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写鬼故事爆红全星际: 340-3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我靠写鬼故事爆红全星际》 340-350(第11/19页)

带着括号“()”的深度思考里面解释过,它是沈昭陵的内心世界的外化。

    也就是“意识流镜头”。

    意识流这些画面,一般是把“回忆、幻想、潜意识”这些现实当中不存在,只存在于人脑的东西,用摄像头记录下来,展现给大家看。

    于是,全场观众都能够看到,小陵的内心是多么的黑暗、狭小、封闭式。

    神秘人——象徵着审问者。

    它一开始出于黑暗当中,没有具体的形象,所以它可以是任何人。

    黑白配色——象徵着悲伤绝望。

    小陵头顶的天窗的顶光:

    光从上往下照——象徵着权威压迫。同时也是审判之光。

    光只把沈昭陵一个人照亮,而房间里其他地方还是黑暗——象徵着沈昭陵内心的孤独和疏离。

    作为一个极具象征性的场景,这个用法非常富有力度。

    但它好的地方还不止这一点,但它上一个镜头,还是“萤之死”。

    在“萤的死亡”这一幕当中,沈昭陵用了一个隐喻蒙太奇,用落日隐喻萤的坠落。

    落日那金黄色的配色,还有交响乐的使用,使得场面显得绚丽又宏大。

    这一幕的情绪渲染力极强,完全符合“高潮”的特点。

    所以赛场上进行到这一时刻的时候,全场几乎没有一个人说话。

    大家全都被这个场景给感染到了,鸦雀无声。

    但紧接着,下一幕,也就是第四幕——结局,“小黑屋”场景。

    现实真正发生过的场景,变成了小陵脑海中幻想的场景。

    广阔无垠的沙漠,变成了狭窄封闭的房间。

    金黄的落日大漠,变成了极致的黑白。

    宏大的交响乐,变成了静谧的室内音。

    不断剪辑切换的镜头,变成一张几乎静止的图片。

    (如果不是沈昭陵偶尔有一些小动作的话,杨柳枝几乎以为显示屏上不是视频,而是一张图片……)

    ……

    这一切的一切,都彰显了,第三幕,和第四幕,完全是两种风格的极端对比。

    所以第四幕一出现的时候,杨柳枝的大脑就直接卡顿了一下!

    *

    幕之间对比性场景风格的切换,是第一个让她深刻的点。第二个,就是刚才医生和沈昭陵对话的那一幕。

    一个正常的导演,不,不应该这么说,应该说,世界上99%的导演,在拍摄医生和沈昭陵对话的那一段,都会使用“正反打镜头”。

    所谓“正反打镜头”,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人面对面进行对话的时候,镜头在两个人之间来回切换。

    在这个场景当中,医生和沈昭陵对话,那么正常导演的拍摄逻辑就应该是:

    医生说话的时候,镜头拍医生的上半身。

    沈昭陵说话的时候,镜头拍沈昭陵的上半身。

    谁说话就拍谁的脸。比如如果镜头对准医生的右脸,拍摄出医生往左看,那么沈昭陵就往右看。

    如果医生往右看,沈昭陵就往左看。

    这样镜头衔接起来之后,在视觉上,就好像两个人在对视一样。两个人的景别一致,而目光相反。

    此时截图的话,会发现这两张图片,除了角色不一样,几乎完全“对称”!

    这是导演们使用次数最多、也是最实用的一种对话拍摄办法。

    但……

    小玫瑰显然又打破了这条规则,而独辟蹊径!

    (首先,杨柳枝内心非常清楚,小玫瑰肯定是懂“正反打镜头”的,并不是他不会用。毕竟这其实没什么难度。

    (何况之前萤和陵对话的时候,小玫瑰就用的“正反打”,镜头切换非常流畅熟练。)

    而在医生和沈昭陵的对话场景中,小玫瑰的做法却是:

    医生说话的时候,拍摄医生说话的正脸,只露出上半身。

    沈昭陵说话的时候,却拍摄沈昭陵的背影,露出全身。

    也就是:

    医生说话镜头——

    景别:近景。(肩部以上)

    拍摄角度:正面。

    沈昭陵说话镜头——

    景别:全景。(全身)

    拍摄角度:背面。

    这两个镜头的大小、位置都完全不一样,衔接起来看起来就特别的奇怪失衡。

    可是,却也造成了非常奇异的效果。

    由于医生是看着镜头说话的,而且离镜头特别近,这就导致他好像是在看着观众在说话的。

    他不只是在看着沈昭陵,也是在看着观众,不止审问沈昭陵,也在审问观众。

    再加上医生脸上的表情那么严肃阴暗,所以每当镜头给到医生的时候,压迫力直接拉满!

    而沈昭陵呢?

    镜头没给过他的正面表情,所以观众不知道他是什么心情。镜头离他很远,观众也感觉离他很疏远。

    结合以上两点,观众对沈昭陵,也就没有什么共情性,完全无法带入他。

    只能通过沈昭陵的语气和台词,推测他现在的心境。

    也就是让她印象深刻的第二个点。

    *

    第三个点,自然就是在沈昭陵人格切换的时候,那两个“甩镜头”的使用。

    甩镜头,是摇镜头的特殊情况。

    摇镜头,简单来说就是摄像头立在原地不动,但是镜头转动,从而改变拍摄方向。

    如果用一个人来比喻,就是一个人站立在原地不动,但是头转动,从而眼睛看到的内容也发生了转变。

    大概有这样的一一映射关系:

    人本体——映射摄像头。

    人的头——映射摄像头。

    人的视觉范围——映射拍摄范围。

    甩镜头,是快速地横摇。

    那就是一个人极速把头往左或者往右甩。眼睛看到的内容,也就特别特别地快,快到根本无法分辨。

    这就是“甩”,极其形象。

    一般来说,这种镜头运动感极强,主要是用来代替“剪辑”的。

    如果导演想拍摄门,再拍摄窗户,可以把门和窗户的镜头先分别拍摄,再剪辑在一起。

    也可以把镜头,从门上面,直接甩到窗户上面,实现场景的快速切换。

    或者用甩镜头,来仿真一个人的视角,制造一种紧张急切之感。

    例如本来主角正坐在桌子上看书,这时候一只猫突然从门口跳出来,喵喵直叫,把主角吓了一大跳。

    于是镜头一下子从“书”甩到“猫”身上,体现主角的视觉转换。

    还有,甩镜头可以在拍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