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卷王的六零年代》 70-80(第2/19页)

之所以问许明月,其实也和他听到的一些传言有关。

    他虽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蒲河口,但临河大队的春耕他也放在心上的,加上他在临河大队管理生产的事多年,临河大队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耳朵。

    有人说许明月母女俩是嫁给了河神的河神娘娘和仙童的事,他自然也听说了。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嗤之以鼻。

    但不屑之后,他也不由的嘀咕起来,别人或许不晓得,可他这个经常和许明月打交道的大队长,对许明月的变化知道的可太大了。

    之前许明月走到哪儿都戴个口罩,大家还没察觉,现在偶尔看到许明月摘下口罩的样子,就不禁深深的陷入了疑惑:大兰子以前是长这样子?

    长成这样还能被人离婚?

    所以就连最不信鬼神的许大队长,心里都不由在意起来。

    说不信鬼神,但河边长大的人,有些本能是刻在了骨子里的,比如许大队长自己吃鱼,就从来不给鱼翻身,谁要是在他面前给鱼翻身,他能唰一下一筷子给他抽过去,并且怒声呵骂!

    他要心底一点不信这些,又怎么会如此忌讳?

    眼看着老天爷一日一日的不下雨,山脚的地都干裂了,山上的溪流都干了没水了,地里的粮食长不出来,许大队长心底也不由的有些不安,本能的询问许明月。

    其实心底未尝没有带了点探寻。

    许明月眨巴了下眼睛,见许大队长问自己种植的事情,诧异了一下,但她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要是问我的话,我大概是种植红薯吧。”

    红薯是这个年代,唯一可以亩产达到千斤的农作物。

    许大队长听到许明月的话,心底就是很不好的咯噔一声。

    许明月这意思很明显,她不看好明年的天气啊!

    第72章 第 72 章 许大队长一时间看着许明……

    许大队长一时间看着许明月, 有些愣在了那里。

    许明月极少和村里人交流八卦,她就像个八卦绝缘体,自然不知道村里的传言, 见大队长这么看着自己,也愣住了:“咋了?”

    “这种水稻不也挺好的吗?”许大队长干干的呵呵笑了一声:“咋?去年一整年的红薯粥、红薯叶子粥还没喝够啊?咋还想种红薯呢?”

    他故作不在意的往前走了走, 试探地说:“你寻思着, 咱明年还得旱啊?”

    “我也不知道啊。”许明月干脆装傻充楞起来:“这不是见老天总不下雨, 着急吗?这河水水位一日低过一日,河床都要露出来了,这不想着红薯抗旱吗?要是种了水稻, 再被征调上去了,留下的粮食不够吃……”许明月说:“谁不知道大米好吃啊,可种红薯不仅本身产量高, 还能跟大豆、花生、玉米之类的粮食套种,现在干旱, 稻田里连养鱼都做不到。”

    许明月手里还拿着上面发的信纸本子,跟在许大队长身侧往前走。

    许大队长这才收回探寻的目光, 望着下方露出水面的河床,叹了口气:“是啊,种红薯还能收获点大豆、玉米啥的, 咱把这些套种的粮食不上报上去, 村里人也能多口吃的。”

    这是许大队长的私心。

    谁都知道许大队长私心重, 一心只想着许家村, 可对许家村的村民来说,许大队长就是最可靠的村长。

    要是没有他的私心,等到干旱第三年,许家村肯定要熬不下去的。

    在去年灾情那么严重的情况下, 全国各地亩产千斤万斤的报纸都还发着呢,大队书记见套种多出来几万斤杂粮,也高兴的想报上去,愣是被许大队长拦下了。

    要是没他阻拦,许家村还好说,施、胡、万三个村子今年都熬不下去了,今年对他们三个村来说,更是艰难的一年。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光是招募的这些帮着挖河泥、筑堤坝的灾民都没地儿安置。

    许大队长期望年底能够下雨,可他心底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念头,在原本蒲河口位置是铁板钉钉要种水稻的情况下,改了今年的种植计划,说:“要种春红薯,现在就得育苗了啊。”

    这冬小麦还有一个多月就收割了。

    他叹了口气说:“可惜咱们河圩的水稻都种下去了。”

    河圩的那一千多亩地是纯意外,因为干旱,今年那块干了的河圩只少量的长了些荷叶来,很多荷叶根本长不大,茎秆也不粗,就跟人家水缸里养的碗莲似的,长出来没多久,就干死了。

    反倒是去年老村长带着他们往往年不长莲藕的深水区,现在的浅水区,种植了很多莲藕,和很多开了口的莲子,都长出粗壮的茎秆出来,荷叶碧绿而茂盛。

    但今年老村长不允许他们下河摘荷叶吃了,这算是原深水区长的第一批莲藕,怕他们把荷叶折了,影响莲藕的生长。

    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芡实、菱角等水生植物,它们生长出来,还没来得及长大,就干死在了河床上,芡实藤和芡实叶,直接在干了河床上晒成干裂,腐烂在泥地里,成为肥料。

    那些芡实杆,老村长倒是没放过,都让村里孩子们割了回来,因为不多,割了几次就没了。

    菱角是深水水生植物,和荷叶一样,原来的地干了,就往有水的更深处长,虽也随着河床干裂,腐烂了很多,但河里依然长出了大片的菱角。

    他们这里的菱角分为野生菱角和家养菱角两个品种,野生菱角个头小,刺也更细小尖锐,当地人,尤其是距离竹子河更近的和平大队,很喜欢把这种野生的菱角米剥出来,晒干当粮食吃。

    今年因为荷叶不能再吃,莲藕还没到开挖的季节,早已经断了粮的和平大队,现在整个就靠菱角米、菱角菜、菱角藤,还有河里的各种河蚌渡过饥荒。

    他们今年的春耕已经完全废了。

    许明月现在每天早上都要去蒲河口,傍晚再回来。

    每次都要经过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

    这两个大队都是通往蒲河口位置的必经之路。

    许大队长怕她危险,每次来,每次去,都是派两两个民兵小队的人去接,他们人虽少,可身上都背了把长~木仓。

    三个大队都有通婚,又都是河上生活惯了的人,每次早晚都能看到在河里拉菱角菜的人,看到他们就笑着打招呼,问他们:“你们这是到哪儿去啊?身上咋还背着枪呢?那姑娘是谁呀?”

    许明月有心打听奶奶家的消息,闻言也会笑着和她们唠嗑:“我是临河大队的妇女主任许凤兰,这两位都是蒲河口农场的民兵,负责护送我的,这不是我叔当上了蒲河口农场的生产主任吗?那可是二十三级干部,上面派了两百多人民兵小队来保护我叔,我叔不放心我,也给了我一个民兵小队保护我,最近灾民来的越来越多,有备无患。”

    她们就这样每天看着许明月早上划着小船来,傍晚划着小船回去。

    这个时间的菱角菜,其实和莲藕一样,都还没到采摘的季节,都是刚生长出来,嫩着呢。

    许明月见他们这么大肆的拉菱角菜,不由提醒她们说:“大姐,这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