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生活日常: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明生活日常》 90-100(第6/15页)

年供养白秀才读书的影子,起码有一大半都是他岳家给的。现在女婿终于考中了举人,说什么都应该带着妻儿回去一趟。

    走之前裴元也跟他说定了,等到了京城就先去岳州会馆,不管住在哪里都留下个口信。

    人离乡贱这个道理古往今来莫不如是,他们仨作为同年的举人,来了京城不说拧成一股绳,但也该多些联络往来才是。

    可本以为处理了谢家事,肯定是出发最晚的裴元,来了京城以后竟是沈霁等不到白秀才也等不到,弄得他都忍不住心中嘀咕,别不是路上出什么意外了吧。

    “老白他妻子又病了,听说病得不好。连从娘家回自己家里都不敢挪动不敢见风,他也只能带着妻儿暂且住在他妻子娘家。”

    白鹤川,多少年的老秀才好不容易考中了举人。人人都觉得今年春闱便是天塌了他都一定会赴考,可人家偏偏选了另一条路。

    “他说今年的春闱他就不考了,以后考不考是以后的事,眼下他得先顾着家里人。所以,他今年不会来了。”

    第95章 第95章过江龙vs地头蛇……

    知道白秀才不考了的事,让晚上

    席面上的几人的兴致都没有那么高兴。

    会试跟童子试乡试不一样,童子试一年一次,只要你家里出得起考试的银子,就能年年去考。

    只要先过了县试,后面的府试院试可能性就很大了,到时候再启程去府城省城心中也有底气些。

    乡试流程复杂路程又远,花费的银钱更多。

    最主要的乡试入贡院比童子试的时间更长跟艰苦,秀才们得从全省各地奔赴省城,到了以后要花钱在客栈、寺院住下等着考试。

    考试期间就缩在那么小小一间号房里,别管外面是秋燥难忍还是秋风瑟瑟,碰上什么天气也得熬着,只要不死就怎么都得熬着。

    乡试这么难,会试就比乡试更难。

    裴元拖家带口从容县到京城,来了以后为什么会愿意听从关令仪的话,先是一家子都搬进城西这个宅子住下,之后又去关家过了个年。

    什么见世面啊、跟着舅舅们去拜谒大儒长辈、什么提前跟关家的亲戚走动起来,方便日后自己入仕和九九做生意,这都是理由,但又都不算是最主要的理由。

    最主要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一路来京城全家人都太累了。

    从水路换陆路,船上飘了一个多月又换成坐在马车里一路颠簸,天气还越来越冷,冷得大头的老婆路上一个劲的揪大头,怪他不该跟这一路过来。

    来了以后,城西这边有关家给的两房奴仆,过年裴元和谢九九不在,厨房里的粮油米面各种鲜肉腊肉菜蔬都堆满了。

    潘掌柜、谢有粮和大头一家,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实在闲了出门溜达一圈,还不怎么适应京城的冷,往往是周边转一圈就回来,也不想去远地方。

    就这么什么都不干的养着,一家子从上到下除了阿满,直到过完年才真正缓过来。裴元之前都跟谢九九说,去严学士府上那天写的文章,充其量也就算是能看,跟出彩没半毛钱关系。

    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究底都是长途跋涉水土不服。

    人累得狠了之后,不是说提起劲儿来就能提得起来的,就得过这么一段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想的日子,让身体恢复过来力气精力才能跟着慢慢恢复过来。

    白秀才去年刚经历过乡试,对贡院考场和号舍的日子还有本能的适应,要是不一鼓作气来赶考,再等上三年,不确定的因素就太多了。

    读书一事向来是不进则退,他得再苦读三年不泄气,每天都要写文章研究如何破题怎么入手,要是稍微懒惰一点儿,三两个月不拿书连下笔从何而起恐怕都得恍惚一阵。

    还有他的年纪,白秀才已经过了四十了,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大多数男子出门手上都要执杖了。

    再过几年小娃子们见了得喊他一声大伯老丈,谁能保证他这三年身子骨康健,谁又能保证他三年之后还能受得了会试入贡院这三场考试。

    京城的二月到底有多冷,只有真正到了京城的举人们才知道。南边的考生进京以后还没进考场就病了的多的是,一病不起甚至命都没了的也不是没有。

    白鹤川今年不来,三年后是个什么光景,叹一句前途渺茫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并不为过。

    也正会试艰难且要紧再要紧,酒酣饭饱之后裴元便顺势按住了沈霁的手,以防这小子再跑了。

    “我让曹勇高义和关杰跟你回去一趟,把客栈里的东西收拾收拾,今晚上就搬过来。”

    “不用,我找的那个客栈还算清净,再说住了这么久都习惯了。”

    沈霁就怕裴元会要留自己住在家里,前院本来就已经住了潘掌柜他们,自己还带着书童丫鬟和两个仆从,要是再搬过来像什么话。

    “习惯什么习惯,我还不知道你。清净是因为刚过完年,等再过几天试试,那些个举人们能吵得你晚上睡不着。”

    裴元小脸一绷,不管沈霁还要推辞抬手指向沈凤岐,“小子,愿不愿意来你谢姨家住。”

    “裴叔父,我娘都跟谢姨商量好了,今晚上她俩一个屋睡,让您跟我爹睡书房。”

    沈凤岐当然愿意留下来,客栈有什么好的,客房收拾得再舒服也没个自由。偷溜出去玩儿,也不像家里出了门就都是相熟的玩伴。

    再说客栈里人多眼杂便是能出去,沈凤岐也不愿意出去。沈霁总要出门跟别的举人往来交际,客栈里就只有母亲和妹妹,沈凤岐得守着她们。

    裴元一听他这话就乐了,再不管沈霁还要啰嗦什么太麻烦了,就起身让关杰和高义去套马车,又转身嘱咐大头晚上准备些老家的菜色当宵夜。

    夫妻之间嘛,偶尔分开睡一夜也不是什么特别难过的事情。书房里什么都有,裴元搓搓手已经开始琢磨晚上应该准备一坛还是两坛子酒了。

    老友相聚最是欢喜,这一夜后院正屋和厢房的灯都亮到了半夜才熄灭,第二天谢九九便张罗着把西厢给沈霁一家子给腾出来了。

    阿满和沈清蘅搬到东厢的书房里住,除了春儿陪着还有沈清蘅的奶娘一起住。

    书房挪到前院空着的正屋,西厢留给沈霁和于氏夫妻二人,沈凤岐因着年纪半大不大了占了个便宜,他自己一个人住西厢的左边次间。

    两家以前就一起在鹿鸣村的老房子里一起生活过,现在又住到一起,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包括潘掌柜谢有粮他们也觉得这样挺好。

    裴元把书房搬到前院正屋之后,他们有空没空也乐意去书房溜达两圈。之前书房在后院,东家一家人又住在关府,他们有时候想去书房借本书,也不好直接往后院去。

    现在书房搬到前院,谢有粮是去得最多的。当账房不识字不行,当年谢九九给他找的老账房除了教他记账也教他识字念书,时间长了谢有粮也有了看书的习惯。

    对此最高兴的是沈霁,当年在鹿鸣村当教书先生的时候他还教过谢有粮。这些年两人极少见面,但见了依旧一个是先生,一个是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