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卷王的六零年代》 280-290(第7/15页)
许明月是受不了车斗内的煤灰,和货车行驶过程中一路扬起的烟尘,反倒是去车斗内坐着的两个跟车司机,和两个民兵都是男的,都有话题聊,两人一人一只烟,路上就聊的飞起。
等到了水埠公社,江天旺和水埠公社的民兵下了车,许明月和许铁柱还坐着两辆大货车,一路从水埠公社到炭山,再从炭山一路开了临河大队的大队部。
这还是临河大队的堤坝路与炭山修通后,第一次有大货车来临河大队,一时间所有村里的小孩全都跑过来看热闹。
很多从未出过大河以南的小孩,看到两辆这么大的大货车,都纷纷好奇的问许铁柱:“三叔,这就是火车吗?”
火车和货车在他们的方言体系当中发音一致,许铁柱也没觉得有啥不对,反而抱起喊他三叔的孩子,将他放到大货车车头的副驾驶位置,让他感受一下大货车的威风:“来,坐一下大货车!”
“三叔,你会开火车吗?”
许铁柱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脑袋:“那是不会的,我要会开大货车,我就去当运输司机了!”
他这个民兵是不入干部级别的,每天拿的不是工资,而是十个满工分,哪里能和运输司机的工资相比。
不说运输司机日常夹带私货赚的油水了,就是他们最低等的副五级司机一个月也有四十多块钱工资,像他们这种跑长途的运输司机,一个月工资有六七十块钱,相当于七级干部的工资了。
这些都是他在路上,听跟车司机和他说的,可把他羡慕的不行。
大货车的到来和新买的小四轮、脱粒机、谷糠分离机等机械的到来,让许明月买的新自行车在里面都没有了牌面,所有孩子和大人都围绕着大货车和崭新的小四轮看稀奇。
至于许明月他们这次去省城主要要带回来的那些破旧的工具设备,已然被他们全部忽略。
许明月他们还是回到水埠公社的一周后,才从《省城日报》的报纸上看到了省城公安局联合复市公安局以‘组合拳’的方式,针对复市、安阳县周边的违法犯罪拐卖妇女儿童团伙进了一次深度且覆盖面极广的打击行动。
第285章 第 285 章 报纸上写的这次针对违……
报纸上写的这次针对违法犯罪拐卖妇女儿童团伙的打击力度非常大, 总共抓获人贩子五十一人,被解救出来的妇女儿童有两百多人,并且针对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行动已然还在持续不断的打击。
报纸上写的并不详细, 实际上针对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拯救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很多被拐卖到大山里面的女人, 想要进去解救出来极难, 买卖妇女儿童的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错的,他们觉得他们花钱了, 买回来的女人就是他们的私人物品,就是他们的,大山里面的人更是团结一致的对外, 有时候没有本地人领路,外面的人想要进去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地方都不容易。
许明月看到这里的时候, 心里长长的叹了口气。
他们这个地方,因为有大河阻隔, 外面的人想进来较难,在许明月的记忆中,出现拐卖妇女儿童的事较少, 更多的是大山里面内部消化, 也就是换亲。
儿子娶不到媳妇, 就养个女儿, 等女儿长大了,换给另一户家中有女儿的家庭,互为姑嫂。
临河小学孙小草,现名孙萱草的小姑娘, 和她的表格赵青山两人的母亲,就属于当地比较常见的换亲现象。
换亲都还算好的,还有一种就是如王根生父母那样,生多个女儿,女儿要么扔了,要么卖了,或是将最不受宠的二女儿直接以高价彩礼的方式卖进大山里。
在她前世的这个时代里,她不知道有没有被插队下来的女知青们,有没有遭受到这样的对待,她没听长辈们说起过,唯一知道的,就是荒山上没有坟包,却始终有人在清明节挂幡烧纸钱的乱葬岗。
就是她现在住的那个荒山。
好在,自她来到这个时代为止,她目前还没有看到有无端枉死者,被拉到荒山随意掩埋。
许明月带回来的五百个石板和石笔已经拉到了临河小学。
对这批石板和石笔的到来,最高兴的人莫过于老校长了。
老校长抠搜,哪怕临河小学的很多纸笔都是许明月无条件赞助的,他也心疼的不行,那些刚学会鞋子的小孩,用沙盘就行了,哪里就用得上铅笔和本子了?现在好了,有了石板和石笔,写完还能擦了再用,不用再给学生发铅笔本子了,铅笔本子得字练好了后,关键时刻再用!
他吩咐住在临河小学的知青们,让他们帮着把五百个石板石笔都搬到二楼空着的教室里。
这样的活虽累,住在临河小学的知青们却非常乐意帮忙,连女知青们都很积极的搬东西,他们都想在老校长面前表现,希望老校长能看到他们的勤劳努力,下次再有老师招聘考试,能优先录取他们,哪怕不能正式录取,日常当个代课老师也好啊,教不了语文、数学,他们教体育、音乐还不行吗?
是的,就在许明月他们去省城的那几天里,临河小学的第二次教师招聘考试已经结束了。
这一次选了三个知青和三个当地人老师,三个知青分别是第一届插队到临河大队的知青沈志明,第一届插队到和平大队的张莹莹,第一次插队五公山公社后来当了红小兵四处串联批斗后来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的女知青杨红霞。
杨红霞自从上次被取消资格后,这一年虽然还是争强好胜,在宿舍里有些不得人员,可她对学习这一块却从未放松过,平时上工回来再累,她都会找机会学习,这次她的考试成绩仅在张莹莹之下,考了第二名。
第三名自然就是沈志明了。
沈志明读书时成绩不咋地,但他有个好兄弟罗喻义啊。
九个男知青虽然睡在一个宿舍里,但罗喻义和沈志明这两个最初就一起插队到临河大队的人,关系不由自主的就是比当初来临河大队想要搞事的七个当过红小兵的七个男知青要亲近。
沈志明不聪明不要紧,罗喻义有书,有时间,会给他辅导。
张莹莹考上了临河小学教师后,就将自己的粮食关系从和平大队,转到了临河大队,并且在临河大队的新宿舍里,和楚秀秀、杜晓雅、阮芷兮成为了舍友。
她是来到临河大队之后,才知道临河大队的条件有多好,学校居然一日三餐,除了早晚是红薯大米粥外,中午那顿不光是干的,还有鱼。
住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不光是砖瓦水泥房,河边蚊子多,宿舍窗户居然还有网窗。
对比她在和平大队过的日子,简直天渊之别。
楚秀秀、杜晓雅三人从已经考试上岸的新舍友这里才知道,老师招聘考试的教材,是本地教材,而不是他们过去学的教材。
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三个新知青都仿佛化身为年世兰,哭着大喊一声:“老知青们,你们瞒的我们好苦哇~!”
今年新来的知青们,一个都没考上!
原因和去年新来的知青们一样,他们上学时学的课本,和本地教材不一样,吃了教材不同的亏,老知青们面对找工作摆脱农活这事,又都默契的没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