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卷王的六零年代》 210-220(第11/14页)
她们这边张望,远远看到她们就小跑着过来的沧桑妇人,脚步加快了些,将手里的糠米和背篓递给赶过来的妇人,“嫂子,天色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
面容沧桑消瘦的妇人客气了一句:“不回去坐坐?”
“坐啥呀,你们也赶快回去吧。”说着摆摆手,大步的往回走。
小女孩就跟在身形消瘦的女人身边,帮女人一起提装着糠米的袋子,被女人向上提了一下,“不用,你走你的。”
小女孩抬头仰望着妇人,说着今天去蒲河口兑换粮食的见闻,“山外面的女娃也能上学呢,女娃上学还会发糠米,每个月都有糠米发呢!”
妇人脚步不停的往回走,“山外面确实好。”
“阿妈,蒲河口的女干部说,我和大锅也能去上学呢。”小女孩声音期待地说。
女人闻言愣了一下,转而低头看她:“你说什么?”
“蒲河口的女干部说,咱们山里的人也能去临河小学上学,女娃们上学每个月都能发五斤糠米。”她目光期盼的看着妇人:“阿妈,我能去吗?有了糠米,阿妈和弟弟妹妹就不用饿肚子了。”
每个月五斤呢,省着点吃,可以让他们一家子吃半个月了。
想到糠米粥的味道,小女孩不由吞咽了下口水,肚子适时地发出咕咕的叫声。
妇女自丈夫去世后,要养几个孩子,还得防备着周围觊觎她的人,已经是用尽力气,要不是怕再嫁的人家会卖了她两个女儿,她也不会咬牙撑着,闻言说:“你将情况仔细和我说说。”
可草丫毕竟只是个虚岁八岁的小姑娘,哪里说得清?她能说出这些,在村里头,已经是非常机灵的了。况且即使听草丫这样说了,她也不敢相信,会问的这么清楚,也不过是因为草丫说每个月有五斤糠米发放罢了。
越是到山里,便越是僻静,居住的房屋便越是稀少,每户之间隔的距离便也越大,跨过一条潺潺溪流后,两人也终于到了她们的村子。
路上,妇人又仔细的询问小女孩是不是真有女娃上学还送糠米的事,不管有没有,她都想去探听一下,假如是真的呢?五斤糠米啊,可以让孩子们喝上一个月的稀粥了。
只是要出去,还得征询她公婆的同意。
她公婆年纪还不大,刚四十岁出头,她丈夫是长子,下面还有好几个没娶到媳妇的小叔子,她丈夫死后,她还能在婆家待的安稳,没有被外面的男人摸上门,除了她本身性格并不软弱外,就是因为她丈夫兄弟多,她公婆也打着让她跟二叔过日子的想法。
只是她并没有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
改嫁是不可能改嫁的,她四个孩子呢,她要是改嫁了,两个女儿怎么办?
她公公婆婆一听她要去山外,就有些不同意,以为她是心野了,自家男人死了,她就要跑,厉声说:“你想也别想!你可是有四个娃呢,你能放得下?”
妇女一听就知道公婆误会了,“我真的是去打探消息,要是送草丫去上学,每个月真有糠米送,牛娃、草根每个月也能多点口粮。”
糠米里面虽有糠,可用筛子筛一筛,里面的碎米筛出来,煮的久一些,一两岁大的小孩吃了正好克化。
她公婆不信地说:“女娃上学还送糠米?我长了一辈子都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好事!骗傻子呢!别不是遇到拐子想把娃娃们骗走拐了他们吧?”
第219章 第 219 章 妇女好说歹说,她公婆……
妇女好说歹说, 她公婆都不同意她出山去。
她几个小叔子现在都在蒲河口挑石头,家里只有她和公婆在,她幼子还小, 最大的孩子才八岁,她要出山, 必定要公公婆婆在家帮她看着孩子。
她公公婆婆虽不同意她出山, 但毕竟眼馋她说的每个月五斤的糠米, 再说只是打听一下也不费事,就松口说:“这件事你想打听,我明天去找菜花去, 让菜花去打听。”
菜花是老太太的女儿,嫁在了两个村子外。
她不是没想过把女儿往山外面嫁的,只是山里穷, 她女儿小时候过的也并不好,个子不高, 皮肤黝黑,面容普通, 长大后就与两个村子的人家换了亲。
她怕死了丈夫的媳妇跑了,却不怕女儿跑了。
第二天一早,她就去了两个村子外的女儿家, 让她去蒲河口找她男人打听是不是真有给女娃上学, 每个月送五斤糠米的好事。
名叫菜花的女人笑道:“阿娘, 你也听嫂子说了这事啊?我昨天也刚听大壮说起这事呢, 他还可惜他妹妹太小了,不能上学去拿粮食呢,他们小孩子说的话哪里能当真?”
老太太赞同地点头说:“我也这样和你嫂子说,可你嫂子脑子轴, 就想去问问,要是真有送女娃上学就有糠米送的好事,送草丫去也罢!”
老太太是山里稍有的养大了闺女,又没有溺死孙女的人,虽也重男轻女,却不是那种完全不把女儿孙女当人看的人。
菜花笑着说:“嫂子想问,就让她去问呗,三个哥哥也在蒲河口,到了蒲河口让三个哥哥去打听一下不就成了?”
老太太没跟女儿说,怕她嫂子跑了的事,说:“你三个哥哥都不在家,你嫂子还有四个孩子要带,她要是走了,我和你爹哪里带的过来?这不过来让你跑一趟,你去蒲河口找姑爷,或是找你三个哥哥都成,打听一下情况,要是没有这回事,也能叫你嫂子死了心,要是真有这好事,我老太太也不是那心毒的,不叫草丫去认字!”
她女儿当初要是能认得几个字,也好往山外头嫁,彩礼都能多得些。
她女儿当初是和亲家换亲,一分钱彩礼都没有的。
名叫菜花的妇女闻言迟疑了一下。
这季节正是山上野生毛栗子和葛粉最多的时候,山里田地不够,粮食不够,他们为了维持日常口粮,就要去山里采栗子、挖葛根回来洗粉,她多出去一趟,就要少采一天的毛栗子,少挖一天葛根,但她也拒绝不了老娘的要求,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了。
她丈夫还在,现在蒲河口能挣粮食,家里日子还能过的下去,她公婆也不会担心她跑掉,况且她年轻做姑娘时都没能嫁到山外头去,现在跑出去有啥用?便也同意了。
菜花很少有机会出来,山路难走不说,路途也遥远,出来一趟要两个小时,但路她还是知道的,路上又有不少山里去蒲河口挑石头、换粮食的人,一路跟着大部队走,晌午时分,她终于站在最外围的小山头上,看到了远处一眼望去几千亩的良田。
此时那几千亩的良田才刚收了红薯上来,正施了肥种冬小麦。
以前蒲河口是一片无人的河滩,这才几年功夫,就开辟出那样大的良田来,一望无际好像全是刚种下去,尚未发芽的冬小麦,她都能想象,只等一场大雪,这些盖着棉被睡了一个冬天的冬小麦,来年麦浪翻滚的样子。
难怪她阿娘不让嫂子出来,任谁看到山外面如此多的良田,又要怎么回去面对他们辛苦开垦出的几亩贫瘠的山地呢?
还有正在建的将良田与竹子河隔开的堤坝,无数的男人女人挑着、石头和泥土,正在河滩上忙碌,哪怕是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