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45-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45-50(第10/18页)

—当年机缘未到,没能刺杀侯景,如今再杀一个皇帝助助兴。”

    当然,陈蒨到底是怎么完成刺杀、并且还能全身而退,这他们就不得而知了。

    李存勖扶额。

    他就知道,每次剧情发生变动,必定有一个做任务的人在背后疯狂搞事。

    又问:“那忽必烈又是怎么回事,这么快就拿下了大理国和整个南疆?”

    提起这件事,杨廷和更是嘴角一抽,太荒谬了。

    “之前,评论区有位吃瓜观众说,成吉思汗和黄金家族全都是汉高祖后人,有刘氏血统。”

    “谢晦因此忽然来了灵感,一通操作之后,不知怎么就混入了忽必烈阵营,甚至升级成了忽必烈的心腹谋士,颇受信任。”

    “忽必烈眼看自己节节败退,打不过汉武帝,被谢晦几次一忽悠,干脆直接投了大汉,认祖归宗,改名「刘必烈」了。”

    “所以,现在汉武帝打算扶持刘必烈登基,重建大汉。”

    “这事宋祖也同意了,他们还带着刘必烈在长安城祭拜了茂陵,敬告天地,甚至一起分食了坟头上的一颗杏子树呢。”

    朱厚照:“…”

    李存勖:“……”

    这是什么神一般的发展啊!

    槽点太多,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作者有话说】

    刘猪猪:我祭我自己

    还是猪猪:没想到吧,朕要来四造大汉了!(其实应该是n造?)

    48

    第48章

    ◎这就是万朝第一卷王吗?!◎

    陈蒨带着水师船队初次抵达南宋位面的时候,降落在了泉州城外的大海中。

    陈朝的开国班底,是清一色的南方人。

    不同于之前的宋、齐、梁三朝,北方武将至少占了半壁江山。

    比如,刘宋的王镇恶,南齐的张敬儿,梁朝的韦睿、曹景宗、兰钦,等等。

    陈蒨麾下的名将们,没有一个来自北方。

    这是因为,北方南渡的武将,以王僧辩为首。

    他的好叔叔陈霸先,搞出一通「委公北门,何谓无罪」的操作,背刺王僧辩父子,悍然称帝,已经把北方武将全部得罪光了。

    之后,有八个军阀同时起兵反抗陈朝政权,坚决不肯为之效命。

    陈蒨自然没法再从北方用人。

    然而,吊诡的是,陈霸先作死的能力还远远不止于此。

    得罪北方武将还不够,就连南方群英,也全都被他狠狠得罪了一遍。

    谁让他不按常理出牌,从权臣到称帝统共只用了两年时间,堪称光速篡位。

    登基后又对北齐称臣,约定做北齐的附属国。

    此举不仅让江南士庶乡亲大为不满,更令梁朝故老遗宿深恶痛绝,不愿与之同道。

    以王琳为首的一干梁室忠臣或揭竿而起,或亡命北奔,或遁入山林拒不合作,坚决不愿在陈为官。

    就连陈霸先自己的家乡吴兴,都出现了不少跑路者。

    自古帝王开国、龙兴之地,老乡党们非但不支持,反而还倒戈相向的,他这还是独一份。

    陈蒨:“……”

    论给继承者留烂摊子,他这位皇叔应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到了他这边,南方北方的英杰们统统与陈朝绝缘,陈蒨只能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再往南的岭南荒僻之地……

    也就是后世的什么交趾越南安南之类的。

    这地方即便到了明朝末年的郑经时期,都属于相当偏远之所在,郑经想要出海发展贸易,都因为觉得赚不到钱,取消了这一条前往安南的航路。

    更不用说如今的陈朝。

    许多岭南靓仔披头散发,穿着人字拖,漫山遍野乱跑,各自割据为王。

    甚至连汉话都不会讲,还在满嘴叽哇叽哇地说着当地俚语。

    陈蒨为了将队伍拉扯起来,可谓操碎了心,最难搞的几个刺头都是他刚柔并济,先用武力彻底打服,再以怀柔政策相招。

    就比如萧摩诃。

    小少年虽然出身兰陵萧氏,算是梁朝宗室里较偏远的一支,但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姑父在岭南始兴郡生活。

    他的姑父是什么人呢?

    是当年专门劫富济贫、打家掠户的山大王,肆虐多年,未有败绩,凭借的就是少年萧摩诃的万夫不当之勇,仿佛人形自走武器。

    夜路走多了难免遇见鬼,结果有一天,终于踢到了铁板,被过来当太守的陈蒨轻描淡写地击败。

    从此,洗心革面,编入官军从良。

    陈蒨因他飞扬勇决,格外欣赏爱重,常携在军中同寝同食,终塑造成了一代名将。

    此外,岭南还有那位,万朝无人不知的「自古岂有被代之天子」的男主角侯安都。

    为了维护正统,亲手将先朝皇子推进河里淹死,回来毫不避讳,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甚至还因此封侯。

    除了这群岭南靓仔之外。

    陈蒨麾下,还存在着大量奇奇怪怪的三教九流……

    比如,章昭达。

    本为倜傥游侠、江湖浪子,在战乱中被射瞎了一只眼。

    后遇陈蒨,决心誓死追随之,尽改从前浪荡习气,摇身一变为人臣典范,奋战十二载,死后终入世祖太庙。

    再比如,沈炯。

    本为吴兴沈氏的天才文学家,被称作继沈约之后的“小沈郎”,前半生吟风弄月,只会清谈挥尘,作诗赋文。

    不料遇见陈蒨之后,被三两句一忽悠,热血上头,当即觉得士为知己者死,居然也跟着去了战场,一路在陛下身后捡战功,一直升任到了明威将军。

    还有,韩子高。

    此君出身极其寒微,少年时在逃难途中,被陈蒨捡回来,一直带在身边教导,亲授弓马,随军出征,现已升任至右卫将军一职,为本朝最高军事长官之一。

    右卫将军,在其他时代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高级官僚,但在这个年代却意义非凡。

    盖因此前出过一位「白衣兵仙」陈庆之,就官至右卫将军。

    率领七千白袍兵北伐,王旗一出,所向无前,经历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仿佛一个不朽的军事神话。

    故而,在陈庆之以后,「右卫将军」一职轻易不许与人,韩子高还是第一个。

    考虑到陈庆之的成长轨迹,也是从帝王亲卫,转变为能够独挡一面的军事长官,与韩子高相仿。

    陈蒨亦对他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如那位先人一样北伐建功,做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以及,吴明彻。

    武庙中的水王,堪称所有入选武庙的名将行列里,战绩最水的一个。

    他的父亲吴树,与陈蒨的父亲陈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