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卷王的六零年代》 360-370(第5/24页)
茶山上拿的工分,另外给你算一份工资,你的技术是独一无二的,工资就按我们大队的最高工资,跟大队长一个级别的工资开怎么样?”
临河大队大队长是二十五级干部,属于七级办事员,月工资三十八元,不算各类票证。
江心莲却是一愣,不敢置信地看着许明月,手紧紧的抓着许明月的胳膊。
正值春末,许明月里面只穿了一件短袖,外面是一件灰色薄外套,江心莲的手指却仿佛掐近她的肉里去一般,睁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问许明月:“你说真的?”
一旁的江三柱都高兴傻了,在一旁拍着大腿说:“真!许书记说的话哪里还有假的啊!这下好了,这下心莲你下半辈子有望了!”
因为江心莲地主女儿的身份,她现在在临河大队连户口都没有,整日躲在茶山上,连下山都不敢,不是所有人都和许明月一样,知道未来时间走向的。
江三柱和江心莲他们看不到未来,十几年的绝望生活,早已让江心莲对未来绝望了,只觉得未来黑暗一片,还拖累怀中的孩子。
可此时许明月的话,却像是无边黑暗中打开的一扇门,灿烂的光亮从大门涌入,将原本无边的黑暗驱散,照的明亮无比。
江心莲紧紧的抓着许明月的胳膊,指甲掐进许明月胳膊的皮肉中都毫无所觉,一直紧盯着许明月,重复着一句话:“你不要骗我!你不要骗我!你要敢骗我,我化作厉鬼也要找你算账!”
许明月却轻轻抱住了她,在她背上轻轻拍着,抚摸着:“都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你也会好的,过去的都过去了,都过去了。”
江心莲牙齿咬的咯咯作响,强忍着汹涌而来的泪意和想要嚎啕大哭的冲动。
等许明月下山之后,她才又带着她收养的小女婴,来到山下哭坟,一声一声的:“爹啊!娘啊!”
仿佛要将满腔的怨愤都哭出来,仿佛要将五脏六腑的苦痛,都通过哭声宣泄出来。
再火炉山山顶的石头上做饭的几个老人听到山下隐隐传来的哭声,手中动作不停,继续给炉子添柴。
为了避免山火,周围的干柴干草全都被清空了,全都是巨大的山石。
这已经不是江心莲第一次去山下哭坟了。
江地主一家的坟茔在荒山的深处,山下的小孩们时不时的就能听到山上隐隐约约传出来的哭泣声。
原本荒山因为有了许明月家的小院,有了卫生院和知青点,有了人气,人们已经逐渐忘了‘荒山有鬼’这个传说,这段时间正好清明节刚过,在清明节前后,他们就开始三五不时的听到山里隐隐传出来的哭声,哭的极为凄惨,却又因为距离太远,被山风吹来的哭声听不真切。
总是断断续续,夹杂着山风呜呜咽咽的声音,吓得临河大队的小孩子们回家经过荒山,就跑的比兔子还快,生怕被鬼缠上。
有村里人不知道江心莲被接回来了,还以为山上真出了鬼,胆小的吓的不敢出门,胆子大的,以为是什么山中精怪山魈之类的东西在作怪,拿着铁锹想上去打。
山魈没见着,倒是见到一个穿着白衣,戴着白花,在幽暗阴森的丛林掩映间,忽闪忽闪的身影,腿都差点没被吓软,回家就说山上是真见鬼了。
山上的白衣女鬼,就是江心莲。
回来的这段时间,就时不时去哭坟。
她满腹的怨气无处发泄,父母去世的那么些年,她连回乡给父母戴孝都做不到,回到临河大队安定下来后,她便整日穿着一身孝服在身上,一是为了给父母守孝,二是为了让本地的领导们,看到她受的委屈,她们江家一家子人受的委屈。
每每想到此,她便如锥心刺骨般的疼痛,去她父母坟前哭的撕心裂肺,然后再回来过自己的日子。
这次许明月说让她去茶厂当技术骨干,她心痛高兴之余,又去父母的坟前,把这事和父母好好的说了一番,她说话不是正常人的语气说话,而是以哭坟的方式跪在她父母坟前哭着说,还是唱戏一样拖着戏腔,悠悠扬扬,跌跌宕宕,又把山下的人给吓的半死。
倒是此次之后,她就很少再去哭坟了。
山下的人一听女鬼的哭声没了,以为是清明节过了,女鬼收了纸钱之后,自然又回到鬼界去了,从此临河大队就又多了一个深山有鬼的传言,还都传的有鼻子有眼。
有了江心莲的技术,临河大队茶厂的明后茶也到了抓紧时间采摘炒制的时候。
此时正值收油菜籽和冬小麦的成熟的时候,许明月也说话算话,油菜籽收好后,送到隔壁邻市的榨油厂,榨出来的第一桶油,磨出来的第一袋面粉,许明月就让江三柱给江心莲送了过去,同时送上去的,还有五十个鸡蛋。
江心莲看到鸡蛋,高兴的同时,还撇了撇嘴:“给我鸡蛋有什么用?这么大老远的,还能天天让你送鸡蛋不成?还不如给我抓几只小鸡来,我在这后面圈一层篱笆,养几只鸡,还怕没有蛋吃?”
江三柱看她现在这模样,也是替她高兴,忙下山和江建军说了这事,许明月处理完了茶厂炒茶工艺的事情后,就又回水埠公社了,不在临河大队。
江建军一听江心莲要养鸡,忙让江三柱给她送了十几只小鸡上去,“她要是嫌多,你就把剩下的给江伯伯他们送去。”
自从许明月同意江心莲当技术骨干之后,江心莲就仿佛换了一个人,虽然依然整日阴沉着一张脸,说话刻薄了些,却不再整日骂人了,偶尔冰冷的脸上还能见到几分笑容,她在山上的石屋原本就是过去茶厂的一部分,现在新采摘的明后茶,就直接送到她那收茶的石屋中摊贩,用自己挣得的工分,去给孩子兑换奶粉。
她在后院里养了六只鸡,剩下的十只由山上的老人们在养着,因为是在山上,也没有人限制他们只能养两只鸡,只要不被狼叼走,她想养几只养几只,生出来的鸡蛋,她和收养的小婴儿一起吃,她吃煮鸡蛋,小婴儿吃鸡蛋羹。
她过去是地主家的小姐,没有普通农妇有了点好的,就藏着留着不吃的习惯,她知道自己身体亏空的有多厉害,在吃的方面从不亏待自己,而她有明后茶的发酵技术,不光有工分,还有工资,她的工分和工资,足够支持她和孩子两个人的生活。
第363章 第 363 章 随着每年山脚下种小麦……
随着每年山脚下种小麦的土地增多, 临河大队那边老百姓的日常饮食也丰富了起来,最主要的变化,就在除了大米饭之外, 日常老百姓早餐多了锅贴饼,晚饭多了手擀面。
锅贴饼很好理解, 就是用油布在铁锅上擦上一点菜籽油, 将糊好的麦面在锅底糊上薄薄一层, 再整锅铲起来,就是一锅金黄酥脆的麦饼,很适合夏季忙碌时, 没有太多时间做饭,早饭又必须吃一些饱腹些的餐食,是本地大多数人家早餐的选择。
双抢之前, 又有了一段没那么忙的时期,家家户户的晚饭桌前, 都多了面食,会做手擀面的, 就做手擀面,不会做手擀面的,就做疙瘩汤。
纯纯的, 没有一点麦麸的手擀面, 切成长长的细条状, 放入锅里煮开, 只需要一丁点的猪油和青菜,就香的成为这个时代的孩子们童年回忆中,对于家、对妈妈,对于童年时代最温暖的记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