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9章【VIP】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9章【VIP】(第3/8页)

付诸笔墨,声名自可传于后世。】

    【魏文帝曹丕:但朕有一个疑虑,辛弃疾目前才二十出头,脱脱就将他未来创作的所有诗文发上来,那他以后写什么?如此大面积的作品披露,似乎不甚妥当。】

    【梁朝中书令沈约:我也早就想指出来了,脱脱真是个莽夫,一口气上传了足足八百首,对辛弃疾来说太不公平。】

    【诗鬼李贺:八百首……这得呕心沥血写下多少锦囊佳句,才能凑齐八百之数啊。】

    【彭城才女刘令娴:问题不大,辛弃疾看起来很有才,以后即兴再创作新东西就是了。】

    【宣城太守谢脁:我倒觉得让辛弃疾的诗文提前流传出来,是一件好事,并且对他未来的创作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长安少年王勃:请问小谢,何以见得呢?】

    【宣城太守谢脁:因为辛弃疾这些作品,特别是中晚期作品,几乎都是基调沉郁之作,是命运不平的悲诉,坎坷人生的见证。等一下给他换了皇帝,他不必再经历这些痛苦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再写这种风格的诗文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观众恍然大悟。

    虽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又说「文章憎命达」。

    似乎一个文人总要熬尽心血、历经波折,才能以血泪打磨出一篇绝世佳作。

    蔡文姬半生辗转北境,尝尽辛酸,方有《胡笳十八拍》的天地同悲;

    庾信历遍国破家亡,流亡千万里,终于捧出声声泣血的《哀江南赋》绝唱。

    但观众们还是觉得,宁可让辛弃疾的作品风格变一变,也不想再看见他吃那种苦头了。

    再说了,他那么才华横溢的人,写什么不是写,我们都爱看!

    “幼安,你看——”

    陆游从评论区收回目光,握住了朋友的手,无比关切地说:“那么多人都很喜欢你,一直在支持你,莫要难过了。”

    辛弃疾默然,垂下的眼睫轻轻颤动。

    任谁得知自己未来的人生轨迹如此凄惨,都冷静不了,他需要一点时间缓缓。

    最让他痛心的,其实并非个人的遭遇。

    而是直到四十多年后,中原土地都没有被收复回来,神州陆沉,满目疮痍,何时能够止歇。

    陆游本想安慰他几句,表示自己与他同在,但转瞬想到了自己,尚未开口,就变成了一声轻叹。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唉,他心想,我们都一样。

    ……

    【后唐庄宗李存勖:诸君有没有觉得,辛弃疾的故事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齐武帝萧赜:怎么,你是又想起郭崇韬了,觉得心有戚戚?】

    李亚子:???

    这家伙真是白长了一张嘴!

    “安时,来合个影”,他反手拉过一旁的郭相公,咔嚓一张发到评论区。

    本朝现在好着呢,不劳你瞎操心啦!

    郭崇韬无奈,但还是配合了自家陛下的动作,怀中抱剑,露出了一个冷漠端庄的营业式假笑。

    “亚子所言,朕也有同感”,李世民若有所思,很快找来姚思廉,发了一篇文章上去。

    《梁书.羊侃传》。

    姚思廉是从秦王时期就归顺他的老臣,十八学士之一,近来,李世民指派他去主修《梁书》。

    羊侃的年代比较靠后,本来没那么快写到他对应的卷数。

    但因为之前他上了「壮志未酬榜」的缘故,就先把那一篇传记单独拎出来撰写。

    梁末看似距离他们很远,足足七八十年,其实,也就是两三代人的岁月。

    姚思廉就出生在梁朝覆灭的那一年。

    他父亲姚察也是史官,历仕梁、陈、隋三朝,留下了无比丰厚的资料,故而,本次写作十分顺利。

    姚思廉虽然不是什么大文豪,论文采,可能远远不如欧阳修,但也足以让万朝观众从中了解羊侃的一生。

    沉默。

    读完书后,万朝都是如死一般的沉默。

    羊侃和辛弃疾之间相隔了六百年,命运轨迹却无比相似,让人痛彻心扉。

    辛弃疾的爷爷辛赞,曾被迫栖身于北方沦丧之地,所以亲自教导孩子,欲匡济江山、一雪国耻。

    羊侃的身世也颇为类似。

    他爷爷羊规,是刘裕培养出的北府核心将领之一,在刘裕去世后,作为主力参与了宋文帝的元嘉北伐。

    这场北伐以惨败告终,让刘宋从此丢失了江淮之地。

    羊规也滞留在北境,无奈为鲜卑人的北魏政权效力,然而内心凄怆,常怀南归之意。

    羊侃自小就被爷爷带在身边,学习各种武艺兵法,诗书文学。

    他是个天才,容貌瑰伟,文武双全,学什么都又快又好。

    不仅精通文史,而且天生神力,能在飞驰的马背上拉开六石强弓,计七百二十斤。

    羊侃的武艺冠绝当世,被称作第一神箭手,即便放在万朝也是毫无疑问的猛将天花板。

    他不愿将兵锋对准汉人,就去杀羌人胡虏,率军剿灭了造反的羌人皇帝。

    一箭将羌人主将莫折天生钉死在阵前,因功封侯,也是当朝最年轻的汉人王侯。

    这一年,他只有二十六岁,正少年意气,春风飒沓,前途本是一片光明。

    但他还记得爷爷南归的遗愿,所以毅然起兵,反抗北魏。

    孝庄帝闻讯大骇,派使者加封他为司徒、泰山国公,甚至允许他永为兖州刺史,半独立地设置「国中国」。

    但羊侃果断斩杀了使者,率军南下,并修书给梁武帝表明归顺之意。

    南方政权几经更迭,南齐代宋,萧衍又代齐,梁朝已经建立了三十年。

    梁武帝收到羊侃的来信,怀疑有诈,故而迟迟不曾派出援军接应。

    于是,在南下渡江的这一路上,强敌如云,险象环生,羊侃唯一能依赖的只有自己。

    北魏派出了高欢、慕容绍宗为将,率军数十万,将羊侃围了十余重,却被他屡次击败反杀。

    直至箭矢用尽,羊侃趁夜突围,血战一日一夜后终于离开了北魏边境,准备渡江。

    他的两个手下败将,后来一个成了北齐的高祖神武帝,御极河山,光芒万丈,一个进了武庙,旌旗蔽空,扬威万里。

    只有他,当时分明是最惊艳的一个,来到南方后却一直名剑蒙尘,以最凄凉的结局落幕。

    若早知如此,悔否?

    ……

    羊侃是一个生性温柔宽厚的人,总会对他人的境遇感同身受。

    渡江南下的前夜,他的部众多是北方人,故土难离,迎着夜风唱起了凄凉的悲歌。

    他深深懂得,独自一人飘零在异国,茕茕孑立,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故而不愿让这些人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