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 1440-14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没你就不行》 1440-1450(第7/14页)

送进城里,却得登记。

    除非,亲自跑出去送消息。

    可这些有名有姓的,你们跑出去试试看。或者,你觉得雇佣其他人出去送消息,也欢迎你们试试。

    曹东看着对方笃定的样子,他客气的笑了一下,“慢走,不送。”

    人一走,曹东就觉得朝廷八成得完蛋。

    整个朝廷都跟筛子似得,那都不是漏风,那是没有什么是不漏的。

    可镇北呢?说不漏就是能不漏。

    就这手段,谁来当官心里不惧怕?其实,要是老老实实的做官,做了本分的差事,侯府还真就不多插手。可一旦跟朝廷汇报里不想叫朝廷知道的,侯府转脸就知道了。

    他坐在书房,沉默了半晌开始研磨。他得写请求朝廷免税的折子,也得给圣人上另外一道折子,那便是镇北境况的折子。

    两份折子写好之后,他喊了随从,“送去侯府。”

    侯府?

    嗯!送去侯府吧。

    随从都转身走了,曹东又喊道:“等一下。”说着,就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条陈来,递过去:“一起送去侯府。”

    然后折子和条陈就摆在了桐桐的面前,两份折子她看了,没问题,她递回去,“发出去。”

    除了折子,还有条陈。打开看了,条陈上是盛城六县的情况,从人口,到田亩,再到水利,又把人口详细的分了出来,有多少成年男丁,壮年占比如何,都有详细的数据。

    桐桐将条陈递给尹禛,“这个曹东,果然很机灵。这不,投诚来了。”

    尹禛接过去一看,然后沾墨在条陈上批注。洋洋洒洒写了不少,又马上叫人来,“给曹大人送去。”

    曹东都睡下了,递上去的条陈又被送回来了。打开一看,这位侯爷密密麻麻的给空地方填满了。他把灯挑亮,细细的往下读。

    关于人口,侯爷的意思是:人口在北不在南,应该设法在流落在北狄的百姓回流。只要生存条件好,自会吸引人口前来落户生存。尤其是只要前来,就可给耕地,给房舍,给种子,给农具,且不管是不是奴隶的身份,只要前来,便是良民。

    关于田亩,侯爷还是坚持:于百姓休养生息。越是贫瘠之地,越是要减免赋税。且提出了因地制宜,耕种虽重要,但是因势利导,圈养牛羊马匹未尝不是个求存之道。

    关于水利,侯爷说,不可盲目,需得懂水利之人整体规划,若不然便是浪费人力财力。他提出水利的修建必须有延续性。就是说,百姓如今聚集在此地,良田也集中在一处,那就开挖水渠,这不一定是对的。一定得专人把水渠修建的合理,将来人口增多,田亩扩展,那就能在缘由的水利基础上继续修建。

    ……

    一条一条,说的清清楚楚。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他条陈上出现的每一点,侯爷都给予了回应。有的没有补充的,侯爷就夸。有的考量不周的,倒没有训斥,只是给你补充。

    看了好几遍,曹东将条陈铺在桌面上。然后再将之前在京城中为官圣人批复的折子拿过来比对。

    怎么说呢?

    圣人批复的折子像是在空里飘,你告诉圣人京城中百姓所用柴皆从西山砍伐,如今西山已经不及早年茂盛了。圣人批复说,将西山列为皇家禁苑。

    是!这么做没毛病,这么着几年之后当年就茂盛起来了。如此,西山的泉水品质才能保证,不影响宫里的用水。

    可圣人的批复里并没有说,不在西山砍柴的话,百姓能去哪里砍柴。

    后来,卖柴的人得去更远的地方砍柴,运到京城之后一担柴贵了一半。

    是!谁家都有柴烧,可漫长的冬天怎么过呢?要是阴雨天,砍柴人不能及时供给,又该怎么办呢?弄的呀,连炭都涨价了。炭各家都存着,以备不时之需呀。

    他背着手站在床边,抬头看看皎洁的月色,竟是一时心潮起伏的不能安息。

    第二天一早再见到骑在马上的少年,他没那么抗拒了。

    一路随行,他看着少年在炎炎烈日里赶路,汗水打湿了衣衫,却还是一样先蹲在路边的田边查看情况。

    他跟过去,“侯爷看什么?”

    “地是好地,肥沃的很。”尹禛拍了拍手,将受伤沾的土拍下来,这才道:“还是旱了,这要是浇的及时,能下一茬秋菜的种子。”

    “怕是等着下雨呢。”

    尹禛就抬头看,“这样的天要是能下一场透雨,那真是老天有眼了。”

    谁知这话落下没多久,天边便有黑云飘来。一行人紧赶慢赶的,还是淋了透彻。

    曹东就看着侯爷一边拧干衣服上的水,一边对着雨幕大笑:“老天有眼,瓜菜半年粮呐。”

    “侯爷也知农事?”

    尹禛就笑,“在王府长大,老王爷打发时间的,种了一院子菜摆样子呢。多多少少的看了一些农书。看着老王爷种地,那真是轻松,菜地里的菜齐齐整整的,跟列兵布阵似得。可后来,出门求医,见到的却全然不是如此。这才知道民生之艰难,百姓之困苦。到了镇北之后,这境况更是叫人想都不敢想。我大周地域广阔,江南富庶得偏爱最多,被倚重最多。可像是贫瘠之处,我是觉得需得关爱更多,关照更多。”

    曹东默默的点头,坐在破庙的屋檐下,真诚的夸了一句:“侯爷心系天下,臣心颇有所感。”

    臣?

    尹禛只做没听出来,听着他继续往下说。

    曹东就说起京城中柴草涨价,碳也跟着涨价的事,“……臣当时心中甚是难过……”

    尹禛皱眉,“砍了就得植,这必须得补充进律法里。碳涨价……朝廷该插手呀,平抑炭价才是呀!”

    是啊!多简单的道理,可若是有人真的往心上放了,这事不是早办了吗?

    “臣又上了两道折子,却再没有批复。”满朝那么多大人,竟是不敢去驳斥圣人,奈何?一个个的,做的大好的文章,却全不知怎么为人臣子的。

    尹禛皱眉:“文章写尽太平事,无人俯首看人间。”

    曹东鼻子一酸:是!无人俯首看人间。

    第1446章 风云际会(86)

    禹州府比镇北之地就好了许多。

    稍微朝南一点,这地方就能种冬小麦了。

    镇北之地就不行,冬小麦过不了冬。春上种,八九月里收,春小麦不如冬小麦好吃。

    一行人走走停停,原计划是三天打个来回的,可其实呢,三天都没到禹州府。

    大雨耽搁了行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得要沿途查看禹州府的情况。这一路看来,说实话,曹东觉得还不错。

    他低声道:“禹州知府方大同,是先帝平太一十年的同进士,先是在青县做了县尉,一任就是五年。这五年期间,其中有三年是县令出缺,他主要打理县衙事务。五年后,被举荐出任县令,这一干又是七年,将青县一个下等县,经营成一个上等县。圣人登基之后,施恩于官员,凡是在任上十年以上者,要么高升,要么往更好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