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长安: 22、第二十二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应长安》 22、第二十二章(第2/2页)

,此毒依旧霸道,足见当时毒性是何等狠厉。

    沈缨将鼠尸装入一个木盒,下结论道:“这人定是被毒杀埋尸。”

    用得还是极毒的除鼠散。

    毒杀,通常见于仇杀案,难道又是熟人案?

    她思索间,就听着姜宴清解释道:“这两副白骨皆被埋于树下,疑似董旺的那一具埋得不深,地下六尺八寸,埋时十分仓促。”

    “但这一副尸骨则很深,在地下三丈,尸身上还裹了布,杜鸾已经在查验那布料来源。”

    姜宴清说完,从一旁的木盒内取出一只银镯,说:“此物在尸身胸骨中发现,应是死者生前十分珍视之物。”

    沈缨目光一怔,几乎是从姜宴清手上抢过了那个银镯。

    她不可置信地怔了怔,半晌后,才涩声说:“这,这是我姨父的东西!”

    姨父?

    姜宴清蹙眉看着沈缨。

    他还未到永昌县时就知道霍三的这位女徒弟,并派人仔细查过沈家及其亲眷。

    沈缨母家只有一个舅舅和一位姨母,其中姨母嫁给一位石匠,这户人家着实不幸,那石匠于二十年前病故。

    妻子与儿女则在三年前被杀,当时证据多指向杜鸾,最后却因证据不足,未能诛杀,而是杖责三十,后又判了徒刑五年。

    据他所知,杜鸾在诏狱内可是受了不少罪,沈缨没少折磨他。

    只是,那名石匠分明葬于栖凤山,怎么会被埋在冯华的院子里?

    姜宴清质疑道:“据本官所知,你姨父是病故,葬于栖凤山。”

    “不,那是假的。我姨父的坟只是衣冠冢。”

    姜宴清有些讶然地挑起眉毛,似乎很奇怪这家人的遭遇。

    沈缨静静地看着姜宴清,解释道:“姨母曾偷偷说起此事,那几年,永昌不但开商道还与外域贸易,加上学子成才,风头正盛,所以官府征集了很多壮丁去修路、建塔、疏通河道。”

    “我姨父一向勤快,听说报酬丰厚便去了,还做了领头的。”

    “却在一次修通河渠的工程中失去踪迹,官府来人,说我姨父不慎跌入河道淹死,给了二十两银便了结此事。”

    随后,她指着银镯上的花纹,说:“这是我姨父托我父亲做的镯子,本是为了表姐的生辰礼。这种绘了属相和花卉的镯子,我们两家的女孩子都有。”

    “表姐的第一个镯子本是该姨夫给的,但他出了意外失踪。”

    “后来,我父亲又补了一个给她。”

    她从手腕上摘下银镯,和树下挖出的东西一起递给姜宴清:“我父亲的手艺,我不会认错。”

    姜宴清垂眼看着银镯,思索片刻后问:“二十年前,那时冯华还在任上,宅子里埋尸,他必然知晓。”

    但一府县令和一个临时征召的工匠有何冤仇?

    案子越发诡谲,姜宴清面色愈发凝重。

    他指了指另外的尸身,说:“这是从竹林寺的坟园带回的两具尸身,再验。”

    沈缨应声,此刻她觉得自己成了一个陀螺,争分夺秒的转动着。

    她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停尸堂寒如冬日,她却因为震惊而冒了一身冷汗。

    从竹林寺挖回的尸身,按记载距今十九年又七个月,自然也是白骨累累。

    好在寺庙慈悲,还为这些亡者置办了棺椁,加上挖尸人又是极有经验的好手,所以这两副尸骨分毫未散,她不用再费力拼接。

    沈缨验得仔细,只是,她越验越觉得疑惑。

    待验完一具后,她眉心紧蹙,快速走到第二具白骨前,依旧用验骨之法,熟练地检查了骨骼。

    根据尸骨伤痕推断,这二人都是男子,生前也确实受了重伤。

    头、肢体全都有裂纹,倒是符合周庚年描述中那两个重伤的人。

    但只要细究,就能发现这些伤并非因为征战、奔袭留下的。

    再之,鹰卫乃精兵,骨骼强壮有力,因长期骑马、挥刀、奔袭,他们的腰、胯、手臂、腿骨都与寻常人不同,会更为强壮,甚至是异变。

    他们的伤痕也应该多是刀伤、击打伤。

    然而,根据这两具白骨推算,死者系两个青年,年岁不过二十上下,虽身材不矮,但骨质平平,一看就是读书之人,平日疏于锻炼。

    四肢、肋骨、头都有不同程度的骨折,断裂,粉碎。

    她仔细观察伤痕,断定皆为惊马坠车的伤,是倾轧、撞击而致骨折骨碎。

    她静静地看着白骨,脑海中响起师傅说的话。

    他说伤痕就是死者留在世间的最后话语,只要验尸者足够仔细,就能读懂其中的信息。

    良久后,寂静的屋内响起沈缨冷静的声音,她说:“大人,这二人不是鹰卫。”

    注:验骨之法,参考宋慈《洗冤集录》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