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卷王的六零年代》 40-50(第11/22页)

过这么多粮食?只要熬过这一年,等那千亩良田都开发出来,种的粮食还不都是我们自己的?”他喷的许大队长满脸吐沫子:“这大队长你能干就干,不干给我滚,我换人干!”

    大队长人选自然不是他一个老村长说换就换的,只是他强硬了一辈子,在许家村一直都是一言堂,已经习惯了老思想,觉得二儿子干不好,他换个儿子干!

    大队长好不容易从自己的兄弟们中,抢到大队长的位置,怎么可能愿意换人?

    他拿手拍拍脸:“先安排人把秋季稻给补种了,不管能收成多少,能多点粮食是一点。”

    剩下的粮食不够吃,就吃河滩的莲藕,总要把这一年先撑过去。

    希望来年是个风调雨顺的丰年吧。

    *

    而另一边,经过上层一级一级的汇报,考察,上头也终于安排了水利相关的专家下来,重新安排各个大队的河堤任务。

    对于整个大计划中的,要将所有露在水上面的河滩,都圈为农田这事,有些不太现实,因为河堤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起来的事,甚至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要整整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努力。

    这一两年当中,不说河水上涨,只要有一次洪水,冲破河堤,整个计划就全部要破产。

    经过专家们反复考察确认过之后,他们设定出来的最行之有效,可能达成的方法,就是集中人力在浦河口位置露出水面的六千亩河滩,用河堤隔离出来。

    竹子河总共水面面积约2.6万亩,是她们市,乃至邻市,最大的天然淡水河,相传是因为河道像长长的竹子一样,通入吴城和邻市,乃至邻市下面的各县,由此得名。

    其中,蒲河口位置的那六千亩河滩,便是一望无际的平缓地带,基本看不到什么河滩的坡度,全是一片平坦河滩,要不是它比周边地势要矮上一米至两米多,看上去根本不像河滩,更像一块盆地。

    因为这块平缓的河滩面积实在太大了,加上是陈年河土,上面又长满了野生莲藕,虽然因为今年干旱,这片河滩表面已经晒到开裂,河水的不足,使得荷叶也被晒的蔫搭搭的,有些荷叶干脆就枯死,可它的价值一旦被开发出来,依然是一块人人想抢的肥肉,对于水埠公社现在的行政等级来说,是不可能拥有这么大一块可以种植的水田的,所以上面是打算把这一块河滩单独打造成一个农场。

    之前之所以一直没有开工,就是在和邻市争夺这块河滩的所有权的问题,现在这片河滩被确定划到吴城下面,这片河滩也终于有了名字,暂定为‘蒲河口农场’,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罪犯集中营,专门关押劳改犯的场所。

    在铺河口农场确定的当天,上面调派下来的技术员终于来到水埠公社了,让下面的人十分吃惊的是,这个技术员,居然是千里之外的京城调过来的。

    而且被指定调往水埠公社临河大队。

    人是公社书记亲自去接的。

    孙主任都没见到这人长什么样子,就被周书记直接送到了临河大队的江大队书记手里,让他代为照顾。

    原本大队书记只以为是个普通的技术员,但看到周书记这郑重其事的态度,也诧异起来,将新来的技术员,安排到了大队部的空房间里住下。

    大队长是第二天来到大队部,才知道上面调派过来的技术员,居然已经到了。

    对于大队书记一声不吭就把人接来安排在大队部,而他这个大队长居然一点风声都没收到,也没人来跟他说一声,很是不满,直接把新来的技术员,接到许家村大食堂去吃早饭。

    众人这才看到这个,传说是京城调过来的能够指导他们种出亩产万斤粮食的技术员。

    一看之下,大失所望!

    和许明月想象当中,技术员趾高气昂,下来后就是一通瞎指挥胡搞不同,新调派下来的技术员是个身高和许凤台差不多,非常瘦,满脸胡子,头发杂乱,还瘸了一条腿,看上去非常的落魄,就像是刚刚遭受了什么大难一样,整个人的精气神非常的差,比她刚来到这个时候见到的许凤台精神还要差的多。

    毕竟许凤台那时候只是饥饿、劳累,和长时间被大山一样看不到劲头的苦难压着的麻木。

    这个人就像是精神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的生无可恋。

    对于周围人打量的目光,他毫无动静,被许大队长拉到许家村大食堂,他也是一点反应都没有,不与人交流,眼睛也不与周围人对视,也不说话,给他端了粥来,他就闷不吭声的吃。

    看的许大队长直皱眉,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

    许大队长和他说话,他也没有反应,不回答。

    看的许大队长心头火气直冒!

    本来就因为新收上来的粮食被拉走大半,大队书记一声不吭就把技术员接来,不跟他说一声,满心的不爽,结果期待已久的技术员居然是个这么个德性,还是个瘸子,就更不爽了!

    许明月看着许大队长面沉如水的脸,小心地提醒他:“二叔,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说话他听不懂?”

    许大队长是祖祖辈辈都生活中临河大队,说的话,那简直是土话中的土话,土到同为一个县市的吴城人,都不一定能听懂大队长说的话,更别说,这个技术员还是从京城下放到这里的。

    大概是碗里的粥终于吃完了,放下筷子的技术员,才终于看着许大队长开口说了一句:“没有亩产万斤的粮食,我没见过。”

    “啥玩意儿?”大队长似是没听明白技术员说的话,其实他是听懂了,只是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没有亩产万斤?”大队长不敢相信地叫道:“那报纸上都写了!照片上都拍着呢!那堆积如山的稻穗,我长了眼睛不会看呐?”

    之后不论他怎么说话,面前落魄的男人不知道是不是听不懂他的话,只看着他,不再开口。

    许大队长急道:“那没有亩产万斤,亩产千斤也行啊?”

    见技术员一直不说话,大队长也急了,在大食堂门口来回踱步,看到听到技术员来了的消息拄着拐杖走过来的老村长,才气哼哼的跟老村长吐槽道:“还是京城来的呢,人家压根儿就没见过什么亩产万斤的粮食!”

    仗着新来的技术员听不懂他说的话,他大嗓门是一点都没收音,气冲冲地说:“跟个哑巴一样,跟他说十句话,都回不了我一句话!还是个瘸子,能干啥活啊?指不定是被人挑剩下的给分到我们这来了!”

    大队长倒不是怀疑外面没有亩产万斤的粮食,只是生气分到他们这里来的技术员,根本不会种亩产万斤的粮食。

    他觉得都是因为他们这里太偏僻了,才没有分到好的技术员,看看他们这里分来的是个啥?一副死气沉沉活不长的样子,还是个瘸子!

    老村长对于这个从京城调过来的技术员,还是很看重的,往食堂里面走说:“那我们讲话他听不懂可怎么搞?便宜可不能让江家村占了!”

    隔壁江家村的大队书记,出去当了十多年兵,打了几年鬼子,好像会说一点北方话,那技术员不得先从江家村开始教高产粮食的种植方法,等轮到他们许家村,怕是种植夏红薯和其它作物的最佳时期都过去了,那不是亏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