灶房的炉灶,另一个便有些奇怪了:圆形的大肚子,高挺的炉灶,下面有个添柴口。
根据叶盏的描述:“这个叫做烤炉。”
“倒在大食人食肆那里见过类似的。”金哥儿回忆起自己经过藩坊时看见过西域人烤馕时挖的馕坑, 似乎和妹妹这个原理一样,只不过自家做的不在地下, 在外面单独砌了个炉灶。
砌好了两个灶眼,已经很像样了。
只不过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打隔断。叶盏拿了十文钱买了两块竹板,惹得叶大富喟叹“在汴京城连竹板都要花钱买”, 要是在叶家村他拿把砍刀出去就能拖回来一堆竹竿。
竹板将小小的塌房隔离成前店后工坊, 后面是烹饪工具, 前面则是小小的矮木柜充任柜台。
屋后有个矮窗,比踢脚线高不了多少,方便运输。这样每次打发好了牛乳, 窗外寻个船夫就能拿走, 一撑船蒿就能到叶二姐食肆那里,方便叶盏直接开始做菜。
家里人对这个工坊的设置没有任何异议, 只是对店铺有点怀疑。
银哥儿不解:“你这塌房怎么开店?要走半截子桥才能到塌房里,这客流量多时不得摩肩擦踵?挤下去一个进河里怎么办?”
“再说水工坊里的牛乳制品不就能送到食肆那里去么?哪里还需要再开一个分店?”金哥儿跟着问。
家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腹内各个都是问题。
叶盏笑着解释:“以后店里推出牛乳菜之后,肯定周围店铺会渐渐兴起牛乳菜, 但他们又不会做,当然要找我们叶二姐食肆进货, 到时候我们岂不是又赚一笔?”
“可是,我们自家只此一家不好么?”玉姐儿想垄断,这些天跟着叶盏耳濡目染,她已经会了不少商业思维。
“对啊。”宓凤娘也不同意,“我们卖原料给旁人,哪里有卖成品给旁人贵?”
想也知道,叶盏卖一份奶油和卖一份奶油菜是两个价格。
“爹,娘,难道现在城里就没这玩意么?”叶盏笑笑。
汴京市面上也有乳糕、乳汤、乳酪这样的牛乳菜和甜点,而且本地大食波斯商人居住的藩坊也有酸奶油、奶饼这样的特产。
叶二姐食肆的牛乳才能够独一份全靠来自现代的商业嗅觉,还有建立在中西方多少年历史上的积淀,如果说想靠着这些就误以为自己能称霸大宋饮食界,那就太幼稚了。
如果牛乳菜走红汴京,那叶盏敢打保证,市面上不到两三天就有人能琢磨出同样的奶油、黄油做法。
“就像爹以前做的防风炉,现在不是已经烂大街了?”玉姐儿脑子快,已经想明白了其中的端倪。
叶盏赞同点点头:“当商家想跟风时,一种是从市面上订购,一种是自己想办法琢磨,只要市面上订购的价格不离谱,根据人的惰性都会选择直接订购。等再过一段时间再会有更下沉一级的商家会盯准这个生意,可这时候我们家已经成了招牌,他就算再仿造也无用。”
一番商业计划,让叶家人全体都心服口服。
“只不过……”
“只不过盏儿啊,你这计划得头头是道,怎么就那么笃定那个牛乳菜会成功呢?”叶大富到底还是指出了最关键点。
牛乳油腻腻又无味,很多人都吃不惯里面的膻味,甚至在滋补市场上远远没有羊乳更加深入人心。叶家人自然想象不出来牛乳菜如何能风靡市场。
叶盏笑:“正巧我要试菜,大家尝一尝便知道。”
玉姐儿欢呼一声:还有这等好事?!
先去市面上订购牛乳。
叶盏去了藩坊,寻了那长居此处已和汉人通婚的大食人,跟他们定制了一份牛乳。
那户人家往来大食和汴京做生意,家里已经颇为富裕,还特意在京郊建了庄子养了牛,听说牛的品种是特意培育出来的产奶牛。
听说叶盏每日要定制一桶牛乳 ,日后还要加购,便点头同意:“一桶一百文。”
“这么贵?”玉姐儿倒吸一口气。一百文足够五个人过一天了。
叶盏盘算下,盛放牛乳的木桶很大,算得上寻常老百姓挑水的木桶三倍,想想也算划算。便开口讨价还价:“八十文如何?”
那大食人想了又想。
他们家的牛乳固定产出,喝不完还要低价卖给宋人。
这一桶零售能卖一百二十文,但是偏偏周围宋人有的喝不惯,有的喝了以后嚷嚷着拉肚子,零碎几两半斤卖出去,天天有纠纷上门,
再说有时候卖不出去,牛乳放坏了只能自家做成酸奶疙瘩,来来去去的折腾麻烦,
还不如总体卖出去呢。
因此大食人点点头:“八十文就八十文。”
叶盏又加了五文钱,请他每天派人送到塌房处,那大食人问清楚塌房是在汴河上,交通运输便利,再加上多了五文算是意外之喜,便也欣然答应了。
这么一回让叶家人不得不佩服叶盏的议价能力,玉姐儿更是道:“要是我的话,肯定会一口气还价到八十五文,还想不起来让他给我送货上门。”
叶璃也歪着头琢磨:“就算想起来让他送货上门,他也不一定答应得这么痛快,后期拖拖拉拉肯定会懈怠。”
反正八十五文钱已经到手,自然就没有太大动力去送货,日子久了有一两天懈怠也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