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卷王的六零年代》 50-60(第20/21页)

,留个短发,做事认认真真风风火火,像个男人婆。

    怀孕后,她也把自己当男人来用,自己开了个幼儿园,当园长,每天忙的脚不沾地,她丈夫车祸住院,她还每日送饭送菜,平时把自己当男人使,怀孕把自己当牛使,孩子六个月了,失去后,人也失去了半条命。

    她是个外表大大咧咧,其实内心再细腻柔软不过的女孩子。

    还有她闺蜜,旁人眼中无坚不摧的女强人,怀孕七八个月,走路都带风,做什么事都小跑着进行,直到摔了一跤,才知道,正常人和孕妇之间的区别有多大。

    从那时候开始,她就对身边每一个怀了孕的朋友说,不要把自己当做正常人,你这时候就是玻璃人,千万千万要多爱护自己一点,多保护自己一点,不要觉得自己能行,就不把怀孕的自己当回事。

    就像此时她对赵红莲也是如此,她拿出她大队干部的威严,严肃地说:“嫂子,听我的,咱家也不是苛责的人家,你也不用管别人怎么说,你只要好好照顾好你自己,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行了,明白吗?”她又转头问许凤莲和许凤发:“你们明白吗?”

    面对有了他们这一代,第一个长孙长孙女的嫂子,许凤莲和许凤发都是充满了对新的小生命到来的兴奋和欣喜,忙喜滋滋的点头:“知道知道!”又对赵红莲说:“嫂子你就放心吧!山上的事你不用操心,家里的柴火和阿姐那里的柴火就包在我身上了!”

    许凤莲拍拍自己已经发育的高耸的小胸脯。

    这一年来,她不光是个子开始猛蹿,身体也开始发育的亭亭玉立,脸颊丰润有肉,大腿也结实起来,一双大眼睛天然含笑,一笑就弯了眼,格外喜庆。

    赵红莲还是不好意思,退而求其次说:“那我不砍草,我就跟在妈后面,捡捡栗子壳。”

    他们家冬天是要烧炕的,可要不少柴火,今年山上的栗子没米,栗子壳外表都是刺,没什么人捡,这些栗子壳老了,晒干了,可以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了。

    哪怕今年是暖冬,那也是冬天,对于缺衣少被的他们来说,冬季依然是很难熬的。

    许明月最终无奈道:“你要实在想干活,你就坐在食堂烧烧火吧,家里衣服你也不用洗。”

    孕妇是不能久蹲或者久低坐的,她闺蜜妹妹就是胎盘低置才导致的大出血,她现在身体重,蹲着洗菜,或是烧大锅饭,都不太适合她。

    许凤发也立刻笑嘻嘻地说:“不用洗不用洗,反正天天都要穿,洗了穿到河圩里还不是脏的?现在不下雨,把衣服放在外面竹竿上晒一晒,把泥巴晒干后,搓一搓泥巴就掉了,干净的很呢!”

    一家子人,每天在河圩里挖莲藕,身上全是淤泥,倒不需要用肥皂特别的洗,只需在门口的池塘打湿了,用棒槌捶一捶,将上面的泥土给洗了就成,干不干净都无所谓,反正许凤发、许凤台一天到晚都是一身泥。

    十三岁的男孩子,身高已经开始往上蹿,他脸上申请活泼又轻松,完全没有了许明月刚来这里时,总是低着头沉默的站在角落里,仿佛自带隐身术的模样。

    现在的他,脸上总是带着笑意。

    赵红莲看着围在她周围,目光真诚热切的大姑子、小姑子、小叔子们,目光又忐忑地落到许老太太身上。

    许老太太和蔼地笑着说:“你听她们的,你听她们的,你就在家好好歇着。”

    老太太原本对于自己晚年的生活,要求很简单,在她老了不能动的时候,给她一个窝睡,给她一口饭吃就行,哪里想到,自己临老,以为没几年好活的时候,还穿上了新毛衣、暖和的大棉裤、睡上了温暖的热炕。

    好多次她躺在炕上,摸着自己身上暖和厚实的大棉裤,摸着身下温暖的炕,都像在做梦一样,好多次从梦中惊醒,第一件事就是摸摸炕沿,生怕这都是一场梦,直到摸到温暖的炕,又安下心来,闭目沉睡过去。

    儿子成家,儿媳妇不苛责,现在的日子,真是她过去求都求不来的。

    赵红莲坐在热热的炕沿上,看着她小姑子拿着扁担和麻绳,她的小脚婆婆踩着两只仿佛走不稳路,随时都能摔倒的小脚,将竹耙当做拐杖,走在小姑子身后,两个人往山上去,小叔子挑着一担空的簸箕,手里拿着木锹,稳稳的往河圩里走。

    许明月也赶紧去忙了。

    赵红莲坐了不到十秒钟,就忍不住走出来,站在自家的防水高台上,往河圩里眺望,河圩里密密麻麻全是人。

    不光是临河大队,好像围绕着竹子河而居的大河两岸的人,都意识到了今年的旱情还是不对劲,全跑到了河圩里来挖莲藕。

    炭山那边的河圩里是没有莲藕滩的,甚至他们的土地比临河大队这边的土地更为贫瘠,因为炭山也是一座巨大无比的山,这些生活在炭山上的人,虽然也有一些田地,但开垦出来,能够种植庄稼的地却不多。

    他们没有莲藕滩,就跑到临河大队这边的河圩来挖莲藕。

    大河这边的人,大多数都靠着炭山挣钱,对炭山那边的人来河这头挖莲藕,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管。

    和临河大队冬天还积极的种植冬小麦不同,其它几个大队,被上面一次又一次的征调粮食,搞得实在是没了种植的欲望,加上吃大食堂,他们今年冬天什么都没种,全体出动来挖莲藕,挖到的莲藕都不上交,往家里地窖里藏。

    有些大队部管的严的,他们就往河中心的小岛上藏。

    竹子河里有好些个小岛,最大的一座小岛,就在河对岸,距离炭山和临河大队之间,全岛约有十几亩地,其余的零星的小岛,不是常在河上生活的人,根本不知道在哪儿,毕竟竹子河太大了,最小的岛,不到半亩地,上面基本上都被人偷偷种植了一些农作物,还有悄悄在上面养鸡养鸭的。

    那些常年靠着大河生活的人,挖了莲藕,就用自家小船、菱角船,往小岛上运。

    莲藕保存时间不长,他们就兄弟姐妹好几家联合在一起,搞一口大砂锅,在小岛上洗藕粉。

    在岛上也不怕没有水,周围都是河水。

    一直挖到大年三十,河边的人就没有少过。

    因为直到这时,老天爷依然没有下雨。

    要是下雨了,给了人希望,他们可能就不那么急迫的,去河滩上挖莲藕了,正是因为不下雨,他们才对食物更加紧迫。

    河里的食物采集完了,就去山上采集,不下雨,没有蘑菇、冬笋,他们就去挖葛根,洗葛根粉。

    野生的葛根极其的难挖,尤其是现在家家户户没有铁锹,铁锹属于公共物品,要用来挖堤坝筑堤的,他们就只能用石头作为工具,手都挖破了流血,才洗出来几十斤葛根粉。

    这也是为什么山上那么多葛根,真正去挖葛根的人那么少的原因。

    可往年嫌费事,不去挖的葛根,今年山上到处挖的坑坑洼洼,洗好的葛根粉偷偷放在家中地窖里藏着,谁都不敢告诉。

    许明月也在自家地窖的大缸里,藏满了大米、干菜、瓶装水。

    她在荒山打的水井,水位一天比一天低,从原来的满水,到四五米,再到现在下去十米多,才能打到水。

    村中心老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