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卷王的六零年代》 350-360(第5/24页)
生的高大黑壮的许凤潮站在一起,一高一矮,一黑一白,对比十分明显。
且她基因十分强大,生的三个孩子,没有一个长得像许凤潮的,全都是和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生下来都白白净净,小小一团,圆头圆脑跟个白嫩嫩的汤圆一样,连身高都遗传了她,最大的姑娘如今都九岁了,还依然矮矮小小的一个,如今已经上了小学,人倒是机灵。
不知道她是不是和许凤潮还有血缘关系,他们的二子都六岁了,看着跟两三岁大的孩童一样,整日流着个长长的鼻涕,许明月碰到过几次,十分邋遢,看着似乎是智力发育缓慢,至于最小的,才三岁多,如今还看不出什么来。
许明月知道这些,还是听老太太私下和她说的。
老太太他们的屋子和许凤潮家隔了不到五十米,住在一起,两家的孩子年龄又差不多大,难免就在一起玩,可惜许爱国并不愿意和许凤潮家的大儿子玩,两个小的倒是常在一起玩,见的多了,有阿锦小时候六七岁的聪明劲做对比,老太太觉得,大伯老二家的大孙子,怕不是个‘傻子’,还感叹地和她说:“还好小的那个看着不是个傻的。”
不然要是一连生出两个‘傻子’来,不光许凤潮夫妻俩要遭罪,他们的大女儿今后估计也要被娘家兄弟拖累死。
临河大队大年初一就用大喇叭通知了招人建厂,大年初二各家的媳妇们回门,告诉了各个村子临河大队又要招工的消息。
现在十里八乡,谁不知道临河大队富庶?消息一传出去,当天就有很多山里,甚至和平大队、建设大队、石涧大队,甚至更远的石门大队、山前大队等很多人来应聘,他们不光是自己过来,有的甚至把家里的十七八岁的小辈们一起带到了临河大队。
一方面想看看能不能让自家小辈勾搭个临河大队的姑娘回去,一方面是想等厂子建好后,他们的小辈能不能优先在临河大队的厂子里招工。
一旦当上临河大队厂子里的工人,用本地人的话说就是:“那以后就快活了!”
简直就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
除了这些来做工的人外,五公山公社的徐书记,石涧大队的丁书记,建设大队的汪书记、和平大队的吴大队长等等,很多干部也都来了临河大队,学习经验。
若说早几年还有看不起许明月一个女人的意思,随着临河大队一年一个大变样,一年好几个厂子的开办,他们现在哪里还敢有一丁点看不起她的样子?全都收起了他们原先作为男人的傲慢和自负,过来学习和请教。
五公山公社徐书记和石涧大队丁支书是因为去年都带着他们各自大队种了茶叶,马上要到今年采茶的季节了,到时候看他们大队种的茶叶,临河大队的茶厂能不能收。
至于他们自己为什么不建茶厂,茶厂的建立是要上面审批的,即使他们建了茶厂,若没有后续的销售渠道,最终也不过作为市场上最为廉价的散茶去卖罢了,那和直接卖给临河茶厂统一分配有何区别呢?他们又何必再开办什么茶厂呢?
他们没有周县长和江副县长在上面顶着,即使开办茶厂,也是给吴城革委会开的,遭受过前五公山革委会主任王根生迫害的徐书记和丁支书都恨死了革委会,又岂会愿意给革委会做嫁衣?
况且去年开会的时候,许书记就说了,五公山公社若是也种茶,水埠公社全收。
至于其它大队的大队长、大队支书们来临河大队,则全都是为了开春种茶的事情来的。
他们倒是全部都会种茶,但种茶的方式、水土、品种、炒茶的方式等不同,炒出来的茶叶的口感也各不相同,一方面他们来临河大队想要学习临河大队先进的种茶经验,毕竟临河大队的茶山在十里八乡都十分有名;一方面他们也想来临河大队找许书记问问,如果他们大队也种了茶叶,临河茶厂收不收他们种的茶。
一时间,来临河大队的人非常多。
许明月还在人群中,看到了她的外公,也就是新一任石门大队的大队长王春山。
她对外公记忆还停留在她前世最后一次见外公的时刻,那时候外婆已经去世多年,外公也已经十分苍老了,她去抱了抱外公,那一次相见,便是永别。
现在的外公还十分年轻,三十五六的年纪,看着比这时代三十多岁的人要年轻很多,和妈妈说的一样,从小没有受过什么苦的样子,手心内只有一点薄茧,文质彬彬。
她上前来握了握王春生的手,笑着问他道:“秀梅没过来?”
现在还年轻的王春山简直受宠若惊,他是万万没想到,妻子和许书记只有一面之缘,居然还记得他妻子的名字,当下就决定,今后来临河大队,一定要带上妻子马秀梅一起。
他连忙说:“家里两个孩子呢,她在家照顾小的。”
许明月松开他的手,脸上笑意更深了些,道:“我记得是个女孩吧?我当时还说和秀梅投缘,回头让她带着姑娘一起来临河大队,我也看看那孩子。”
王春山更加激动了,忙点头说:“是是是,一定一定一定!”心中已经想着,等到儿子开学,就一定带马秀梅再来临河大队一趟。
其他人见许明月对王春山格外不同些,也都投来好奇的目光,待听到是许书记和王春山的妻子投缘,心中也不由恍然大悟起来。
许书记是个女人,当然是女人和女人之间更好打交道!他们怎么就没想过把妻子也带过来?那不是和许书记之间更好套交情了?总比他们这些大男人舔着个脸去抱许书记大腿好吧?
尤其是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两个大队的大队干部们,之前许书记主动带他们玩的时候,他们还不屑一顾,若不是许书记怀着身孕还往他们两个大队跑了两趟,视察他们两个大队的工作,他们怕是连山脚下田间地头的茶树都没种几棵,现在悔的肠子都青了,忙过来到许明月面前,舔着个脸说:“许书记,您看我们大队的山头今冬也清理了出来,不知要种些什么茶树?怎么种,还劳许书记您指导指导我们工作。”
和平大队的吴书记则是想起来,许书记前几年好像经常去他们吴家村的吴二河家,吴家的吴四姐好像和她关系挺好,心里已经思索着,是不是要把吴四姐也培养起来,把吴四姐也带到许书记面前来,有吴四姐在,他都一把年纪了,此时就不用这么尴尬了。
招工建厂的事情有许红桦去解决,许明月则需要带着这群来自各个大队的大队干部们,去临河大队家门口种的茶山上,去看看今年茶树的涨势如何。
现场就以五公山公社徐书记和许明月两人的官职最高,五公山公社过去作为水埠区下面的下辖乡,自觉的落后许明月一步,话里话外对许明月都十分尊敬,说话也谦逊的很,还带来了好几个干部,都是来学习临河大队先进的种茶经验的。
种茶许明月不擅长,后续的事情自然是交给孟福生和本村几个擅长种茶的人,包括茶树喜欢的土壤环境、湿度、朝向、茶树品种、肥料等,都有人和他们一一讲解。
逛完了临河大队的茶山,他们还想进养鸡场看看临河大队是怎么养鸡的,是怎么解决和预防鸡瘟问题的,不过因为人多眼杂,且人类身上携带病菌多,又没有合适的消毒处理,许明月并没有带着他们进养鸡场,而是领着他们来到了新建成没有多久的茶厂。
茶叶还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