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50-55(第7/22页)
大师,武亢名气很大,属于蒙宋两国争相抢夺的高级技术人才。
窝阔台大汗也对他很感兴趣。
因此,塔察儿开出了很高的价码,成功压过孟珙,抢走了武亢,带着他一起北上。
途中,武亢趁看守之人不备,紧握着从前完颜守绪赐给他的天官符节,投水殉国。
以自己的生命,为这条预言划上了最后的尾声。
……
完颜守绪死后,有人说:“先帝勤俭宽仁,图复旧业,有志未就,实是可哀”,故上谥号“哀宗”。
亦有人取「义之所至,国君死社稷」之意,改谥「义宗」。
他在位十年,未尝妄戮一人,未尝营造一殿,“是致家余蓄积,户益丁黄,虽未治于太平,亦可谓小康小息者矣”[20]。
麾下文武官员,亦人才济济。
陈和尚骁勇盖世,完颜仲德忠贞体国,张天纲沉谋多断,还有许多仁人义士,各司其职,尽忠职守。
一个国家,同时聚集了仁君、贤臣、名将,最后却仍旧不能力挽狂澜,只能流尽最后一滴血,而后壮烈死去,与社稷同葬……
哀宗登基时,只剩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对面却是横扫欧亚的上帝之鞭。
三峰山国运之战,却遇见百年未遇的暴风雪。
守汴京生死存亡,爆发了死伤惨重的大型疫病。
亲征赴汝州的决战路上,又有飓风吹得船只倾覆,军队溃散。
桩桩件件,皆如此不济。
也只能道一声,「天命如此,王朝兴衰自有定数,非人力可图」了。
……
此刻,张天纲在陈朝营地中,为所有人讲完了这个漫长的故事。
自亡国之后,他就一直被囚禁在宋廷,因为发出了那一句振聋发聩的呐喊:“我金之亡,比汝徽钦二帝如何!”从此名震大江南北。
他名气太大,宋理宗反倒不敢妄杀他。
本想严刑拷打,让他翻供,不料,张天纲就算被打得奄奄一息,也是一个字不肯改,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把他放掉。
从此,他便开始隐姓埋名,流亡江湖。
陈朝众人相与叹息。
太惨了,真的太惨了,原来命运竟是有这种惨法的。
其实,若单论金国的亡国史,未必会带来这么大的震撼。
可是,仅仅是忠孝军一支军队,就集中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民族。
在那个年代,面对入侵的蒙古外敌,汉人、女真人、契丹人、党项人、甚至是被掳掠流浪过来的中亚人、突厥人、鲜卑人……
那么多人并肩站在了一处,写下了一段血泪斑斑的抗争史。
这就已经不是一家一姓王朝的社稷存亡问题了,而是所有有骨气、有血性的人,为尊严而战,宁死不愿为奴。
如此,谁可不为之动容?
陈蒨也随之叹息了一声:“观哀宗平生,可谓仁主矣。”
侯安都挠了挠头,也深表赞同地说:“唉,真可惜,多好的人,偏偏不幸生在了完颜家。倘若是个普通宗室也就罢了,偏偏不幸阴差阳错成了皇帝。”
话音未落,他又收到了两道惊讶的视线,天真茫然,还带着亿点点鄙视。
小幼崽们:天啦噜,侯司空的脑子难道是摆设吗?
侯安都这回不忍了,留到窗户下边,一手一个,把偷听的两个小不点揪起来,怒气冲冲地问道:“你二人今日必须讲清楚,我又是何处说得不对?”
先前,陈蒨觉得这个话题过于沉重,不太适合小孩子听,就将两个小幼崽赶了出去,让他们自己玩。
但小幼崽平日恃宠生娇,横行霸道惯了。
区区几个侍女哪里看得住他们,两人转了一圈,就冒着腰偷偷溜回窗户底下,挤在一块偷听。
哎呀,被发现了。
“舅舅/陛下……”
小幼崽们根本不看气得张牙舞爪的侯安都,只是朝着陈蒨伸手,试图萌混过关。
陈蒨含笑问道:“就这么喜欢听?能听懂?”
小虞世南诚恳点头,小沈婺华点点头,又摇摇头。
“司空大人说得不对”,小虞世南大声道。
“哀宗皇帝其人刚烈如此,只要还生在那个年代,只要面对蒙古入侵。不管投胎到哪一家,哪怕是到南宋成了宋皇赵守绪,或是到大理成了大理国主段守续……到最后都会「国君死社稷」,不可能变成徽钦!”
小沈婺华说:“司空大人应该去怪蒙古入侵者,为什么要怪哀宗皇帝的出身呢。若他是个普通宗室,或许他就会成为历史上的完颜仲德,或完颜承麟。就算他只是个普通人,也会以自己的方式抗争到底。”
侯安都哑然。
是啊,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要么溅血一战,要么跪下苟活,没有第三条路。
陈蒨招招手,示意两个小幼崽坐过来。
同样是亡国之君,把完颜守绪和他的好大侄陈叔宝换换,也不至于搞出什么胭脂井、玉树□□花,让本朝沦落为千古笑柄。
哦,不对,把完颜守绪换过来,很可能根本不会亡国……
不是每个人都像陈叔宝一样,成天作大死的。
一想到陈顼无了,陈叔宝也无了,心情顿时就明媚了起来呢!
陈蒨拍了拍张天纲的手以示安慰,正色道:“先生羁旅多年,如今来投本朝,可有什么打算吗?”
毕竟是前金国宰相,能力和口碑都很不错,稍稍培养一番,便可以直接干活了。
他本以为对方定然做好了规划,或是有计策要献,再不济也要劝谏自己一番。
谁知,张天纲沉默许久,那双碧海般沧桑深沉的眸中,泛起了一缕茫然之色:“臣只想来见陛下一面罢了。”
言下之意就是,见面归见面,之后要干啥还没想好。
陈蒨:“……”
这家伙可真是不按常理出牌呢。
张天纲确实很茫然。
他是蔡州那批人中,唯一幸存到现在的,所有同袍故旧,一应葬在了当年的漫天烽火里。
这些年,作为前朝遗民,他孑然一身,漫无目的,行尸走肉般地四处漂泊。
要追随陈蒨灭亡蒙古,为故国复仇吗?
或许吧,但这只是他所想做之事的一部分。
金国灭亡了,永远停留在了天兴年间。
可是,所有亲历者心中的创伤,却一生都不能抚平。
蒙古入侵的前一年,卫绍王时期,金国境内共有8,413,136个家庭,53,532,151位居民。
然而,到了金国灭亡的第二年,也就是蒙古窝阔台七年,北方原金国地区的人口仅剩下873,781户,4,754,975人。
也就是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