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45-50(第14/18页)
后一条,你记得换上赵宋泉州兵的盔甲,倘若在外面闯了祸,莫要把朕供出来,知道么。”
侯安都:“……”
“当然,打胜仗庆功的时候还是可以说的”,陈蒨又补了一句。
侯安都感觉自己心口中了一箭,陛下好生无情QAQ
他试图再最后挣扎一下:“陛下,我已经收敛了许多,并不会再四处挑衅作乱,弄到四面楚歌的境地了呢。”
陈蒨微微一笑,端方而清丽,好似一捧清新高洁的原上寒雪:“当年与北齐对垒,你仅带十骑闯入敌阵,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数十合,朕率军把你救出来的时候,你仿佛也是这么同朕保证的。”
侯安都:委委屈屈闭了麦。
罢辽,他在自家陛下心中没有任何信誉度可言。
很快,陈蒨又给萧摩诃、韩子高、吴明彻、章昭达等一众名将分别给出了规划,重点在于撤退的路线图。
此乃实打实的对症下药、量身定制,不仅结合了将领本身与对手的特性,甚至还专门为退兵画了阵型和路线。
比如给萧摩诃的就是“摆出战阵,自行殿后,徐徐而退”,韩子高即将对付的是江淮总督李庭芝,所以,情况更为复杂,事有不妥,必定要先设下圈套伏兵,小胜一场之后再退。
不少观众见了文皇陛下的手书,都忽然心血来潮,想上战场试一试跑路
陈蒨不仅考虑了本方的退路,就连敌人的退路都全部堵死了。
他这么声称道:“宋理宗乃是昏君中的昏君,天下苦赵宋已久,我王师远道而来,料想不至于面对太过激烈的反扑。”
“只是,二百年王朝一遭覆灭,难免有些拎不清的人负隅顽抗到底,再来一遭拥立新君、衣冠南渡的流程。是以,定要守好入海口,若他们往海上逃逸,便及时进行截杀。”
“子高在钱塘江一带面对的局势尤其错综复杂,所谓围师必阙,不必逼这些赵宋死忠作困兽之斗,可以在通往宁波府的包围线上让开一个角,诱导他们南逃。”
什么?
你问钱塘江水浩浩荡荡,烟波无穷,行军方向难以控制,万一这些人不按计划出牌,而是往北边跑?
汉武帝正在北边拉着新认祖归宗的好大孙刘必烈,祭祖扫陵呢,赵宋人有几个胆子,敢去那里捋虎须?
陈蒨见众将都收起了退兵计划图,如此再无后顾之忧,朗然一笑,折箭起誓道:“此战必灭赵宋,诸君与朕同往!”
侯安都等人皆欢呼着,登坛誓师,举杯一饮而尽。
他们虽然不是北府兵那样的钢铁之师,却是一支绝对以陈蒨为核心的军队,如臂指使,百战驱策,只要有文皇陛下在此,注视着他冲锋陷阵的背影,便会所向无敌,愿为之效死。
梁末的政局是不折不扣的乱世,各方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逐鹿厮杀,浸满了血与泪的悲歌,人口为之锐减十之八九。
如果没有陈蒨,他们中的许多人根本不可能存活下来,早已沦为了白骨蓬蒿,坟前草盈,更遑论能成为帝国上将,建功立业,戮血千里。
现在,正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时候。
众人意志冲霄,都想取得一场大胜,获取奖励来救自己的陛下
诸城迎刃而下,很快就从永嘉江攻入了青田。
如今的江淮总督李庭芝就驻节于此,在他的默许下,宋军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像样的抵抗,就让陈朝军队长驱直入。
李庭芝原本在家守孝,是因为诸朝进攻,被宋理宗慌乱之下,临时夺情启用的。
他守孝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吉国公孟珙。
孟珙是岳家军第三代将领,他的祖父孟林是岳飞亲将——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岳家军作为一支军团在此时早已经不存在了,尽管还有少数的余晖,比如广东摧锋军,仍旧活跃在战争前线,但他们已经以民间义勇为主,不再被视为官兵了。
斯人已逝,而精魂永存。
害人的赵宋昏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悲剧还在一代代重演。
孟珙完成了岳飞的遗愿灭金,但他的晚景无比凄凉,在君王的猜忌与流言中伤中郁郁而终,只留下充满憾恨的叹息:“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
凭什么呢?
李庭芝想不明白。
为何恶人依旧得志,而忠臣良将如岳元帅、如他的老师,却不得善终?
赵宋难道不该覆灭,他作为岳家军的第四代人,真正意义上的最后继承者,难道不该握紧手中剑,完成这一场迟到多年的清算吗?
李庭芝散发抽簪,独自下马,来见陈蒨。
彼时,陈朝将领们正在开庆功宴。
因为军中禁酒,实行得十分严格,众人围坐在一处,品尝鲈鱼烩。
鲈鱼烩是著名的江东特色,晋时,吴人张翰骤闻秋风起,家乡鲈鱼堪烩,于是十分潇洒地挂冠离去,辞官归故里,江东游子于异地品尝这一道佳肴,格外触动情思。
皇后沈妙容就很擅长烹饪这一道佳肴,佐以莼菜,名动京华。陈宫上下,建康士女,追捧效仿她的人众多,往往蔚然成风。
沈皇后并没有参与本次活动,陈蒨出征在外,她需要留下监国,决断一应政事。
这个安排遭到了不少人反对,理由也很简单,监国之位自从被北边的拓跋氏发明以来,一直就是继承人的象征。
大家听说过立皇太孙的,过继嗣子的,兄终弟及的,甚至如西辽仁宗那样兄终妹及的……但还没听说过传位给皇后的。
就算监国不代表册立继承人,但让皇后监国也与礼法不合吧。
陈蒨作为铁腕帝王,才不管什么礼法不礼法,迅速收拾掉了一批反对者,转瞬就在朝会上言笑晏晏地问百官,爱卿可有异议?若是有的话,莫非能提出什么更好的方案?
百官安静如鸡。
之前陈蒨出征的时候,都是虞荔坐镇朝中的,但虞荔丧事刚办完,这就很
陈朝宗室极其凋零,帝王的满门亲戚中,仅有一个姐姐、以及新出生的小外甥女沈婺华(也是沈皇后的族侄女)还在世。
还有一个弟弟陈顼,之前被陈霸先送到北周当人质去了。陈蒨一直试图把这个弟弟接回来,毕竟是这世上唯一的血亲了。
奈何被评论区一剧透,看见了后世陈顼在他死后、篡位登基,而后又丧权辱国、兵败割地,都做了什么「大好事」呵呵,他还是在北周继续关着吧,趁早死了最好。
陈顼在去北周之前,也是挺正常、甚至英武锐气的一个小伙子,怎么后来就仿佛完颜构附体了一般,昏招频出,百官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陈顼的好大儿陈叔宝,更是万朝昏君的集大成者,说什么也不能让江山被这厮霍霍了去!
至于说从前的太子真是庸碌无为之君,都能被抢走皇位了,岂堪继大统!
百官这么一想,就觉得皇后真是所有宗室里最靠谱的一个,理应由她监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