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60-66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60-66(第17/22页)


    完颜承晖说了一通,又分析道:“至于放弃其他奖品什么的,对秦王来说,根本不算代价。”

    谁让这位陛下是诸天万朝最大的关系户呢。

    有王镇恶在,有符皇后与符彦卿在,万朝最强的几个位面之二都和他关系密切。

    秦王若是上门交易长寿丸子之类的东西,本朝难道还能故意拿乔不卖吗?

    “你们搞政治的心思真复杂啊”,辛弃疾由衷感叹道。

    一件明明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居然还能强行解读出花来了。

    完颜承晖:“……”不,他不搞政治,这辈子都不打算搞!

    他要从军,成为北府最明亮的一颗星!

    偶尔写点诗文什么的,说不定还能找偶像苏轼指点一二,嘿嘿。

    辛弃疾蹙眉发愁,好似遇见了一桩大难题,不时唉声叹气。

    沈林子溜进宫来吃饭,本打算吃完一擦嘴就走,硬生生被这一幕给绊住了脚步。

    他惊奇道:“咋了这是?幼安有什么不高兴的,说出来让大伙开心一下。”

    辛弃疾无奈道:“我本来想着,本朝如果获得一张复活卡的话,就能够复活岳王……”

    没想到,价格这般离谱。

    情况类似的还有李存勖。

    他也想过,倘若得到复活卡,就用来复活太师周德威。

    当年就是因为因为一念之差,一意孤行,害死这位帝师名将战死胡柳陂,甚至父子俱战殁。

    怎不让人为之恸哭,抱憾终身。

    但复活卡实在是太贵了,再家大业大,也经不起这样折腾,只能无奈作罢。

    临安城,负责留守的李庭芝穿过传送门,来到陈朝,想请求陛下复活自己的老师孟珙。

    这是他本来的想法。

    现在吧,见了复活卡的天价,李庭芝话到嘴边忽然一转,信誓旦旦道:“这卡太过鸡肋,不兑也罢,何须复活老师,我自当超越老师,过去的事就让它永永远远地过去吧!”

    陈蒨:?

    倒是一个经济实惠的好法门!

    这时,苻坚已经做出了选择,天幕进行了同步更新:

    【恭喜世祖陛下,获得复活卡一张!】

    【限定作用范围:必须是对国家社稷有大功之人,必须和卡片主人真实接触过,不能年代相隔太久。】

    苻坚珍重地捧起这张卡片,复活吧,我的丞相!

    观众一看,心却凉了半截。

    这第二个条件就卡死了无数人,比如刘裕,他根本没见过岳飞,完全用不了复活卡。

    眼见辛弃疾整个人都蔫了,刘裕只好拍拍他,温声安慰道:“没事,以后还会有机会的。”

    ……

    对于赵宋仁宗朝的官员们来说,一夜之间,天塌了!

    柴荣人未到,先头部队李重进,已经带着大批周军入驻。

    李重进本就是当世名将,这支军队又在副本位面经历了众多历练,摧锋陷阵,锐不可当。

    而且还有先进的火器。

    打一队汴京禁军,就跟玩似的,分分钟碾压过去。

    天幕既然约定了帮忙完成位面易主,自然会同步处理好配套服务。

    甚至不需要额外做什么。

    只要将柴荣本人的过往经历,制作成视频,在赵宋境内的天幕上连续循环播放三天就好了。

    少以商贾起家,阅尽人世炎凉,既登帝座,乃奋然振策,矢志中兴。

    高平一役,亲执旌麾,破北汉铁骑于霜雪之野;南征三载,扫荡淮右,十四州俯首;北伐幽燕,四旬而三关三州尽入版图。

    更兼修法度,裁冗兵,均田赋,抑佛剔弊,扫平五代乱绪,复见升平旧观。

    人格魅力这块也是直接拉满。

    驾驭群豪,文武参用,莫不服其明而怀其恩。

    更兼爱护百姓,天下归心,灭佛时一句“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是何等的绝世风采。

    放在历朝历代的明君之中,都属于天花板级别存在。

    打着灯笼都难找一个缺点。

    天幕最后还来了一句点评:就算将赵宋太祖、太宗合为一人,亦不足望其项背。

    士庶百姓:!!!

    他正是我辈期待已久的圣明天子啊!

    必定能够横扫万钧、荡平胡尘,太平盛世终于要来了!

    天幕暖暖的,很贴心。

    播放完了世宗的生平纪录片,并没有停下,特意还给赵宋的几个反面教材,拉出来溜了溜。

    对比之下,十分惨烈。

    尤其是赵祯,他是当朝皇帝,故而戏份最多。

    评论区,“善良”的脱脱也给观众们分享了《宋史》相关章节,特别是《食货志》和《地理志》。

    赵祯亲政的景祐元年,1034年,全国有“口二千六百二十万五千四百四十一”。

    赵祯死的嘉祐八年,1063年,全国有“口二千六百四十二万一千六百五十一”。

    整整三十年,人口仅仅增加了22万人,平均年增长7330人。

    为何会如此?

    赵祯在位的这段时间,只爆发了区域性的零星小战,并无举国动员的大战。

    三十年,经历了两代人的更迭。

    没有战争,百姓安定下来,自然就会生孩子。

    放在别的明君手中,妥妥是开创治世、扩充人口的大好机会。

    厉害的治世,可以将人口提升到两三倍、三四倍。即便是比较拉垮的治世,比如元嘉之治,也能变成原来的1.5倍。

    而赵祯不一样。

    他治下的人口,即便是算上了新出生人数,依旧每年只涨7330人。

    哦豁,问题大了!

    按常理而言,三十年间人口翻倍才是正常的发展趋势。

    赵宋的情况也确实如此。

    赵祯一死,仅过了43年。

    到了大观元年,人口已经暴涨至“四千六百七十三万四千七百八十四”,多了2031万人,平均每年增长47万。

    为什么百姓都是一样生孩子,但在别人治下,人口翻倍。

    在赵祯这边,人口数却还保持不变?

    那只能是因为,有这么多数目的人,虽然出生,却由于种种苛政,意外地死掉了。

    所以,新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两个数据一对冲,才会变成年增长7330人。

    表面上看。

    “二千六百四十二万一千六百五十一”,是他的人口总数,实际上,也可能意味着几乎等同的死亡人数。

    真的太可怕了。

    两千万人就这样无声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