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卷王的六零年代》 210-220(第7/14页)
他们这里可是山区,又是河边,冬季气温比外面要冷三四度都不止,没有足够的柴火冬季湿冷的寒风直往人骨头缝里扎!
罗喻义就带着知青们开会商量,准备过冬柴火的事,安排男生们上山捡木柴,女生们上山刮松针。
有个女生不忿叶甜她们可以考老师,她们不行,故意大声的发泄自己心中怒气道:“刮松针刮松针,没有耙子刮个鬼的松针啊!再说了,不是有闫春香在刮松针吗?我看她每天都有刮松针,引火而已,还能用多少松针啊?”
这话得到了同她一样,失去了考试资格的几个人赞同,反正火炕是连在一起的,她们这边还是炕头,只要他们捡了木柴,怎么都冷不到她们,她们才不刮松针呢,刮了给叶甜她们一起用吗?
罗喻义神色淡淡地点头说:“你们不刮松针也行,许主任之前说过,这里是教师宿舍,是给临河小学的老师住的,之前大家都有考试机会,都有机会当老师,许主任才让我们都临时住进宿舍的,等年底考试结束,没有考上临河小学老师的人就搬出宿舍吧,省的我们在这为刮不刮松针吵闹。”
这话一出,几个反对刮松针的女生炸了,拿出她们当红小兵那段时间的气势,拍着桌子就起来说:“凭什么让我们搬出去?”
罗喻义也不惯着她,冷冷地说:“就凭这里是教师宿舍!”
他咬重了‘教师’二字。
之前大家伙还真忘了这事,这时候被罗喻义一提醒,都想了起来。
是啊,这里是教师宿舍,不是教师的人,是没资格住在教师宿舍的。
有考试资格的人眼睛都亮了起来,心里已经盘算着,等考试结束之后,让没有考上的人搬出去住到大队部去了。
他们可不考虑大队部还让不让他们住,他们只想到,要是宿舍里能搬出去一半人,他们宿舍就能宽敞许多,毕竟九个男生同住一个屋子,是真的挤,要是能搬出去个四五个人,宿舍里肯定要舒服许多!
女生这边、李欣、张菊性格温和些,不然之前打群架,也不会一个想着扶倒下的行李杆,一个忙着扶架着竹竿的竹叉了,她们倒是没有什么让不是老师的人搬出去的想法,倒是叶甜,眼睛亮晶晶的叫好说:“对啊,等她们搬出去,就我们几个住了,到时候就不用这么挤了!”她苦着连说:“我晚上都快贴墙上睡了!”
她是睡在最里面床尾靠墙的位置,十个女生睡一个炕,还是不同的被窝,那是真的挤啊!
之前闹着不去刮松针的女生也傻眼了,和另外几个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的女生面面相觑。
罗喻义给出的理由确实很强大,这里是教师宿舍,她们几个被取消了考试资格,铁板钉钉当不了老师的人,是没资格住在教师宿舍的,当初许主任确实是说,让她们先临时住在这里。
哦,对了,许主任好像还说过,现在水泥厂和砖厂的产能不够,双抢期间生产出来的水泥和砖瓦都供给了临河大队建学校了,等临河小学的学校建完了后,水泥厂那边有多余的水泥和砖瓦了,就要重新建个知青点,让不是教师的知青都搬到知青点去。
她们记得当时是谁,还说了句:“要什么水泥啊?村里土砖多的是,给他们住的屋子还用得着水泥?就用土砖和茅草给他们盖一间就是了,我们自己都还没住上水泥红砖的屋子,反倒是给他们先住上了!”
只是他们当时聊天都是用土话聊的,她们听的不太懂,就自动忽略了这个信息。
直到此时被罗喻义提起来,她们才后知后觉的想起来,心里顿时心慌了起来。
她们不会真的要被赶出去,去睡什么土房子吧?
想到她们在之前插队的地方睡的那些破破烂烂,风吹茅草飞,老鼠遍地跑的土坯房,她们顿时就不好了。
第216章 第 216 章 “要我们刮松针也行,……
“要我们刮松针也行, 叶甜、张菊她们也要刮!”
一句话说的叶甜不乐意了,立刻起身反驳道:“我买了煤了,凭什么还去刮松针?你们没有买煤的才要去刮松针!”
厨房只有一个, 火炕也是公用一个炕灶,刚搬来时, 他们有钱的就出钱合伙买了煤, 没有出钱买煤的, 自然要自己去山上捡柴、刮松针。
罗喻义闻言点头赞同,说:“叶甜出钱买了煤,她可以不去山上刮松针, 你不出钱买煤,又不想上山刮松针,那就只能请你搬出去住了。”他目光看向其他出了钱买煤的人, “你们的意见呢?”
同样花了钱买煤的人自然都赞同罗喻义的意见,叶甜第一个举手赞同, 扬着下巴得意的看着带头说话的女生。
就连向来不爱出头不多事的闫春香都点头。
毕竟谁都不想被别人白白占了便宜。
之前带头不愿意刮松针的女生见一下子十二三个人都举手反对,顿时急了, 咬着唇看向和她一样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的几个知青。
这个年代,愿意给家里女孩子读到高中的,都是家里稍微殷实点对女儿也不那么苛待的家庭, 不然她们也没机会读到高中毕业, 而几个读到初中就没再继续读的女生, 要么是家中困难, 无法支持她们再继续读下去,要么是家里可能更看重男孩子,不论是家境困难,还是家里重男轻女, 都导致她们在下乡之后无法再得到家中钱票的支持。
她们中,甚至还有家里不愿意给她们去街道办办理转调证明,她们下乡的地点还在原来的大队,只是她们不愿意再回原来的大队,一直留在临河大队不愿走,真要是闹急了,临河大队把她们送回去都可以,她们之前闹,也不过是当红小兵的那几个月,发现闹真的有用,来到这里后才发现,不论是临河大队的人,还是插队到临河大队的四个知青,都不惯着她们,她们自然也就闹不起来了。
其他原本吵的比较凶的几个人,也都低下了头,没再跟着起哄。
没钱买煤,就只能上山去刮松针了。
之前带头的女生见大势已去,低着头有些不情愿地说:“要我们刮松针也行,得有竹耙子吧?”
罗喻义说:“竹耙我们可以自己做,找几个细点的竹子烧弯了就可以,没什么难的。”
沈志明也举手说:“我都看过了,大队里也不是每户人家都有竹耙的,我看很多人用竹叉就能刮松针,地上厚厚的一片全是松针,没有竹耙用手都行,好刮的很!”
“松针里有刺怎么办?”松林再密集,松树下面也会有一些荆棘刺藤的,秋冬季节枯死的刺藤会和松针混在一起,若没有竹耙将松针和刺藤分开,用手挡竹耙去收拢松针很容易被刺藤剌到手。
一个男知青不以为意地说:“有刺就用竹叉把刺藤挑出去呗!”
被带头的女生瞪了一眼,没好气地说:“说的好听,你用手耙松针试试!”
男生不服气地说:“那你们跟我们换,我们去刮松针,你们去捡柴!”
女生又不说话了,松针又轻又密集,刮起来轻松不费力,更重要的是,挑下来不重,木柴不光需要在上山捡,一担木柴的分量可不轻,她们哪里挑的动?
几个女生虽然不太乐意,但还是点头答应,男生那边,没有出钱买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