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穿成了扶苏的女儿,抱紧了始皇的大腿》 110-120(第13/25页)
张良这次就没有拐弯抹角的试探,而是直接切中要害,说道,“君上现在混乱是因为内心所想和现实存在产生了矛盾,导致君上的心乱了,急需找到一个突破点。
君上心中有个非常加持的愿望,但是遭到了很多人甚至是绝大部分人的反对,但是君上不想、不愿妥协。”
说到这里,张良起身一拜,“良就是来给君上送突破点的。”
“哈哈哈哈哈。”嬴政一边笑一边鼓起了掌,“你很有自信。”
面对嬴政像是嘲讽一样的夸奖,张良虽然没有回答,但是站得笔直的身体,以及十分坦然接受嬴政夸奖的态度,都表明张良觉得自己受得起。
“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也不要再含蓄了,你先说说寡人现在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大秦一统之后,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实行何种制度。
大秦原本的国土上习惯了郡县制,但是在六国的土地上习惯的却是分封制,所以君上为此头疼。”
嬴政点点头,端起手边的杯盏喝了一口水,“这问题虽然不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仔细观察了解也能知道,算不得什么。
不过那你说寡人该如何?”
张良不急不慢回答道,“既然两种制度选不出来,那为什么不能两种制度一起用呢。”
嬴政很随意的抬了眸,语气很平静,“说说看怎么个两种制度一起用。”
“郡县制能帮助君上牢牢掌握地方权力,如果现在的大秦还是当初秦国那样大的疆土,或许还有可操作性。
但是如今的大秦是统一的,版图扩张的,所以按照目前的交通、人力、物力等实际情况来看,并不能支撑起郡县制的发挥。
如果强行在边远地区推行郡县制,那么不仅没有发挥郡县制的优点,反而会得不偿失。
更何况现在国家初定,六国故土上的六国贵族们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并不会小,在各种不稳定因素下,分封秦氏诸侯镇守是最好的方法。”
张良说到这里,嬴政身边的大臣有话要说了,尤其是王绾和李斯。
王绾是非常赞同张良的意见的,甚至想给张良一个眼神的鼓励,但是张良此刻专心致志的与嬴政博弈,没给王绾一个眼神。
于是王绾也不生气,转而看向扶苏,眼神交流之间狠狠夸赞了一番扶苏。
倒是李斯比较愤怒,他原本就是嬴政推行郡县制的先手,自然要为君上冲锋在前。
不过嬴政压下了李斯想要起身反驳的动作,看着张良,“如果你只是打算跟寡人说这些,那寡人劝你不要再说了。
你这个观点丞相早就跟寡人建议过了,他甚至还具体说了如何操作。
曾经燕国、齐国、楚国这些地方距离咸阳较远,不利于管理。
所以建议寡人分封几个公子,带领一部分精通秦制的人一起过去推行商君之法,编户齐民、镇守地方。
但是寡人却觉得不妥。”
嬴政说完,王绾立马起身表明态度,“君上,就像刚刚这位张先生所言,郡县制并非不好,只是有些地方鞭长莫及,不利于管理,一旦出现造反情况不容易镇压,所以还请君上三思。”
嬴政敷衍的点了点头,让王绾起身,“丞相所言寡人记在心里了。”
接着重新看向了张良,“你的回答不足以惊艳寡人,你的献策也没有解决寡人的问题,你可还要继续?”
张良下意识的学着赵子瑜歪了一下头,“君上稍安勿躁,我并没有说我的献策已经结束。”
嬴政将身体靠在椅背上,双手放松,“你继续。”
张良拱了拱手,“刚刚说的不过是中策而已,我这里还有一个上策,不知道君上可愿再花些时间听一听?”
这时候跟着嬴政做在一边的李信等人已经有怨言了,互相窃窃私语了起来。
言谈间不外乎在说扶苏带过来的人胆大妄为,在君上面前故意顾左右而言其他,卖关子不说,居然还暗戳戳的给丞相上眼药,说王绾提出的建议是中策,而他有更好的上策。
这不就是踩着丞相博眼球吗。
啧啧啧,王绾脸色都不好了。
初出茅庐的无知狂妄小儿。
嬴政不觉得张良卖关子有什么问题,但是前提是这个关子卖完之后他能得到一个两全其美的上上之策。
“你说,寡人听着。”
“不知道君上了不了解,曾经炎帝定都陈地,但是在曲阜又设了一套朝政班子,所以曲阜也成了陪都;
后来黄帝定都轩辕之丘,陪都逐鹿;往后也是如此,夏朝首都阳城,陪都安邑;商朝比之更甚,陪都有北亳、南亳、西亳等。”
嬴政不是个蠢人,在张良提出陪都制度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张良后面要说什么了,“你的意思是让寡人比照前朝,也采纳陪都制度?”
张良点头,“在咸阳难以触及的地方设立陪都,不仅加强了君上对全国的统治,而且陪都的建立也利于周边城市的经济恢复,让大秦更快从战争的阴霾中缓过来。”
张良说完,嬴政还在思考,倒是王绾先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你说了这么多和郡县制没有区别。
即便是设置陪都,根本上也只是设立了一个行政级别高一些郡县,他在军事、文化、政治上发挥的作用跟诸侯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诸侯国有自主动兵的权利,遇到造反可以立马派兵镇压,但是陪都不一样,即便行政权力再大也需要听从中央调遣。
也许你所说的陪都制度大有可为,那也是建立在大秦完完全全实现大一统的情况下,或许三世、四世之后可以改诸侯国为陪都。
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我不认同陪都能有用。
你还年轻,狂妄些很正常,但是年轻人,切莫把狂妄变成自负。”
刚开始王绾说话还是很委婉的,不过说到后面王绾的语气就越来越不客气了。
王绾说完,其他人也点点头,觉得这话说的也对,他们也比较认同,现在看张良怎么反驳。
这时候李斯开口了,“丞相何必如此坚持分封制?
您之前虽然说了周朝分封八百年,但是这八百年里有多少时候是包括在诸侯林立,群雄并起,周王形同虚设之中的?
大秦不需要这样的制度。
说句不好听的,万一三代四代之后,秦王压不住诸侯王怎么办,重新走上周的老路怎么办?丞相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所以与其妥协不如强硬推行郡县制。
要知道一个王朝制度固定之后想要修正改革就难如登天,曾将商君变法就是如此。
但是如今不同,如今正是一切从新组合的好时候,只有在君上手中确定好未来的发展路线,今后的君王才能在君上划定的范围内小修小补。
制度改革带来的变乱只有君上、也只能是君上才能镇压,这点连二世皇帝也不行。”
王绾气急,又开始和李斯争论,“你说担心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