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卷王的六零年代》 120-130(第5/14页)

有木匠,却多以打造家具木盆为主,不会造船。

    而和平大队这里,是真正河的中间地段,又基本家家户户都有船和菱角盆,对船的需求量很大,山里面又多的是木材,故而会造船的人反而在靠近邻市的地方。

    吴大娘把手里的黄豆放到口袋里,问许明月:“不知道你要打多大的船?”

    虽然都是小船,但小船也是有大小之分的,比如许明月划来的船,最多也就能挤挤挨挨的坐四五个人,吴家的船大约能挤十个人左右。

    许明月之前就见到过吴二姐扛着她家的船,健步如飞的往河里去,便在吴家四面搜寻了一翻,然后在屋顶看到了她家吊在梁上的船,说:“我和我家属都是蒲河口农场的干部,每天要去蒲河口。”她指着屋顶吊着的吴家的船说:“大约这么大就足够了。”

    第124章 第 124 章 她们这里用的船,普遍……

    她们这里用的船, 普遍是三米的船,吴家房梁上挂的那两艘船,看长款至少有五米。

    实际上许明月也没看错, 只听吴大娘笑道:“这船可不小了,要加上乌棚, 用料结实的话, 少说也要七八十块钱。”

    这却是她往少里报了, 平常时候这样大小的一艘乌篷船,少说要九十块到一百块,实在是这三年干旱下来, 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谁还有钱去买船?需要船的人家,通常都是一条船用五六十年, 漏水了就修修补补,那造船的人家原本也是兴旺之家, 可惜打地主打土豪后,哪怕造船的人家不是地主之家, 却也被分在土豪的行列,现在只待在乡下的大河以南,以打造小船为生, 灾年差点饿死。

    现在吴大娘一听许明月要买船, 生怕这单子黄了, 忙替娘家村子的人答应下来, 实在是他们这些有船的人家,平时少不得修修补补,离不开老船工。

    她怕情况有变,便热情的对许明月说, “你要是不忙,我就带你回趟娘家,早早把事情定下来,你也早日能拿到船,等开了春就能用。”

    此时快出正月,说来已经开春,但实际上大地上依然一片荒芜,吴大娘所说的开春,是春回日暖草木抽芽。

    许明月确实想早一日把事情定下来,早日拿到船,不由笑道:“那就麻烦吴大娘了。”说着将自己带来的一袋子炒黄豆都塞到了吴大娘手里,权当是她替她跑腿的路费。

    吴大娘嘴里说着:“这可使不得,这可使不得!”手里却紧紧抓着那布袋子,舍不得放手。

    他们村也套种了红薯和黄豆,可春秋两季的粮食被正调走了大半,分到她们手上的红薯堪堪让她们饿不死罢了,原本家里最为壮硕的二女儿,现在瘦的只剩一根麻杆了,几个孩子通通瘦的头大身子小,哪怕她心里知道不应该这样拿人家粮食,手却紧紧攥着许明月递过来的布袋不舍得松手。

    许明月笑道:“你拿着吧,还要麻烦你带我去船工家跑一趟,这大冷的天,总不能让大娘白跑。”

    吴二姐却是个干脆的性子,直接拿过了吴大娘手中装着黄豆的布袋子,将里面的炒黄豆倒入了自己细密的簸箩里,将白麻布袋子还给了许明月。

    那布袋子的炒黄豆,少说也有三斤多,炒黄豆原本就被晒的干燥紧实,又用盐精细的翻炒过,这么多炒黄豆,可以够他们一家吃好多天,尤其是现在一日两餐的吃红薯,吃的烧心难受,有这炒黄豆时不时的放两颗在嘴里磨磨牙,心里头都要舒服些。

    吴大娘见她出手就是三斤炒黄豆,心想还是临河大队的生产主任和眼前女子厉害,愣是带着他们大队开辟那么多良田出来,带领他们大队的人吃饱肚子,连灾三年,临河大队听说愣是没有饿死一个人,不用说都知道,是临河大队的大队干部们会经营,连带着他们这些靠河的大队都占了光,艰难的度过了灾荒。

    即使如此,附近几个大队,在这次的灾年中,完全没有饿死的人,就只有临河大队一个。

    就是她家,要不是时不时的有人给她家送些黄豆、花生、红薯,他们一家也难齐齐整整的熬过去。

    本来以为是哪个想娶吴二姐的人送的,吴家也在等着人上门提亲,却一直不晓得送他们粮食的人到底是谁。

    她绞了绞手指,面色有些犹豫。

    许明月看出她想说什么,便笑着开口说:“大娘,你有话就说。”

    吴二姐在一旁干脆地说:“你要是有多的红薯,最好带些红薯去抵些钱,那边的山里可没什么吃的,就怕你带了钱去,他买不到东西,也没力气替你造船!”

    虽说现在下雨了,来年的春耕就有了着落,可现在野菜还没发芽,山上的人还在吃树皮、树根,靠这些艰难求活。

    许明月拍着额头:“这却是我想的不周了,你们稍等我一会儿。”

    许明月习惯了去哪儿,身上都背个大背篓掩人耳目,此时船上还真有个大背篓,说:“我船上还放了几斤黄豆,不知道用黄豆代替红薯行不行?”

    吴大娘听了喜的不行,笑道:“行!怎么不行?”又急道:“你这闺女心也是真大,咋敢把粮食放船上啊?也不怕被人偷了!”

    这年头偷粮食可正常了,谁家有点吃的,不是藏着掖着,这姑娘倒好,把粮食放船上。

    别以为把船藏在芦苇荡里,外面的人看不见就安全了,就专门有去芦苇荡里捡野鸭蛋,抓野鸭、泥鳅、荒山的,什么不给你找出来?更别提靠近岸边的芦苇荡了,船都给你搬回家!

    吴大娘催着她:“唉,你赶忙去拿东西,你要放心我家的话,暂且把船扛到我家来,你放在外面别被人偷了去!”

    虽然他们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船,可保不齐就有那眼皮子浅的,看到人家船就想偷,一条船少说还能值个二三十块钱呢!就是旧船,卖个五块八块的,也有人买。

    许明月的船就藏在距离吴家村不远的芦苇荡里,其实这样的村子,只要看到非本村人从河边上来,而在河边也没看到有船停靠,心里就知道,芦苇荡里定是藏了船,只是芦苇荡占地面积十分广阔,哪怕冬季,芦苇全都枯死,藏匿的船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可有心人凭着地上的脚印、水渍等痕迹,就能很轻易的找到。

    许明月愣了一下说:“我们不坐船去吗?”

    吴二姐已经习惯了划自家的船,倒是愣了一下,大步走出去说:“那就走吧,我带你去找船工。”又对吴大娘说:“妈,你在家带好小六吧。”

    吴大娘追出来问许明月:“你说要鱼虾还要不要了?”

    许明月回头笑道:“要,鱼虾、泥鳅黄鳝,我都要!”

    吴家房梁上除了并排吊着的两条船外,还有许许多多数不清的用竹篾编织的黄鳝笼和虾笼,对这东西,许明月也很熟悉,她家小时候的房梁上,也是数不尽的各种黄鳝笼和虾笼,可惜这手艺她爸没有继承,奶奶只教了大伯一家,她爸则选择了读书。

    去船工家依然是走水路。

    跟着许明月到藏船的地方,吴二姐说:“亏的人现在都在家里猫着,要么都去挑堤坝了,出来闲逛的人少,不然你这船不消片刻就没了!”

    他们就是把船划到旁边的芦苇荡里藏起来,许明月还能找到?

    许明月毕竟是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