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香江美人》 170-180(第14/18页)
则以为他是精神科跑出来的神经病,琢磨着怎么才能在不刺激到他的前提下,安全地把他轰出去。
沙谨衍见老婆只是皱着眉不说话,于是露出一个他自认为最温柔的笑容,抓起她的手往嘴巴贴去。
手背还差0.5厘米就要和他的嘴巴亲密接触,段嘉玲终于看出他的不轨意图,花容失色,爆发出一声高亢的“喂!”,猛地抽走自己的手缩进棉被,呵斥道:“你再不出去,我要按呼叫器了!”
关心则乱。
此时的沙谨衍依然没看出老婆的异常,被她大声呵斥后,情感上很受伤,没想到老婆会生气到都不想看到他;理智上又很理解她无故遭此大难,对自己这么生气是应该的,只要不跟他离婚!
天一亮,大家兴冲冲收拾好自己,带着行李爬上板车,车队便出发了。
姚若男和胡大牛打了声招呼,于是胡大牛驾着骆驼慢悠悠的走,不一会儿驼车就落在了最后头。
又过了一会儿,前头的车队变得成了远在天边的一条细线
大家这才开始嚷嚷着,让邝励红赶紧练一练才艺。
“来,励红姐,你先喝口水润润喉咙!”
“来我们练练,就先唱南泥湾吧!”
“我的祖国好听,还是先练这个”
“你们别吵了听听嘉玲的吧!”
看着心急、且热情的小姐妹们,段嘉玲忍不住笑了。
是的,前世段嘉玲五岁大的时候,白富美妈妈请来了舞蹈、乐器、绘画方面的大拿,来给段嘉玲启蒙。
在白富美妈妈眼里,女儿不需要精通这些,但这些是豪门千金应掌握的基础才华,因为艺术修养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造就审美。
段嘉玲欣然接受。
前世的她,坚持每周一次的绘画,每周一次的练习毛笔书法,每周三次的练舞,每天半小时的练琴、每天半小时的练声一直到她十七岁去上大学。
哪怕后来科研工作比较紧张了,她也依旧保持着文艺方面的修行。
邝励红的条件么,依着段嘉玲的眼光来看,确实不太适合跳舞,毕竟刚生完孩子,也没办法跳舞。但邝励红的声线不错,清丽婉转,说起话来咬文嚼字的,是这批知青里少有的普通话说得特别标准的,如果条件不那么苛刻的话,当个广播站播音员也够够的。
所以,让她练一下歌喉应该不错。
邝励红在大家的鼓励下,把“我的祖国”和“南泥湾”都练了一遍。
她可能有些放不开,唱歌的时候别别扭扭的。
家里人忙前忙后,又觉得109农场的伙食好、气氛好,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段嘉玲见家人们的适应情况良好,也松了口气。
她由着他们亦工亦乐,将所有的精力全都投入了工作。
只是,一段时间后,她再也没办法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了。
——因为沙谨衍回来探亲了!
一整年不见,沙谨衍已经大变样。
他就像荒漠中,在丰水期里喝饱了水的红柳,一夜之间就能蹿高个子
段嘉玲还记得六七年初见他时,他的个子和她差不离儿,最多一米六!
六八年春天在北京见他时,已经一米七几了;
现在是七零年的一月,农历新年还没到
站在她面前的沙谨衍,身高已经飙到了一米八六左右,是个英姿飒爽的青年了。
他剃了小平头,朝气蓬勃,五官完全长开了,稚嫩美丽到雌雄莫辨的面容已经被英挺阳刚的气质替代。
他穿着单薄的衣物,拎着简单的行李,看向段嘉玲的眼神丝毫不掩爱意。
一双眼睛笑得弯弯的。好嘛,那就去试试呗。
胡大牛比较偏爱的那头骆驼的编号是1408,这是一头十五岁、性格特别温驯的成年母骆驼。
他将沉重的铁犁绑在1408身上,带着它慢慢走。
刚开始,1408非常淡定、闲庭信步地跟着胡大牛走,丝毫不介意身后沉重的铁犁。
甚至当那铁犁完全不存在。
看起来效果挺好的。
可是,一块田大约长30米左右。
也就是说,骆驼大约走上30米,就得调头。
调头就调头呗。
可一旦调了个头,那铁犁就对不准知青们事先划好的线。
这时候,就必须让骆驼往后退、再往旁挪一挪了。
骆驼死活学不会。
胡大牛频频发号施令,1408那双又大又漂亮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一会儿让走、一会不让走
主人到底啥意思?
胡大牛急得不行,一边发号施令,一边往1408的嘴里塞豆渣饼。
但这也无法安抚住1408,慢慢的,它越来越暴躁。
它不停地打着响鼻,屁股微撅、头压得低低的,朝着胡大牛做出了即将攻击的姿态。
胡大牛实在没办法。
段嘉玲站在一旁看出来了,连忙叫停。
她先吩咐胡大牛,让他带着1408去附近散散步,好让骆驼消消火气;
然后吩咐知青们,让他们立刻重新画线,再将根据骆驼拉犁转弯时的特点,对早已经规划好的麦田临时做出调整。
一是将原计划30米长的麦田,改为100米长;
一是将两副铁犁并排捆好,让骆驼一次性拉两副梨,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给骆驼预备出调头的空位。
大家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调整,接下来,工作就顺利多了。
当1408走完一百米,准备转弯时;
知青们事先预留了一段能让1408缓冲的路,并且当它调了头以后,赶紧倒一盆新鲜的冰草放在前头。
胡大牛催着它朝着冰草走去。
等它吃完地上的冰草
前头还放着一捧。
如果1408的角度还是不太对,那就再在前头放上一捧。
这么一来,事情就顺利多了。
1408号骆驼在胡大牛的陪伴下,悠悠闲闲地拉着犁在前面走;
后头跟着两个知青,每人手里扶着一副铁犁(控制方向);
铁犁犁过的地方,土块被翻松,负责定位的知青们跟在骆驼后头,手里拿着铁锹,用脚步丈量出合适的间距,然后举着铁锹砸下去,挖出一个深坑;
负责种植的知青们,跟在专门定位的知青们身后,将已经培育好的秧苗种在深坑里;
负责掩土的知青,跟在负责种植的知青身后,用锄头刮着土,将刚刚被犁开的土块重新掩埋好,盖住秧苗的根,地表只剩下秧苗的叶子。
负责浇水的知青挑着水桶,走上一步就摇一下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