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汉女侯》 50-60(第14/21页)
他满意的策论。
本来批策论就烦,又看到其中一卷策论上引用了《九章》中的句子。
“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人总是这样,当你心里藏了些事情的时候,就会潜意识认为世界上所有人都在注意你这件事,都在内涵你,就比如这位学子的引用,翻译过来意思就是:
君子可以被合乎情理的方式欺骗,但很难被不合情理的手段所迷惑。
刘彻:……
已老实。
刘彻有点想他的闻卿了。
他已经四天半没有见到闻卿,并听她讲那些神仙之事、治国之策、搞钱之法、便民之利、救灾之方……
虽然不对比闻棠也很好,但是一对比下来,显得闻棠更好了。
至于闻棠梦中奇遇那位仙人,经过少翁一事的刘彻半彻半悟,觉得他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仙人!
好在明日便是大朝会,刘彻很快就可以见到闻卿。
闻棠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手持笏板,脸上是一如既往凝重表情,实际心里烦躁到想一把加特林把殿中所有人都突突了。
先突突老板。
明明是七月的天,可旁边位置的人都能感觉到她身上散发的冷气。
灌钢厂建造完成,明天即可正式开始锻造兵器,看似是特地选了个良辰吉日,实际是因为这项目闻棠一天都不想再等了。
项目开始验收,若真成功,官爵赏金肯定不会少,明明是开心的事情,再不济也应该有如释重负的反应,为什么闻棠会烦躁到想把刘彻突突了呢?
带入一下,你上班忙得连轴转,火锅都没时间吃,大夏天在钢厂被高温烤得小脸通红可以无妆cos关云长,结果老板在清凉殿里吹着冷气,吃着瓜果,被无良卖保健品的骗子骗,还瞒着你,不想让你知道。
周围人:今日的广牧君,恐怖如斯。
三声钟响,朝会开始,刘彻“姗姗来到”,诸臣拜过之后,刘彻抛出今天的议题,两日前,南越使者千里迢迢来到长安,献上了南越国的特产,训象和能言鸟,也就是鹦鹉。
别误会,刘彻没有闲到在大庭广众群臣朝会上问百官怎么才能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这个地步。
他问的是更高层次的问题。
关于汉越两国关系,诸位大臣怎么看啊?
诸位臣子逐一发表意见,记录这些策论的人变成李蔡,不过这些人的想法都没有说到刘彻心坎儿上。
如今的南越王赵婴齐曾在长安当过十年宿卫,归国后又将自己的太子同样送到长安来当质子,去年送荔枝,今年送驯象,对大汉的衷心简直再明显不过,北方那边天天打仗,南方又消停又省事,这是多么值得庆祝赞美的事情啊!要是能一直维持这个平衡就好了。
但闻棠知道,刘彻并不这样想。
他要是真能接受汉越两边一直保持这样尴尬的关系,就不会修建昆明池了。
闻棠:背诵稿件,调理心情,冷脸等待老板点名。
果然,不久之后,刘彻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点名闻棠,询问她有何想法。
闻棠起身回道:“启禀陛下,和诸位同僚相同,臣也以为南越国此举有示好之意,但……”
她顿了顿,说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大汉之边,岂有别姓之国?”
前面那句是赵匡胤说的,后面则是她自己加上的话,但对于殿中这些人来讲没什么区别,都是第一次听说,也都挺震撼的。
“南越王虽然一心向汉,但南越国民大部分都是些椎髻凿齿,断发纹身执民,更何况以吕氏为主的原住氏族并不亲汉……”
打南越这个决定真不能怪刘彻穷兵黩武。
当年赵佗攻下南越后没几年中原就开始大乱,先是天下反秦,而后又有楚汉之争,赵佗便趁着这个机会闭关锁国直接称王了,因为中间隔着茫茫五岭,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与汉通,没有源源不断的中原文化输送进来,肯定还是本土文化更占优势啊。
再加上几个南越本土氏族的撺掇,现在整个南越国中也就是大王赵婴齐最亲汉了,普通百姓对待大汉的态度要么仇视,要么厌恶,或者漠视,反正……都不怎么好。
吕嘉这个丞相当得和中后期的曹操没什么区别。
虽然秦朝时给南越带去了中原的技术、粮种、农具等,但南越天气热,不太需要布料,气候温暖,有川泽山林之饶,食物常足,就算不种地,也能去山林里当个野人摘香蕉t,反正怎么也饿不死。
南越居民的骄傲在于,他们对上大汉时并不怂,天朝上国又咋了,我还笑你们吃不饱饭呢,有本事你们来打我啊!
所以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用到南越身上更合适。
闻棠说完自己的想法,正准备听听那些大臣们又能说出怎样的话来反驳自己,没想到这次秒跟团的人变成了刘彻。
“闻卿之言有理有据,恰好切中汉越双方关系的要害。”刘彻道,“数年前朕曾派使者出昆明以通大夏,昆明之地民风险恶,善寇盗,曾数次截杀汉使,今又赶上南越之事,对越昆双方用兵皆需水战,我大汉不善用船战逐。”
诸位大臣额上莫名冒出汗珠,总觉得陛下又会想出什么新的幺蛾子!
果然,刘彻直接说出自己目的:“故朕决定发天下故吏伐上林苑中棘木,造一座三百余顷,能容纳下百艘装备戈矛,设有瞭望台的楼船大水池给士兵们练习水战。”
陛下,您这么任性的吗?
邻居给你送来俩宠物,你要凿池子去干人家?
闻棠:“陛下此举甚好啊!”
诸位大臣:?
不是,广牧君你……
从前没看出来,你居然还有当佞臣的潜质啊!
刘彻口中的这个大池子应该就是未来的昆明池,建造它的确很劳民伤财,现在资金紧张,如果刘彻要建造个什么柏梁台,建章宫之类的,那闻棠肯定阻止,但这个昆明池它不光能训练水军,还有别的作用。
“在长安西南边的沣水和潏水之间开凿此池,建成之后,不仅能教习水战,还能用来蓄水,保证长安城中供水,解决干旱时水源不足的问题。”
嘶,此时刘彻和大臣们脑子里同时冒出问号。
天子只是说要凿个池子,你连地点都替他找好了吗?
不过……这个蓄水的功能,听起来的确很有用。
闻棠继续助攻:“若风调雨顺,并无战事时,此池还能用来养鱼,以给诸陵祠,其余放到长安东市上卖,又能为国库填上一笔。”
别说了,别说了,再说下去的话我们都要倒戈陛下了。
不过这样看来,陛下确实英明,原本他们以为这次是还想从前一样想要大兴土木,没想到居然能从三种不同方向来考虑问题。
闻棠:“陛下圣明。”
诸位大臣:“陛下圣明。”
刘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