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70-80(第5/21页)



    乾隆:“……”

    这也是他和李卫争论的点,李卫说秋天再去,他说秋天去同样会影响到百姓,照这样下去,他一年四季都不能出门了。

    乾隆想了想,“可朕已经答应你皇玛嬷了,一再推迟,她老人家恐怕不高兴。”

    永琏:“……”又来了又来了,只要遭到反对,就说是太后想干。您这么大人了,总让额娘帮着背锅真的好吗?

    永琏在心里忍不住翻白眼,面上却还笑眯眯的。“今年各地官员忙着赈灾,招待难免不周,到时候皇玛嬷路上受了什么委屈,您更要心疼,不如等风调雨顺的时候,或者等火车修好了,您再带皇玛嬷东巡,今年先让儿子去探探路。”他说着压低声音,凑乾隆耳边,“顺便帮您看看沿路官员赈灾的情形。”

    乾隆听到这儿,深深看了永琏一眼,然后在他额头上戳了下,“你以为你很聪明?”

    永琏:“不……不聪明。”

    乾隆:“那你还想帮朕监察官员。”

    永琏道:“您给我安排几个聪明人。那些官员能糊弄得了儿子,肯定糊弄不了您安排的人。”

    乾隆没好气:“……朕直接派心腹官员去就行了。”

    “派官员去祭祖陵,您肯定觉得不够重视,心中不安。”

    “那你二十四叔公和你五叔他们也比你靠谱。”乾隆没好气,摆摆手,“去去去,把你兄弟们叫来,朕考校功课。”

    永琏噘噘嘴,跑去叫大哥他们。

    乾隆看着儿子跑出去的身影,在心里哼了声,这小子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竟敢主动要求代行祭祀。

    幸亏自己春秋鼎盛,不会多想,若自己年迈,听了这话肯定要生气。

    但他现在不但没生气,反而有几分欣慰。自家懒儿子终于有了点上进心。

    自己代汗阿玛祭祀景陵时,也正好是十三岁。今年永琏也是十三岁。

    如果自己这时候让永琏代替自己去,有着非凡的意义,等于再次告诉群臣,永琏和自己当年一样,是内定太子。

    这小子不会也是冲着这点,才来毛遂自荐的吧?

    等考校完儿子们的功课,乾隆又问永琏,“你刚和李卫说,愿意带你大哥去?”

    永琏点头,“如果您同意,我也想带上三弟,我们兄弟三人路上有个伴儿。”

    乾隆:“……”好吧,是自己想多了。

    他没好气地瞪了儿子一眼,“想得美,你以为出去玩儿呢,呼朋引伴的。”

    永琏:“那您打算让谁和我一起去啊?”

    乾隆哼道:“朕再想想。”

    永琏高兴地跳起来,“这么说汗阿玛是同意让我代替您去了?”

    乾隆:“京城灾情严重,朕记挂百姓,不忍离开。”

    永琏:“……”这种词还是对着官员们说吧。

    当乾隆宣布让皇长子和皇次子代替自己去盛京祭祀后,大多数官员都是高兴的,尤其那些心系百姓的忠臣,纷纷上奏颂扬皇上圣明。

    但想借着接驾讨好乾隆的官员则有些失望。但听皇上的意思,明年铁路通车,皇上还是会带着太后东巡的。他们仍有机会迎驾。

    与此同时,《国朝新闻》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写的是皇上这个夏天的担忧。

    文章是钮伦写的,从女儿的角度,写了汗阿玛的两难,一方面希望去祭拜祖先,一方面又担心受灾的百姓们,日日煎熬。

    最后还是以百姓为重,放弃东巡,让两位皇子代行。

    这篇文章充分展现了皇上的纠结和犹豫。

    很多百姓们听人读了这篇文章,还忍不住掉眼泪。皇上真是太不容易了。为了百姓,祭祀之事一推再推,最后只能让儿子们代替他去。

    这文章是永琏让钮伦写的,旨在让汗阿玛觉得今年放弃东巡非常值得。

    乾隆最看重名声了,听说百姓们读了文章后都为他爱民之心所感动,就觉得不去东巡也有不去东巡的好处。

    今年灾情如此严重,他一再说要自省,还打算写罪己诏来着,这下好了,百姓们都说他是仁主,他也不用表现

    的那么愧疚了。

    永璜接到圣旨,呆愣片刻,永琏还爵有些对不住大哥,没和他提前商量,就把他拉上了。

    永璜一点都没生气,反而很高兴,在他看来这也是一件功劳,弟弟有这种事还带上自己,自己当然高兴了。

    他就积极地准备起出巡的流程,祭祀需要祭文,永璜负责翻书房,之前还翻译过祭文,现在这些祭文都要稍作修改。

    太后本来也没有很想去拜祭祖陵,从北京到盛京这一路上也没什么好景致,每天还要坐那么长时间的马车,听说按照计划来回要四个月,想想就累得慌。

    听说皇上不去了,两个孙儿去。太后又不免担心起来,永璜好歹还随驾去过木兰围场,永琏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泰陵。让这兄弟俩去盛京,万一路上出什么差池可怎么办?

    永琏就来劝皇玛嬷,“我和大哥已经不是小孩儿了,还有舅舅们跟随,不会出什么事儿的。”

    乾隆特地派傅谦、傅文带几十名侍卫保护永璜、永琏。并下旨让沿途官员照顾两位皇子,不必隆重招待,但必须要保证两位皇子的安全和健康。

    太后道:“今夏天气炎热,听说直隶一带有不少流民,哀家担心你们被吓着。”

    永琏道:“这有什么好害怕的,有流民就去安抚他们。”

    这也是官员们不希望御驾东巡的原因之一,万一流民冲撞了御驾,他们的脑袋都保不住。

    可今年的灾情正好在华北一带,要想让流民彻底消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闹不好容易引起民变。

    太后闻言,忙嘱咐永琏,“朝上的事情你不必管,你们只管祭祀祖陵。”

    永琏应了一声,“我们能顺顺利利的完成祭祀已经很不错了,哪儿有本事管其他的事儿。”他说着噘嘴,“汗阿玛还给我们安排了一名翰林师父,让我们路上也不能落下功课。”

    太后无奈,“马车上摇晃颠簸,哪儿能读的进书?你汗阿玛也太严格了些。”

    “就是!”永琏说着压低声音,“等我们回来汗阿玛考校功课的时候,您替我们说几句好话。”

    太后笑起来,在他脑门上点了点,“你这猴儿。哀家才不帮你们!”

    哄好皇玛嬷,永璜、永琏还要安抚皇后,皇后担心,但她不敢表现出来。听乾隆说是永琏主动请缨,就忍不住说他胆子大。

    永琏就安抚额娘,他们已经到了要给汗阿玛分忧的年纪,当年汗阿玛十三四岁,也已经帮着皇玛法办事了。

    因为只是两位皇子代行祭祀,省下许多流程,本来到了热河等地还需要奏乐迎驾,现在都给取消了。

    原本四个月的行程,直接缩短到了两个月。

    很多蒙古王公本来想在途中觐见,现在也都不用来了。

    永璜、永琏七月二十启程,按照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