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120-130(第15/19页)

口落到他们自家人耳中,他们只觉得是那小子笃定没人相信所以直接有恃无恐的用真相来当假象。

    荀愔微微垂下眼,将面前的茶杯往前挪挪,然后端起茶壶对准茶壶嘴缓缓倒水,“我在外面认识了一个颇有神通的方士,那人自称有观星之能。”

    荀悦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

    傻小子见到他后说的第一件事就是“伯伯因为和某个神通广大的方士斗法才常年不回家”,他不光知道兄长在外面认识一个方士,还知道兄长在外自号“乌有先生”。

    乌有先生,连名号都随了那方士的“乌角先生”。

    很难说多年的相处下来一点影响都没有。

    “左道长说,他隐居修行是因为看出了汉室气数已尽,为了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得不避世。”荀愔眉头微蹙,“然而前些日子我去请阿牞出兵救援北海,左道长到军营见过阿牞,最开始只是说些似是而非的话,后来竟是直接落荒而逃。”

    凡人不可窥探天机,他看到了什么?

    荀悦有些惊讶,“落荒而逃?”

    还有这等事情?傻小子没说过啊。

    “都说天机不可泄露,但是他之前谈及天象从来没有避讳的意思。”荀愔说道,“那老道平时神神叨叨,我和他相识多年,头一次看到他如此慌乱。”

    旁听的李二陛下摸摸鼻子,假装左慈落荒而逃和他没有半点关系。

    他只是个平平无奇的阿飘,除了他们家崽谁都看不见的阿飘,有问题找系统,反正责任推不到他头上。

    这个小世界还挺有意思,比起只有坑蒙拐骗的玄学,带点儿真本事的玄学更适合他们崽崛起。

    毕竟那小子来到这个世界的过程也没多科学。

    荀伯伯的眉头越皱越紧,想到左慈落荒而逃的样子问题就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

    走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闭着眼睛就跑没影儿了。

    他一直不相信世上有鬼神,如果真的有鬼神,天上地下那么多事情估计也不会插手凡间事。

    老道跛足盲眼可能是意外也可能是像他说的那样是天谴,他连盲眼跛足都不怕,能把他吓成那样的估计只有要命了。

    不行,过几天得去找他问问。

    如果还能找到人的话。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天象的变化是不是因为他们家阿牞。

    兄弟二人对视一眼,此处无声胜有声。

    九成九的可能,他们家阿牞就是那个生而不凡的天命之子。

    李二陛下抬头望天,太阳还没下山,一个星星也看不见。

    观察天文稽定历数是太史令的活儿,天象是门复杂的学问,日月星辰风云气色都有门道。

    他不是太史令,就算能看见星星他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变化。不过也不是一点本事都没有,他是能跨时代的画个太阳系简图。

    所以不用怀疑,傻崽就是那个生而不凡的天命之子,对自个儿养大的孩子有点信心。

    荀悦和荀愔都对自家孩子有信心,他们就是不敢往过分的地方想。

    荀氏在颍川是有名有望的大家族,但是出了豫州就没多大影响,名头真正响亮起来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

    这就要改朝换代了?

    天下乱归乱,但是正统依旧在汉室,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

    荀愔抿了口茶,压下乱七八糟的思绪,“叔父那里是什么情况?”

    他出山后只着重打听了青州的情况,其他地方都是提到就听两句,没提到也想不起来去打听。

    阿牞短短两三年从白身封侯拜将看上去很离谱,但是如果不看年纪,他们家叔父几个月的时间从白身到三公才是真的离谱。

    并州毗邻幽冀表里山河,可惜在他隐居之前已经为胡人占据,如果能彻底掌控并州,自北方南下攻城掠地可比从南往北打容易的多。

    所以叔父什么想法?据地自守还是怎么?

    全家在他不知道的时候都迁去了并州,感觉像是短时间内不准备再挪窝的样子。

    “叔父那里……好像没什么想法。”荀悦回想进京之前的情况,越想越觉得奇怪,“也不对,叔父好像一直在纵容阿牞。”

    叔父是并州牧,他们在并州自然以叔父为首,但最初并州的兵权掌握在吕布手中,而吕布和他们家明光关系更亲密。

    不只吕布一个,并州出身的将领都和他关系很好。

    当初王允任命叔父为并州牧并让吕布等人率军随行大概率是想着吕布凶残不服管教和他们相处不来,荀氏手中无兵,吕布又是个无脑武将,只要他们自相残杀,王司徒就能同时除去两个心头大患。

    吕大将军能那么听话,明光功不可没。

    刚到并州的时候主要是剿匪平乱收复失地,出力的还是随行的并州将士,也就是那时候他们才发现傻小子不光会种田还能一呼百应。

    其实和之前能劝动乡人迁居差不多,可以说是人缘好,也可以说是号召力强。只是到并州后应和的都是贼匪乱民,一下子就显得不那么一般了。

    政务很多人都能处理,但是这个号召力却不是人人都有。

    他们到并州后招抚流民开荒屯田,家中子弟散到并州各郡主持政务,所有人都是听安排行事,只有明光一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看看并州那些干劲儿十足的流民贼匪,光有号召力可没法让他们这么听话,军中自上而下的规章制度都和他们熟悉的不一样。

    傻小子看似想一出是一出,回头想想又没有一件事是在胡闹。甚至叔父每次有大动作,仔细一琢磨里面也有那小子的影子。

    荀愔倒吸一口凉气,“难道叔父早有预料?”

    荀氏子弟众多,且大部分都能称得上是贤才,处理日常政务对他们而言是最简单的事情,但是家中那么多人,离家打拼的只有一个荀阿牞。

    额,不对,是全家都出了远门,只有一个荀阿牞回家打拼。

    也就是说,叔父可能最开始就知道。

    荀悦迟疑,“是这样吗?”

    第129章 救救救救命(4w营养液加更)

    *

    “人才, 都是人才。”李二陛下感慨万分,“我以为他们俩那么大的阵势是要就‘改朝换代’还是‘匡扶大汉’展开辩论,再不济也是纠结‘推翻汉室’和‘忠孝节义’的矛盾, 没想到他们完全不关心汉室的死活,直接把天命都安排好了。”

    两汉谶纬盛行,相对正统经学而言, 谶纬最初是方士附会儒家经典假托天意来言符箓瑞应, 以河图洛书、阴阳五行以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为依据来解释民间出现的各种异象。

    按理说方士牵强附会对正统经学造不成太大影响, 架不住皇帝亲自助长这种歪风邪气。

    光武帝刘秀以符瑞图谶起兵, 即位后宣布图谶于天下致使谶纬大盛。之后章帝又搞了个白虎观会议, 还以会议上的大辩论为基础编了个《白虎通义》来把谶纬和经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