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卷王的六零年代》 360-370(第20/24页)
语了。
“大学?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大学?还是你想进那么工农兵大学?上了那大学有什么用?现在吴城百废待兴,副县长的位置都空着,你在公社书记的位置上最多再待两年,副县长的位置妥妥的,你不要,你要考什么大学?我看你是昏了头了!”许金虎这辈子当过最大的官就是革委会主任,从来就不是一个政治生物,对政治这一块也不太敏锐。
这一点反而是江天旺,沉静地坐在那里,觉得有哪里不对,问许明月:“你是不是得到什么消息了?”
按道理来说不该啊,就算有什么消息,也该是先告诉他。
毕竟许明月一个女娃子,还只是个公社书记,有消息告诉她有什么用?
那边许金虎还在说她:“许凤兰,你是不是以为你还年轻?四十岁啦!还考大学,大学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许明月三十七周岁,可在许金虎他们眼里,就是四十岁了,现在很多人都活不到四十岁,许明月这个年龄还去考大学,那不是开玩笑是什么?
江天旺打断许金虎:“你先别说话,听大兰子说!”
他直觉不对。
许明月只笑着看他们,不说话。
有些政策没有出来前,是不能说的,只道:“你们家中有初高中要考大学的,可以先复习起来了。”
原本许金虎还要说什么,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不禁用他熊掌般粗糙的大手,摸了摸自己的头。
一通胡乱的抓耳挠腮,许金虎还是不解地说:“就算是能参加高考了,这关你什么事?你好好一个书记不当,跟人家小孩子抢什么高考?”
他很想说一句:“你一个小学都没读过的人,你考的明白吗?”
可想到许明月的聪敏,他依然是烦躁的抓头,他想不通,就算考上了大学有什么用?就为当一个城里人吗?连公社书记都不做了,放弃大好的前途,去当那什么劳什子的城里人?
当个城里人就这么好?
要是许明月今年十八岁,二十岁,哪怕是二十五岁,她想考大学,他都没这么烦躁,可她都要四十岁了,这时候想去考什么鬼大学?
简直乱弹琴!
许金虎这么烦躁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他都四十好几,快五十岁了。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革委会、红小兵们遭受到清算,也不知道他这个革委会主任未来会怎么样,就算他没有被清算,他一个革委会头子,以后能有几分好?江家村下一辈中,唯有许明月看着仕途远大,今后说不定还能和周市长一样,成为市级干部都有可能,这时候她放弃前面十几年攒下的一切资源,去读什么大学?
她放弃倒是简单了,想回来可就难了!
许明月一走,下一代年轻人又还没有成长起来,一旦他出了事,江家村这一代就直接断代了。
许金虎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村子,他一辈子都在为守护村子奋斗,团结族人,不让外人欺负同族之人,一旦许明月离开,他又出事,或者滚蛋回家,许家村未来怎么在十里八乡抬得起头?
他眼睛不由气哼哼的看向江天旺。
尤其是这老小子是吴城实际意义的一把手了,未来可能还会升,那今后江家村不是得彻底压他们许家村一头?
这让和江天旺斗了半辈子的许金虎哪里能服气?
是以他整个人都很烦躁,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
江天旺不耐烦的喊他:“你屁股底下是长了针还是怎地?不好好坐着你转什么嘛?转的我头都晕了!”
他还要想一想许明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许明月是个傻子吗?那肯定不是。
那她这样选择,一定是选择了有利于她的路。
此时他还不知道许明月想要高考,是要考到京城的京城大学去,以为是像工农兵大学一样,就在本省内随随便便上个大学。
于是他始终想不明白许明月要参加高考的意义何在。
京城那边,江老也不认为许明月能考上京城大学,可能连个普普通通的大学都考不上,也不知道她折腾个什么劲。
江建国年龄到底还小了,还不够做公社书记,调任过来的是这些年一直兢兢业业在五公山公社,带领整个五公山公社开荒种茶,搞稻田养鱼,种植瓜果的许红桦。
许红桦当革委会主任或许不合格,但当公社书记,主持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这一块,却是一把好手。
他本就是做实事的人,这些年在五公山公社作为一把手,又有多年的经验,和许明月交接起工作来,很是顺利。
可许明月在交接完了工作后,就很认真的在家里复习。
她前世就是个普通985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是有的,可前世毕业都多少年了,今生又过去了十几年,前世学的内容全都还给了老师,也就是作为家长,有时候阿锦不会的题,会问孟福生和许明月,许明月为偶尔辅导一下阿锦问的问题,会去再看一看阿锦的书,算是顺便复习了一下,大多数时候,阿锦有不会的题,都是问孟福生和学校的老师居多。
但这和系统的复习还是不一样的。
好在家里因为阿锦的存在,许明月知道她肯定是要参加高考的,家里的初高中自动化丛书都在,只是这时代的书籍都非常有这时代的特色,和许明月前世学的有很大的不同,她如果要学的话,还得从头学起。
她是个想要学习时,能够非常快的进入状态,且很容易学出成绩的人,也就是传说中的会考试,会抓重点,但考完试,基本上脑中知识也清理干净的人。
从七月份,她决定高考开始,就把工作交接给许红桦后,一直在看书学习,不会的就由孟福生和阿锦辅导。
她学习效率极高,一直到十月下旬,恢复高考的通知终于通过广播和报纸传向全国,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这个消息在已经插队下乡了十年,甚至十几年的知青当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第一届下乡的知青从55年就开始了,整整二十二年了,当初的青葱少年,如今最大的知青,年龄可能都比许明月还要大了,他们有些人在漫漫的时光中,头发从乌黑等到了青灰,皮肤从柔嫩,到如今形成一道道沟壑一样的皱纹。
他们站在田野中,耳边听着大队部广播站传来的广播声,泪水混合着脸上的泥土,止不住的向外涌,在脸上冲刷出两道泥泞的沟壑。
站在教室的讲台上上课的阮芷兮也怔愣住了。
她十八岁下乡,一眨眼八年过去了,很多知青没有耐得住寂寞和没有希望的等待,选择了在本地成家,有些知青和知青之间成了一对。
她很多次向大队部申请,想要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可每个大队,每年只有两个名额,从七一年到如今的七七年,每年分给知青们的工农兵大学名额加在一起,也只有七个,还有七个,要分给本地的学生。
知青们为了回城,会有多拼?根本不是从小娇生惯养长大的阮芷兮能竞争的过的。
她想让家里帮她在城里找工作,调她回城,也根本不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