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动春心(重生)》 50-60(第8/17页)
温软柔媚的江南女子,她的美明艳而深刻,叫人见之难忘。
钱山早被吓得两股战战,连抬眼的勇气都没有,倒是钱周氏勉强说得出话来。
“不是的大人!”钱周氏当即俯跪在地,诚惶诚恐道,“这都是小丫头片子胡说的,我没犯事!”
妇人的尖锐总算唤回了神游的黄县令,他轻咳了声,眼珠子一转,心里已有了计较。
“那你说是怎么回事?”黄县令坐直身体,隐隐偏向钱周氏。
钱周氏是个机灵的,当即道:“大人,我可太冤枉了,又没偷她的秘方,只是取了个一样的名字,就和枣泥糕桂花糕似的,怎的就成我仿制糕点了,还因为这点小事就把人告上衙门。”
黄县令沉吟,心道这钱周氏倒有几分急智,他收敛起龌龊的心思,一派公正道:“钱桃花说的有理,祈愿糕就一个名字而已,或许只是巧合,怎能确定是她学了你?”
盛锦水抿唇,沉声道:“民女之所以将糕点命名为祈愿糕是有原因的。此前庙会,云萝寺新制了一批绣有纹样的祈愿带,上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分别代表求学业、求姻缘、求前程、求平安。民女所做的祈愿糕上也有四君子,与祈愿带如出一辙,而这也是我将之称为祈愿糕的缘由。”
“这批祈愿带之前,从未有人做过名为祈愿糕的糕点,为何等民女的祈愿糕小有名气后,钱家也以此命名。若真是巧合,敢问一句周桃花,你又为何将糕点命名为祈愿糕?”
祈愿糕是盛锦水亲手做的,没人比她更珍惜自己的心血。
方才那番话有理有据,她的指控更不是空穴来风,只要不存偏见,就能猜到钱家这么做的缘故。
“若是寻常糕点哪能卖得起二十文钱一份的高价,”陈记的祈愿糕声名鹊起,盛锦水也不怕泄露。再说祈愿糕的特别在于独一无二的巧思寓意,而不是随处可见的茶粉枣泥,并不需要刻意隐瞒,“钱家之所以仿制,无非是冲着祈愿糕的高价和好口碑。”
看她不卑不亢,侃侃而谈的模样,饶是黄县令都不得不在心里暗道一声好,寻常女子可没有这般胆量,今日算是捡到宝了。
周桃花闻言却是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她方才该抵死不认才对!
“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
钱山依旧讷讷不敢开口,钱周氏用余光剐了自家没用的男人一眼,无奈之下搬出了平日里最常用的招数。
她腰肢一软,瘫跪在地,努力憋出两滴眼泪,“冤枉啊大人,我可太冤了,盛家的小贱蹄子就是见不得我们家好。什劳子祈愿带祈愿糕,都是她瞎说的,我见都没见过!”
好在钱周氏还记得自己在堂上,没有哭得太过放肆,但无赖撒泼似的模样也已足够让人头疼。
不过她这么一闹,原本偏向盛锦水的看客们也不再坚定。
云萝寺里的祈愿带都听说过,可那和其他寺庙一般无二,只是再简单不过的布条,可没绣着四君子。
只八十条祈愿带,又是释尘大师亲自出面谈的好价钱,普通香客自然闻所未闻。
第55章 第55章审案
“有些道理,只是方才所说不过你的一家之言,”黄县令正正神色,顺着钱周氏的话接了下去,“周桃花说自己从未听说过祈愿糕,且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名字,兴许只是巧合。”
黄县令说完,无理取闹的反倒成了盛锦水。
若是觉得依据不足,尚且还能服众,一句“兴许”却叫人彻底寒了心。
盛锦水垂眸,隐约觉得不对。
可此时她已经跪在公堂之上,除了将官司打下去,再没其他办法。
“糊涂官!”堂下旁听的沈行喻却是不满,沉声斥道。
这一声把盛安洄吓了一跳,连忙伸手捂嘴,让他慎言。
告官之事,盛锦水只在盛安洄面前提了一嘴,本意是不想他掺和其中。
便连今日,盛安洄都是瞒着盛锦水来的。
比起沈行喻和沈维楠,他自然更加气愤,只是身份不同,注定无法像他们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绪。
官和民,尊与卑,其中的区别是自小刻在骨子里的。
好在盛锦水还没天真到以为光凭自己一张嘴就能说服黄县令。
“大人,我有人证。”眼前局势虽难,但她早已预料,面上并不慌张,“一位是云萝寺的小沙弥,还有一位便是买了钱家点心的村民陈明。”
照黄县令所想,一个小案子而已,何必大动干戈,还需人证上堂,可看堂下有人窃窃私语,他眉心一皱,终是松了口。
因是出家人,小沙弥并未跪下。
陈明则低垂着头,落在身侧的双手绞紧衣摆,紧张得额角生汗,刚走到盛锦水身侧便“噗通”一下跪了下来。
这般神态才像是初次见官,见他抖若筛糠,黄县令啧了一声,竟有丝得意。
随即视线一转,看向小沙弥,问道:“谁先说?”
小沙弥念了声佛后道:“大人,贫僧先说。”
到底是云萝寺出来的,便连黄县令都不觉高看一眼,对他堪称客气。
“受云萝寺住持释尘大师所托,贫僧今日来为盛施主作证,”小沙弥见官不怵,反倒侃侃而谈,难怪释尘放心让年岁不大的他独自前来,“想来在场施主中有认得贫僧的。”
先是坦诚自己身份,好叫人不再质疑他的来历和接下来的证词。
等众人确认后他才继续道:“祈愿糕确与本寺有些渊源,早前释尘大师曾亲手将祈愿带奉于佛前祈福,受过香火的祈愿带上绣有梅兰竹菊,分别代表学业、姻缘、前程和平安。”
“十月庙会时,因盛施主所做糕点上的花纹与祈愿带上的绣样相似,释尘大师觉得寓意甚好,便默许盛施主借‘祈愿’之名在庙会上售卖糕点。”
这番话虽未言明,但不少人已经听出了弦外之音。
祈愿糕能有今日的名气,天时地利缺一不可。
一样的点心,因有与祈愿带相似的寓意,又在云萝寺的庙会上售卖才有今日的名声和高价。
而这一切都要经过云萝寺首肯。
祈愿糕这名字确实谁都能用,但云萝寺只认盛锦水和陈记的,也就是说能出现在庙会上的只此一家。
这行径看似霸道,却也是在保护云萝寺和因祈愿之名购买糕点的食客。
万一祈愿糕出了事,云萝寺和食客立马就能找到源头。
若是人人都做祈愿糕,真出了事,不仅是食客,便连云萝寺都求告无门。
小沙弥说的句句属实,只是略去了有关祈愿带的隐情。
旁人只看利益,未必想知晓其中纠葛,此时再提徒惹争议,还是隐去为好。
“祈愿糕第一次出现是在十月的庙会上,之后我便将秘方卖给了陈记,”小沙弥的证言证明了祈愿糕与云萝寺的渊源,也让众人知晓真正的祈愿糕出自盛锦水之手,“而陈明便是第二位人证,证明钱家售卖祈愿糕时用的是云萝寺庙会的名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