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9章【VIP】(第7/8页)
赵昚气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待看到黄宗羲的最后一句话,终于忍不住吐出一口血。
他正想说什么,却见柴荣在评论区发出了畅快的笑声:“哈哈哈,各位先别纠结隆兴北伐了,快去看绍兴三十一年采石矶之战,太好笑了!”
观众跟着一起翻书。
柴荣发自肺腑地感叹道:“现在真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叫「大捷」了!”
“钟离之战击溃北魏军队百万,斩杀十余万,俘虏五万,军粮器械,称一声「大捷」还算恰如其分。”
“采石矶一共杀敌二千七百余人,居然也称「大捷」!宋人的眼界何其浅薄,该不会之前从来没打过胜仗吧?”
万朝观众:笑死。
太犀利了,世宗陛下您是会点评的!
……
后周位面,柴荣正在和符皇后一起吃瓜。
脱脱分享的是《宋孝宗本纪》,又不是宋太.祖本纪。
帝后二人到现在都不知道宋朝跟自己有啥关系,纯当成后世的乐子看,心情还怪好的嘞。
重臣们此刻都聚在藻德殿中,一起收看直播。
王朴在不远处写着史料阅读笔记,李重进到廊下舞剑,身影利落,符彦卿坐在一边支颐出神,遥望向窗外的蓝天。
这是显德二年,一个十分温柔平静的春日。
柴荣以己度人,思索一番,倒也明白了宋孝宗为什么那么急切想要发动隆兴北伐。
无非是以养子身份即位,地位不稳,想要通过对外战争获取政治资本,提高声望。
柴荣登基之后,力排众议,第一时间御驾亲征北汉皇帝刘崇,也是基于这个思路。
只不过,他将刘崇一通摧枯拉朽地打败,高歌猛进,直逼太原城下。
而宋孝宗却输得一塌糊涂,还签了隆兴协议。
这个隆兴协议的内容,更是让万朝观众惊呆了——割让海、泗、唐、邓四州!补交税币!与金人以叔侄相称!
我们什么没见过.jpg
对不起,这个真没见过。
虽说缴纳岁币、俯首称臣这种事,对赵宋来说很正常,宋孝宗也只是走一遍前人走过的路罢了。
但对宋以前的观众来说,属实是瞠目结舌。
即便是之前那些比较弱小的汉人王朝,比如东晋,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正统政权,被北方五胡认为是天下正朔。
东晋甚至十分硬气地斩杀了胡人使者,不与匈奴刘渊、羯人石勒通使,更不可能向五胡政权低头称臣。
就算是知名败家子刘义隆,元嘉北伐大败,也没有向拓跋焘赔过一个铜板。
唯一能和宋孝宗共情的观众,可能也就是后晋的石敬瑭了吧。
毕竟一个儿皇帝,一个侄皇帝,辈份都被压制得死死的。
一个割让幽云十六州,一个返还四州,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
观众谈论完宋孝宗糟糕的军事能力,该说说文治了。
评价一个帝王不能太单一,要多维度综合来看嘛。
结果发现……
宋孝宗的文治,居然比武略还要差劲。
符离一败,他立刻就生出了议和之心,将张浚降职,李显忠免官,将汤思退升入高位。
其决心之不坚定,意志之软弱,态度之墙头草,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被升职的汤思退是个大奸臣,仅凭害死老将刘锜这一件事,就足够将他千秋万古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当时金人使者至京,刘锜好端端在家中养病,反被汤思退逼走,勒令将房子让给金人。
刘锜为顾全大局,决定照作。
不料汤思退存心羞辱,将重病的他扔到了一处堆满垃圾的房子里,气得刘锜吐血而亡。
一位威震北方、声名赫赫的英杰,为国洒尽热血,最后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憋屈地死于自己人的暗箭。
这事放在任何时代,都要受到万夫所指。
北齐时,祖珽谗杀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国士身死,天下冤之。
后来,祖珽的儿子祖君彦去拜见隋文帝,杨坚一听说此人就是杀斛律明月之人的儿子,勃然大怒,将他赶了出去,终身不用。
彼时人间已经三易其主,从高氏、到宇文氏、再到杨氏,但公道始终自在人心,杀害忠良的贼子永远会受到唾弃。
汤思退的行为和祖珽一样恶劣,居然还能高官厚禄,过得舒舒服服。
这真让万朝观众气闷至极,恨不得穿越过去,把赏罚不明的宋孝宗打一顿。
赵昚,你看看你。
能力不行,态度还不好,要你何用?
【咏絮才女谢道韫:从宋孝宗歧视北方归正人这件事上来看,他就注定要失败。北人既了解北方形势,又有坚定的作战决心,历朝历代每一次北伐,都以北人为先锋主力。】
【武元皇后杨艳:哪里看出宋孝宗歧视归正人,莫非本宫看漏了一节?】
【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确实是你看漏了。】
【宋孝宗本纪第一卷二十四段,在隆兴北伐期间,「诏知光州皇甫倜毋招纳归正人」,以及「诏吴璘毋招纳归正人」。】
【还有列传一百四十九《王自中传》:乾道四年,议遣归正人,自中伏丽正门争论,且言:“今内空无贤,外空无兵,当搜罗豪俊,广募忠力,以图中原。”坐斥徽州,放还。】
观众们惊叹不已。
武皇陛下是神仙吗,这么快就看完了这么多材料!
顺着她的指示,咔咔一阵翻书,发现——
北伐期间,赵昚下令吴璘、皇甫倜二将,拒绝接纳从北方前往南方的归正人百姓,全部遣返,完全不顾这些子民的死活。
北伐过后,王自中建议他妥善安置归正人,招募北方豪杰,结果赵昚反手就给人家贬官下狱。
仅从这两件小事中,便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推断出归正人这一群体在宋孝宗时期的艰难处境。
辛弃疾的一生悲剧根源,正是来源于「归正人」这三个字。
赵昚对此,难辞其咎。
他虽然开创了乾淳之治,在某些方面做得还行,但也绝非什么英主。
他的才能,可以在太平盛世混个和平终老,但远远不足以在沧海横流的乱世平定天下,为世人重开一片朗朗青天。
期间,亦有零星几句评论飘过,说宋孝宗——
“虽然犯了很多错,但不能全部归咎于他,他长期受太上皇压制,形同傀儡,卒不得志,一番恢复山河的雄心不得施展,令人嗟叹。”
观众:“……”
别太荒谬了,我们观众的立场是辛弃疾,谁关心宋孝宗什么处境啊。
宋孝宗有苦衷,辛弃疾难道就该一生都被埋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