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番外10~20(第16/27页)
家长们眼前跟着一亮。
90年代其实很多西装款式因为人们的碳水摄入而更加宽松,但千禧年之后又忽然审美回归到了80年代的修身剪裁和设计简洁。
这也是宋临州第一次在国家队穿西装,有点儿摩登风格的款式,套在他本就一米八五的个头上,整个人看起来挺拔又精瘦帅气,又因为肌肉量饱满而撑着整个肩宽更加比例协调。
他站在台上的时候,没有任何灯光效应却让他成为目光交集的中心点。
宋临州捧着口弦琴,放在唇边轻轻吹动铁片。
最清扬的声音从钢铁里传来。
第一段结束,朱淇就知道这个是什么曲目。
口弦琴将欢快和忧伤结合起来,金属与气息共振产生的“沙哑感”仿佛情人之间的低诉。
演奏者的呼吸深浅调动着主旋律,让每一段音符感觉都像是在阳光下跳舞。
人们仿佛走进了一片白桦林,看着黄昏降临在战壕之上。
“这是什么歌啊?”阿水好奇地问。
“俄罗斯的《喀秋莎》。”朱淇说。
喀秋莎最初是一个女孩子的名字,后来被很多俄罗斯人认为是心爱的女孩的意思。
但是这首歌的诞生又在二战时期,富有了那个年代特殊的革命色彩。
那场战争,苏联几乎全民皆兵。
年轻的女孩也成为了战士,手握镰刀和锤子参与战争。
他喜欢的那个女孩,没有相夫教子、柴米油盐。
而是握住了乒乓球拍出现在了一个又一个角逐激烈的赛场。
就和很多家中的孩子们一样,只有完全胜利的时候才会回家。
家长们之间也有高知份子,年轻的时候留过苏,对这首歌也颇有感情。
死了的老大哥就是最好的老大哥。
兔子家的趴在毛熊的棺材板上,一边哭着怀念一边死死摁住棺材板顺便多上了几个钉子。
这种情怀可能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会明白。
朱淇听着也有点儿触动。
其实宋临州吹口弦琴的时候感觉还有些生涩,大概率是很久没有吹了,但是在吹奏的时候演奏者赋予的感情是很浓郁的。
他仿佛在透过音乐,把内心的一些思想传递给对方。
一曲结束。
朱淇率先鼓掌,家长群里紧跟着爆发出剧烈的掌声,看舅舅他们的表情也颇为欣赏。
“没想到啊。”阿水凑到猫猫旁边,小声说。“大羚哥还挺多才多艺的。”
演出圆满结束,接下来就是集体就餐。
因为这次来的家长人数比预料的多,所以……原本暂定四张桌子现在扩展到了六张桌子还不一定够用。
所以这就代表着。
男队女队可能要混坐。
201番外(17)
◎将两个人的影子刻在地上。◎
用餐的地点就在大食堂。
特地租借来了六个大圆桌。
左右各三张。
最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餐桌,是教练们的专座。
因为有运动员在,所以也不方便去外面吃,只能让食堂阿姨们加班加点。
球员们和家长依次入座,关系好的自然都坐在同一桌上。
男队和女队算了一下人头,刚刚好都能坐得开,所以就还是按照各自队伍入座。
结果这么一坐,还不如混坐呢。
圆桌和圆桌之间挨得很近,只留了一个过人的道。
也不知道是谁安排的位置,朱淇因为要留在国家队帮记者们收拾各种录像带,所以来得比较晚。
等到她到了的时候,舅舅和舅妈已经入席了,中间给朱淇留了一个位置。
西侧的那张桌子是男队的,在朱淇的位置后面坐着的就是宋临州。
朱淇和宋临州两个人背对着背,中间空隙几乎只有一个拳头的距离。
朱淇能听到旁边桌子里的男队们在夸奖宋临州的表现。
宋临州也能听到女队这边在赞叹朱淇演讲时的从容不迫。
朱淇一猜就知道怎么回事儿,扫了一眼坐在对面的阿水,阿水心虚地低下头,扒拉着面前的饭碗。
阿水妈妈毕竟是生意场上走下来的女强人,对人情世故了然于心,非常会捧场的先举起酒杯对着朱淇说:“感谢小朱队长在国家队对咱们孩子们的照顾,听我们家方淼说,队长对每个孩子都倾尽全力地培养和帮助,让我们第一杯酒先敬给队长。”
其他家长们也纷纷举杯,连带着一桌子球员也跟着抬杯子。
朱淇有些不好意思,但也充分体现出了目前国乒现役年龄最大的老球员风范,给自己倒了一杯白开:“感谢各位家长,我其实也是身在其位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球员们的成就是她们自己努力得来的,我以茶代酒,希望国乒越来越好。”
朱淇不喝酒。
因为酒精对运动神经不好。
在这一点上,她非常自律。
其实有些运动员也是会喝一点儿的,尤其是男球员,毕竟年纪在那儿摆着又避免不了互相吹牛,偶尔会买一些酒精度数低的放在寝室小酌几杯。
但和朱淇在同一桌的运动员,都不敢喝酒,举着的杯子里不是水就是果汁。
满桌子大人纷纷喝下。
舅舅和舅妈一左一右坐在朱淇两边,激动地一直说话,还帮朱淇夹菜。
朱淇从来没见过他俩这么开心过,可能到了朝京发现自己家闺女成了一个小领导,控制不住的自豪加上骄傲就导致一听到别人夸他们也开始飘飘然了。
老朱家这四个大人,在朱淇小时候就是这样。
只要一听到别人夸朱淇,他们就挡不住的话茬子,能立刻跟对方畅聊七天七夜。
恨不得把朱淇小时候一天三餐都吃什么告诉别人。
朱淇也能理解。
毕竟谁都希望别人夸自己家孩子。
朱淇上辈子做俱乐部教练助理也经常被拉过去参与这种酒桌文化,对一些规则也了然于心。
小姑娘谈吐得体,面对一桌子长辈也不怯场。
其实从十年前,宋临州的爸爸就感觉到这小女孩以后肯定前途不可限量。
这个年代的父母其实多少都会操心孩子的婚姻大事。
尤其是家里还有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儿子。
宋爸爸和宋妈妈也是患难夫妻。
他们二人一起经历过大下岗,也饿过一段时间,为生计发愁。
在居无定所的时候,夫妻俩看着年幼的宋临州,连未来都不知道如何的日子里,他们下定了决心。
只要能活下去,宋临州的未来做什么都无所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