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70-80(第3/21页)
书中的意思,弘曕听得认真,好一幅父慈子孝的画面。
允禄:“……”
也不知道四哥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是什么心情。
第72章 第七十二章酷暑难耐
到了腊月,允礼已经能下床走动了,也偶尔看看火器营送来的图纸。
乾隆让人来王府接弘曕,虽然让他继承果亲王这事儿已经定了,但他还要在尚书房读书啊!不能就这么搬到果亲王府。
弘曕这才回宫,小少年临走前和允礼说:“我回去给皇兄,额娘请个安,再见见侄子侄女们,收拾些东西,明后天就回来。”
这一个月里,他的东西已经陆陆续续拿来不少,十七福晋特地给他收拾了一个院子。俨然已经把他当这个家的一份子来照顾了。
允礼摸摸他脑袋
,“不用着急,你若习惯住在宫里就继续住,我去和皇上说。”
弘曕抿抿唇,半晌道:“我想住在这儿,我还要看着您按时喝药呢。”
允礼闻言,一时间眼眶有些酸涩,上天垂怜,他竟然有了这样孝顺乖巧的儿子。
弘曕回到宫里,先去见乾隆,又去寿康宫给太后、太妃们请安。
之前他回来过一次,接受果亲王世子的册封礼。
当时见到谦太妃,谦太妃也没敢表现出不高兴,只叮嘱他好好孝敬果亲王和果亲王福晋。
但自己生的孩子要去叫别人爹娘,谦太妃心里还是难过的,也担心弘曕去了王府不适应。毕竟这小祖宗从小算是被太后太妃们宠着长大的,虽说不算骄纵,却也和懂事这俩字沾不上边,向来是奴才们伺候他,他哪儿会孝敬别人?
谁知弘曕回来,却说自己在那边过得很好,说允礼博学,十七福晋慈爱。
他现在已经改口叫“父王”和“额娘”了。
太后和太妃们见状心情都有些复杂,既为允礼夫妇和弘曕高兴,又生出几分失落,这毕竟是她们看着长大的孩子啊!
弘曕给长辈们请过安,回到阿哥所的院子收拾要带去王府的东西。
没一会儿,永琏他们下学,听说六叔回来了,都来他院里看他。
永壁也来了,弘曕请假一个月,这段时间都是他一个人上课。
永壁听弘曕说明日就回果亲王府,就劝道:“还是住宫里方便,住王府要早起,太麻烦了。”果亲王府和和亲王府不远,他和永瑸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住在宫里的小皇子们就可以比他们晚起两刻钟。
弘曕满不在乎,“早起就早起,你们能起来,我就起不来了?”
“难道是十七叔公要让你回去住?”永璜问。
弘曕摇头,“父王也说我可以住宫里,是我想住王府。”
小少年们都露出不理解的表情。
弘曕挠挠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汗阿玛去世太早,他对汗阿玛的记忆非常模糊,也不知道有阿玛是什么感觉。
等到他稍微懂事一些,看到皇兄和侄子们的相处,偶尔也会生出几分羡慕。忍不住在心里想,如果汗阿玛还在,会不会像皇兄对永琏一样,经常摸脑袋,每天过问功课,嘴上说着儿子不能养的太精细,其实衣食住行都要过问。
虽然皇兄对自己也很好,但自己从来不敢像永琏一样抱着皇兄的手臂撒娇,也不敢粘着皇兄问东问西。
直到去了果亲王府,十七叔身体稍微好些,就关心他的吃穿,问他读了什么书,看他的眼神,就像皇兄看小侄子们一样。
被十七叔关心着的感觉陌生又熟悉,他从来没体会过,但已经渴望了很久。
弘曕在想,自己宁愿当几十年世子,也不希望十七叔去世,自己继承爵位。
小少年想了很久,只解释了一句,“跟父王住在一起很幸福。”
永壁、永璋他们还是不理解,永璜、永琏两个稍微年长些的已经明白过来。永琏心中有些酸涩,六叔终于体会到了父爱。
他就笑道:“住在王府也好,还能跟十七叔公学习火器方面的知识。”
弘曕点头,“父王不仅会改良火器,还精通佛法……”说起允礼的博学,小少年满眼都是崇拜。
弘曕在宫里住了一日,次日下学就直接回果亲王府了。
允礼在家休养了两个月,除夕时已经能正常出席祭祖活动。
大家见他气色还不错,都在心里琢磨,有人延续香火就是不一样,心情一好,身体也好起来了。
祭太庙时,雍正的魂魄知道这件事,也没有不高兴,还让永琏传话,夸了乾隆几句。
今年国库存银的数量也在上涨,一是各地丰收,交的税多,二是江南制造局和玻璃厂的商税。再就是粤海关的税,因为潘振承带商船回国,广州十三行大赚了一笔,粤海关交的税是去年的一倍。
如果不修铁路,国库存银会更多。
雍正听了很高兴,又问铁路需要修多久。
永琏就说:“按照工部的计划,还需要一年,争取明年过年的时候可以通车。”
雍正道:“可惜朕看不到了。”
永琏想了想,“也不是不行,如果您真想体会火车的感觉,到时候把您的神主牌位带上坐一回火车。”
乾隆:“……”这小子可真敢想啊!
雍正的魂魄听了却连连说好,“就这么干,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把皇玛法的神主牌位揣包里带上就行。”
永琏把话传给汗阿玛,乾隆撇嘴,“你们都商量好了,我还有什么话说。”
永琏赶紧哄汗阿玛,“蒸汽机是皇玛法发明的,让他体验一下蒸汽机车的感觉,也是应该的嘛。”
乾隆已经调整好表情,对雍正的牌位道:“当然是应该的,只是神主牌位不能轻易请出太庙。儿子担心……”
“没事没事,朕都不在乎,你们更没必要在乎这些虚礼。”雍正道。
乾隆想想汗阿玛这人有时候确实不怎么在乎礼法,用汗阿玛的话说是方便法门。
他只好答应下来。
因为这是大清第一条铁路,乾隆十分关注,工部尚书哈达哈总负责,还时常派钦差去监督进度。
他一般派去的都是身边的亲信侍卫,这些人和哈达哈都有些交情,发现问题也不敢说。正好乾隆八年,讷亲回京述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已经推行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看各地的推行效果。
乾隆于是时不时让讷亲去监督工部修建铁路。
讷亲这人出身高,又恃才傲物,谁的面子都不给。去铁路上一看,发现不少问题。
朝廷拨了几十万两银子,一是要用好材料,二是要给雇佣的民夫们发工钱,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粮食。
结果讷亲到铁路边一看,很多民夫只能分到半个馒头,想吃口菜,还需要掏钱买。
从动工到现在也有半年多了,却还没修到四分之一,问就是冬天不好修,既然如此,工部为何夸下海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