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明生活日常》 80-90(第10/15页)
前他们忙着收拾宅子,他们到了又忙着帮这些人安置下来。
家里缺了什么少了什么,都是他们夫妻带着曹勇他们出门采买。
作为连身契都给了裴元和谢九九的奴仆,他们必须得尽快融入到这个家里,那么跟曹勇高义几人把关系处好,自然也成了重中之重。
况且眼下潘掌柜他们还都在家里住着,这些人都是跟着谢九九来京城闯天下的,他们跟谢九九的关系是东家和干活的。虽要尊着东家些,却绝不能把他们当奴仆看待。
为此关杰还专门去问过他大哥关文,跟这些人该如何打交道。
关文琢磨半天,想说如何对待府里那些管着铺子的管事就如何对待他们,可转念一想,外头的管事和掌柜不还是关家的奴仆,也不对啊。
所以,从关家送来的两房奴仆该怎么在谢家适应下来,这段时间他们也不好过。
或许他们的态度里偶尔还带着‘关家’与生俱来的傲气,但事情他们办了,来关府之前,家里那边厨房里该留下多少米面菜肉,都是关杰赶着车带着人出去买来的。
谢九九对此看在眼里,等晚上在停云斋安顿好以后,谢九九就主动让珍珠回家去一趟看看爹娘兄弟,只要明天早上回来别误了事就行。
春儿和珍珠都不在,原本被安排在停云斋里伺候的丫鬟们更加不可能留在屋里伺候。
谢九九和裴元都不是离不了人伺候的主儿,这会儿屋里就他们俩,才方便说话呢。
晚上的席面挺好,可那就不是个吃饭的地方。谢九九让丫鬟去厨房端了个羊肉锅子回来当宵夜,一个锅子一壶酒,再加上火室里种出来的小白菜,这就算很丰盛的夜宵了。
刚到京城的时候谢九九还不习惯,哪怕云客来也做鱼头火锅,也没有天天吃锅子的吧,人都快要被锅子腌入味儿了。
可到了京城不吃也得吃,尤其关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停云斋里又没有小厨房,即便有,自己一个上门做客的客人,难道还能自己天天开火?那也太不像话了。
不能自己开火,吃的就只能去厨房那边拿。听珍珠说关府的厨房分里外,前院有个外厨房后院有个内厨房。
即便是内厨房比外厨房近很多,可这一路过来要都是些现炒的菜,恐怕都冷得见油星子了。也就锅子和炖菜最合适,这大冷的天吃这个也正好暖身子。
停云斋后面临着关家的大花园,花园里有个人工开凿的湖,谢九九还来不及去看,就傍晚那会儿来停云斋换衣裳的时候瞟了一眼。
这么大冷的天,虽说因为是在府里水没结冰,但临着水的地方势必就要比别的地方冷,整个停云
斋的地底下都跟颐寿堂一样,通铺着地龙,正院几间房更是还有火墙和火炕。
冷是冷不着的,正屋西边的暖阁里挨着窗边还有一铺小炕,炕上铺着锦缎的褥子,四周有三边围合做成罗汉床的样式,中间放着炕几。
城西宅子里的暖阁中也有这样的炕榻,刚住下那两天谢九九是真不习惯坐炕上。
两天过后就真香了,这会儿脱了绣鞋盘腿跟裴元对坐,一边等着锅子烧开吃羊肉,一边跟他说起今天在颐寿堂的事。
“今天在老太太那儿热闹了一天,数大嫂话最少。我看大舅母对她这个媳妇的态度算不上多亲近,既如此她干嘛不跟着她丈夫去任上,一个人带着孩子留在府里有什么意思。”
“金家的老爷子去年致仕回乡了,金家一共五个房头,有三个都跟着金老爷子回老家去了。留在京城的是两个旁支,跟大舅母关系并不亲近。”
大家士族一不小心就是绵延百多年,这么多年的时间有时候碰上改朝换代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有起有伏就更正常了。
金家老爷子据说原本特别有希望入内阁,内阁的配置一向是五个大学士,除了一个首辅之外还有次辅和末辅。
金老爷子当时已经在工部尚书的位子上待了好些年头,人人都笃定只要当时的内阁有一个大学士致仕告老,补进内阁的一定是金老爷子。
谁知金老大人不得圣上的心,宁愿一直强留着快八十高龄的次辅也不肯让人把位置腾出来。
金老爷子活了这么大岁数什么看不明白,自己要留肯定也能留,但继续当着工部尚书等着入内阁,从根子上说这就是在跟圣上较劲儿。
这世上有些强不能要,金老大人下了狠心辞官,带着本枝三房人都回了老家。金氏的父亲本来在吏部为官,也被金老爷子找关系塞到南边做知府去了。
金老爷子这么知情识趣,圣上一高兴就给他赏了个光禄大夫。
然后紧跟着就准了次辅辞官告老的奏本,隔了没两天又亲自点了当年他自己的老师补了工部尚书的官职,三个月之后帝师入阁,补上内阁的缺。
这一套动作下来,傻子也知道圣上对金老大人这个工部尚书不算满意。可到底是世家到底是老臣,当皇上的也不能寒了臣子的心。
所以帝师入阁之后,虽还是工部尚书,但工部的事情大多都是关如璋这个左侍郎在管着。
现在外面的人又都在说,关如璋也就是还年轻,等过几年帝师致仕告老,工部尚书的位置肯定是要让关侍郎补上去的,到时候入阁岂不是名正言顺的事。
看着挺名正言顺的,但自己的亲家天天在老家陪着他亲爹整天遛鸟斗鸡,关如璋心里能没数吗。这世上没有什么名正言顺的事情,想得太多最后尴尬难堪的,必定是自己。
对于前途二字,关如璋从不敢有一丝大意。而关如璋对于金家而言,就如同裴元眼下对于关家的意义。金家没人在京城在朝堂上站着,唯一能指望的是关如璋这个姻亲。
关平业不是个惊才绝艳的人,他在任上稳扎稳打,或许外任的时间长些,但只要不出错就总有回京城的一天。到时候以他的出身和资历,六部里当个郎中甚至侍郎不成问题。
金氏是跟着丈夫去任上过逍遥日子,还是守在府里伺候好公婆养好儿子,帮着婆母把府里管好,做好她的大奶奶之余,再帮着娘家时刻关注着京城里的动向,她做出了她的选择。
“这可真够复杂的,这些家族都是联络有亲,你拉着我我扯着你的,谁家出了谁一大帮子人都跟着心里哆嗦。”
怪不得那些戏台上一唱就说皇帝老爷要株连九族,不株连怎么办?这家的公子是那家的姑爷,这家的小姐又是那家的管家娘子。
这不仅仅是圣上和某一个臣子之间的事,这是君权和读书人之间的博弈。
读书人,人人都想着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可也得看看帝王能给出什么样的价码来。
要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可就怨不得这些勋贵世家清流,以门生故吏、姻缘结亲等等手段,来给自己和家族谋求后路。
“说了这么多,怎么还不把最想问的问出来,今晚上不问可睡得着。”
谢九九再是觉得自己对关家的态度已经平和下来,早已经不紧张了,其实本能还是比她的心更诚实一些。
谢九九现在问关家的事问得有多仔细,心里对关家、京城、裴元的未来和仕途有多么操心和担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