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小面馆: 78、过年之前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汴京小面馆》 78、过年之前(第2/3页)

所差别,他们之间也做得不尽相同,真是奇了怪了,明明都是照着一个方子做得,用得也是同样的麦粉、同样的油盐酱醋......”因为最不可控的是人啊。有时同一个师傅今日做的菜和明日做的菜都有些微不同呢。沈渺想了想,忽然一笑,问道:“作坊里,可是一个庖厨从揉面开始,到炸面,配料一人做到底?”“是如此。”她困惑地点点头,这有什么不对吗?所有作坊都是如此,老师傅带徒弟,一代代传下来。她们的汤饼作坊也是如此,一人一条案板一口锅,新来的学徒要从和面开始学,做完一份便是一份。沈渺沉思片刻,便道:“我曾听闻一事,也说来与你听听。有个士大夫,在京城买得一妾。这小妾原是某大官府上包子厨里的。一日,士大夫嘴馋,便叫这小妾包些包子来尝尝。哪晓得,小妾却道:“官人,奴家只是在灶房里切葱丝,旁的一概不晓得。原来,那大官府里不过一个后厨,分工也精细至极!有专管剁肉的;有负责拌馅的;有揉面的,还有管姜醋盐糖酒胡椒的,就连盖蒸笼盖子,都有专人盯着。虽说这事儿是在讥讽那大官奢靡,可我思量着,元娘倒不妨借鉴借鉴法子,用于汤饼作坊之中。”沈渺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上画了画,大意便是从运输麦粉开始,在长长的流水线上,都有人专门负责其中一部分工作。“每人只做自己拿手的活儿,有人擅揉面,那便让他一门心思揉面;有人炸面炸得好,那就专让他炸面。把人都当作齿轮、卯榫一般,环环相扣,各施其能。这般精细分工,想来做出的东西,定能强上几分。且分工之后,还得想法子统一标准、规整流程。好比揉面,到底得揉多少下,揉出来的面口味才最劲道?面的粗细宽窄,该定下个啥尺寸才好?搅拌酱底时,得揽多少回,花多少时辰,是从左往右揽,还是从右往左揽?把这些个细微末节都给定好了,依着标准来行事,作坊里产出的汤饼必然更加高效、稳当,也很难再有口味不一,参差不齐的事了。”崔宛娘还没听完便腾地便站了起来,她好似被当头一棒打醒了,在铺子里来回踱步,喃喃自语:“是啊,各司其职,依序而成,这样简单的道理,我怎想不到呢?"她猛地一个返身,紧紧握住了沈渺的手:“娘子,多谢了,我现在立刻便动身去陈州,将这些都告知姨母!回头过完年,我便立即返幽州,将娘子之变法,全都推行下去!”“等等,元娘!”沈渺赶紧拉住她,又悄悄将官家也有意开办汤饼作坊的事告诉了她,听得她眼睛一亮:“瞌睡撞上了枕头!正合我们的意!沈娘子,多谢你告知我,我知道怎么做了!先告辞了!”说完,也不等沈渺回答,便风风火火地带上剩下的亲随上马而去了。一眨眼,马蹄声阵阵,人都不见了。沈渺摇摇头,这崔娘子还是个急性子呢。她起身准备回后院,没想到那个被崔娘子指派去取土产、找客店的两个亲随回来了,他俩牵着两只咩咩咩的肥羊,顺手便将栓羊的绳子递给沈渺,在空荡荡的铺子里四下张望:“娘子,我家主人呢?"羊在身边叫,沈渺也傻了眼:“这便是给我的土产啊?”沈渺回想到这里,眼便瞥了眼院子里两张羊皮??崔娘子带来的特产隔日便在唐二的刀下变成了真特产了。羊吃草太凶了,院子里也养不下了,沈渺便让唐二宰了。她的思绪又回到了安静的沈家小院里。九哥儿和砚书等人回陈州了。唐二和福兴让去接济哥儿了,阿桃去钱庄兑钱了,湘姐儿和陈训还在刘豆花家玩,有余放假回家过年了。沈渺数了一遍才发现,家里怎么只剩她了,哦也不仅仅是她,还有两张羊皮。她想了想,便也干脆揣上自家的红纸,去小米家剪窗花去。今日梅三娘早早来叫她三四回了,她念着九哥儿要回家便没去,如今正好得空了。过去的时候,梅三娘与米小娘子都已经剪了一桌子了,沈渺笨手笨脚过去学,她的手握刀切菜很灵活,剪纸便成了鸡爪子一般,实在不听劝。剪毁了好几个,惹得梅三娘赶忙道:“天菩萨哎,快收了你的神通吧!回头你要什么你便在桌上捡几样带回去,快把剪刀给我,你还是喝茶吧。沈渺嘿嘿地放下剪子,专看她俩剪。小米是剪得最好的,她手稳,先将那纸细细对折,折痕笔直规整,之后手持银剪,在纸上游走如飞。她先从纸边轻轻起剪,剪出圆润饱满的花瓣轮廓,花瓣层层叠叠,或大或小,错落有致,每剪一下,纸屑簌簌落下,剪到花蕊处,使用剪刀尖儿挑出细细的花蕊形状,最后一展开,便是活灵活现的牡丹花。梅三娘剪得两条鱼,鱼身鳞片是用细密的锯齿状剪法,一片一片,剪得镂空清晰可见,沈渺越看越惊叹,太厉害了!她剪纸是幼儿园水平,只会对折对折再对折,剪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认得。最后她厚着脸皮抱了好些回家,自己一人将那些窗花全贴上了,连狗窝鸡窝都没放过。红的绿的,花的字的,顿时让那门窗鲜活起来,透进来的日光,也被染上了浓浓的年节之中。剪得窗花映春光,飞快地过了几日,转眼便是除夕了。除夕前一日,汴京城里到处都是“打野胡”的,街上的贫丐三五人一伙,装扮成神鬼、判官、钟馗等,敲锣击鼓沿门乞钱,有驱傩之意。沈渺从早到晚给了不知多少回钱。不过他们都是无家的贫人,给了也就给了,也盼他们能过个好年。或许也只有这一日,敲门乞讨不会受驱赶。到了夜里,则要“照虚耗”,举着灯笼照亮家中各个角落,以驱赶虚耗之鬼,消除灾祸和不祥。等到了除夕那日,沈渺开了铺子门,将门板上挂着的桃符换了新的,又贴了新门神,之后便一直敞着门。倒不是为了等候客人,而是“迎财神”,要到今晚三更后,烧过爆竹、焚过香才能关门呢!之后她便回了灶房,撸起袖子预备今日的年夜饭了。前几日便有好几家人来请她去做年夜饭,但沈渺都婉拒了,这是她来到这个世道头一个年,她还是想和家人一起过。倒是初二那一日的“娘家宴”,她又得了冯家的邀请前去做菜。冯家相请,沈渺是很难拒绝的,谁能拒绝金子呢。她取过一条五花肉来,顺口吩咐道:“济哥儿,火大一些。”沈济嗳了声,坐在小凳,专心替阿姊烧火。有余回家去了,这烧火的活儿又落到他肩上了??唐二过年太忙了,手里有杀不完的牲畜,切不完的肉。福兴和阿桃领着几个猴孩子上街办年货了,看葛神棍当街爆米花去了??“炒糯谷以下,谷名勃。”此时的爆米花是用糯米炒的,也不用来吃,用于卜问一年的吉凶。类似于如今的答案之书,小娘子们还会聚堆来问,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听闻二月初二龙抬头时还要爆一次米花,叫“炸龙须”。象征万事大吉、谷满仓粮满仓。除了炸龙须,二月二还要剃龙头。沈渺一边切肉一边想,此时的官家还是挺大度的,若是到了后面皇权愈发集中,社会也愈发封建的朝代,除了天地会成员,谁敢说“炸龙须”、“剃龙头”?那不得文字狱伺候?想远了,沈渺今日要做扣碗。宋人的年夜饭,少不得八大扣碗。据说,自唐时起,便已有用扣碗设宴之俗,到了年节下,桌上更是少不得扣碗的身影。上千年了,后世的河南似乎还有这一习俗。沈渺以前吃过河南的腐乳肉扣碗和小酥肉扣碗,都是一绝。她今天要做的扣碗年夜饭便有这两样,另外还有咸香入味的酱焖鱼,叫花鸡、条子肉、扣排骨、扣鸡块、扣肉丸子、扣肘子。主食是八宝饭和酸菜大饺子。最后再南北融合一下,上一道素菜:白灼芥兰菜。前头全是肉,还是得吃点清淡的。才做了两道扣碗,外头簌簌的,又落雪了。沈渺正在灶房忙得热火朝天,忽然铺子外响起了脚步声,那人踏雪而来,靴子底沾了雪,进门来时踏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沈渺原没留意到,直到柜台台面被轻轻敲响,她才抬起头一看。铺子里站着两个有点面熟的中年男人,一个穿得细棉布窄袖箭袍,剑眉虎目,一脸正气;另一个披着狐毛披风,里头是丝帛湘绣长袍,身后还跟这里两个黑炭般的亲随。她在灶房蒸腾的白雾气里,眯眼认了半天。好一会才认出来了,是玉津园见过的那两位!沈渺忙放下刀,将手洗干净迎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