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汴京梦华》 230-236(第12/13页)
几日后的早朝,洛蔚宁以杨晞是她的发妻为由,提出立杨晞为后。正如她和柳澈所料,遭到那帮前周旧臣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杨晞乃反贼之后,不配母仪天下,日后诞下的子嗣若继承大统,岂不是污了大夏的血统?
洛蔚宁故意在朝上勃然大怒,果然引得群臣更强烈的反对,有几人当场以死相阻,一人撞柱被拦下。
最后君臣不欢而散。
后来洛蔚宁召见那些反对立后的大臣,假装收买他们,但仅有一人心动。那些坚定反对的甚至拉拢了越来越多的同党。
事情轰轰烈烈闹了一个月。
那日早朝,那些前周旧臣在等候洛蔚宁到来的时候窃窃私语,还在为反对立后串通说辞。
“皇上驾到……”
清脆响亮的女声从大殿后方传出。接着,只见洛蔚宁牵着一个身着淡黄色圆领袍的小女孩徐徐登上台阶,身后跟着罗澜及另一名内侍。
群臣怀着诧异躬身行礼,齐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吧!”
群臣站直身子,悄悄抬起眼皮看洛蔚宁,只见她坐在龙椅上,笑盈盈地扫视他们,而那小女孩则立在她腿边。
洛蔚宁首先开口,“立后争议也有月余,寡人想通了,反对的爱卿所言也有理,都是为了大夏基业着想,所以此事暂且搁置吧!”
“后可不立,后宫也可以空置,但是皇帝却不能后继无人。所以寡人决定先立储。”
由于洛蔚宁早已对外宣布了平乐的身份,群臣都知道平乐是前周嫡公主成德公主之后,虽然生父为向恒,但她随母姓赵,是前周皇帝赵建唯一存世的血脉。
原本群臣还在为赵平乐出现在早朝而诧异,如今听了洛蔚宁的话,都恍然大悟了。
接着,洛蔚宁说起自己登基那年向诸位前周旧臣和百姓许下的承诺。赵氏蒙难,她以前周兵马元帅身份继承赵氏江山,登上帝位,百年之后一定把江山还给赵氏。
以此为由,洛蔚宁提出为了兑现诺言,立赵平乐为皇太女。
霎时间,那批反对立后的人都不知所措了,毕竟他们虽然心怀前周,反对立向从天之女为后,但也不想要皇太女呀!
女人当皇帝实在太挑战他们的观念了。
“诸位爱卿意下如何?”洛蔚宁问。
柳澈早已和洛蔚宁商量好此事,她也懒得装,首先站出来道:“天子一言九鼎。当初陛下许过承诺,如今立赵氏后人为储,既保证大夏后继有人,又能留下信守承诺、不谋私利美名,为天下做表率,臣附议!”
然后,被柳澈说服的罗三问、孟樾、谢摇云、胡昆、黄月等清宁军老臣纷纷站出来附议。见状,好几个有眼力见的前周旧臣也跟着附议了,剩下还在犹豫,面面相觑的还是反对立后那批人,其中就有尚书令及户部尚书丁文方。
洛蔚宁的脸上始终挂着一抹笑容,不过是笑里藏刀。
“寡人信守承诺,把江山还给赵氏,如此高洁之举几位爱卿又有异议吗?”她特意强调“又”字,“丁卿家,有话不妨直说。”
被点名的丁文方身躯一震,低垂着脸和其他同党对视,见尚书令点了点头,他才举着芴板站出来道:“从古至今,鲜有女子当皇帝,还望官家三思。”
“鲜有不代表不能。若担心女子无才不能胜任,丁卿家大可不必。朝中有柳军师、谢将军、孟将军、罗侍郎等诸多智勇双全的才女,这就是女子最好的典范。寡人相信在她们的辅佐下,皇太女不会逊于男子。”
丁文方面色难堪,但仍不死心,“陛下言重了,臣无质疑女子才华之意。臣等以为陛下还年轻,立储一事不着急,还是先扩充后宫,将来有了子嗣再立为太子。”
“丁卿家的意思是让寡人做那言而无信之徒了?”洛蔚宁收起笑容,语气变重。
丁文方吓得背后发凉,赶紧道:“臣不敢,臣只是为了捍卫陛下。”
说完,丁文方便战战兢兢地退回原位。
尚书令接着站出来道:“陛下,平乐郡主乃向氏之后,立为储君于理不合。”
洛蔚宁早就料到了,当他们无法以女子身份来反对立平乐为储后就会论血统。
她早想好了应对理由,义正辞严道:“既然平乐随母姓赵,那她就是赵氏之后。她乃前周成德公主之女,也是前周文宗皇帝留下的唯一血脉,她的身份毋容置疑!”
她说的前周文宗乃赵建,在向从天摄政期间,赵建的庙号被定为思宗,有追悔过错的含义,所以赵珙称帝后改成了文宗。
“寡人想把发妻立为皇后,你们说她是向氏之后,伪朝公主,立为皇后于理不合。现在寡人为履行诺言,要立赵氏之后为储君,你们还反对?你们说捍卫寡人,却处处与寡人唱反调;说心怀赵氏,却又不愿立赵氏之后为储。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洛蔚宁一番震怒让那些反对的大臣都愧疚不已,他们低着头不敢再说。
良久,才有一名胡子花白的年迈老臣道:“兹事体大,陛下不如择日再谈。”
洛蔚宁在心底暗笑一下,择日再谈?今日放他们回去,让他们想出法子应对还得了!于是她朝站在群臣队伍中的谢摇云使了个眼色。
谢摇云点头,随后连拍三掌。
霎时间,十几名身穿甲胄,腰系佩刀的禁军涌入大殿,他们迅速关上大门,然后成列堵在门前。
那些反对的大臣万万没想到洛蔚宁一点余地都不留,直接用武力胁迫。眼尾窥视身后的刀兵,都吓得浑身发麻,冷汗涔涔。
洛蔚宁偏头看向身前的平乐,眼神恢复了柔和。
面对突然闯入的禁军,一屋子的杀气,两岁的平乐居然没被吓到,脸上只添了些疑惑。洛蔚宁高兴极了,她的平乐果然有帝王气魄。
她再次俯视群臣,严肃道:“兹事体大,毋庸拖延。寡人觉得平乐郡主最适合当大夏的储君,众卿家是否附议,今日都给个说法吧!”
然后,以柳澈为首,方才附议的大臣重新表明一次态度。
而以尚书令和丁文方为首的十来名反对党则重新思索起来,当初反对立杨晞为后,由于杨晞身份不适,他们占理,所以洛蔚宁不敢放任他们死谏。如今洛蔚宁依照承诺把江山还给赵氏,立赵平乐为皇太女,他们反对就理亏,就算洛蔚宁杀了他们也不会失去人心。
掂量过后,尚书令带着不甘拱手道:“臣……附议。”
其余人纷纷跟随。
洛蔚宁露出满意的笑容,然后从龙椅起来,牵着平乐的小手慢慢走到平台正前方。
柳澈见状,躬身道:“拜见太女殿下!”
众臣在丞相的带领下也躬身行礼,齐声道:“拜见太女殿下!”
同年秋天,洛蔚宁亲自率领士兵北上,迎回当年在北境被秦扬背刺的时候,那几百名为守护她而死去的荡寇军士兵。
洛蔚宁追封李超靖、李超广为大夏国公,在汴京设云霄阁,把兄弟两人及那些年牺牲的部将牌位供奉阁中,以向世人昭示功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