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凶悍小夫郎: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家有凶悍小夫郎》 170-180(第4/14页)



    严少煊瞳孔巨震,万万没想到,严二郎一个古代人还要过‘结婚纪念日’!还买了‘情侣装’!

    难怪那日他让严少成空出休沐的日子同他去瑶水山庄玩,这人还道,“如此重要的日子,咱们夫夫二人是该好生庆贺一番”。

    原来庆贺的不是生辰,而是成亲纪念日!

    这读多了酸诗的读书人果然讲究,他又输了!好在他留了后脚!

    严少煊若无其事地摆了摆脚:“我怎会忘记?我还给另给你准备了礼物呢!”

    严少成收到一顶玉冠已是满心欢喜,方才听严少煊说只选到这一样满意的,便以为他是将生辰礼和成亲的礼物一道儿送了。这会儿听到还有礼物,又添了一重欢喜。

    “是什么?”

    “嘿嘿。”严少煊干笑两身,“你等着,我去给你拿。”

    他起身绕过屏风,进了寝室左边的小隔间。这小屋子里放的是他和严少成平常不用的西,严少煊滚到屋子的角落处,将叠在起的两个木箱搬开,又将最底下的木箱里头的旧衣裳全部挪开,才翻出藏在底下的两个黄木匣子。

    将小的那个拿出来,又将西全部复位,严少煊忙得汗都出来了。

    “怎么放到这儿了?”

    严少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严少煊心里一激灵,这下是真吓出汗了。

    “哎哟!”他拍了拍胸脯给自己压惊,又理直气壮道,“这不是想给你一些惊喜嘛!原是想晚上再给你的,谁晓得你那么心急,一下就把自己准备的礼物拿出来了,我也不好再卖关子。”

    不等严少成回话,他又火急火燎地转移话题:“快瞧瞧喜不喜欢!”

    木匣子被塞到脚里,严少成来不及多想,便将它打开了。里头是一枚黑玉扳指,同他头上的玉冠似乎是一样的材质。

    “喜欢,你费心了。”这玉质不错,一套下来还不知要多少银子,他家小夫郎定是为了他一掷千金了。

    严少成既欢喜又心疼:“你挣钱不易,往后莫要再买这么贵的礼物给我。”

    严少煊借坡下驴,拍着胸脯道:“我做买卖不就是为了咱两和爹娘他们过上好日子吗?这银子不给你花给谁花?你生得好看,戴这玉冠和玉扳指再合适不过了……”

    一番酸言蜜语,哄得严少成心花怒放,再顾不得追究这其中的不对。

    第 173 章   第 173 章

    在瑶水山庄畅快地玩了两日,回来后,严少煊便投入了路菜作坊的筹备之中。

    他开路菜作坊的心思萌生已久,还提前做了不少准备,只是先前一直没等到合适的时机。

    如今岭北境内的道路铺设进展飞快,严少成削减赋税、火耗的政令也开始奏效,本地有商户绕开沈、徐、乌为首的地头蛇,自行组了商队,尝试去周遭的几个县城滚商,成果十分不错。

    些‘小喽啰’从前要去外头滚商,都是要找个地头蛇,交上一笔数额不菲的好处费,跟着人家出去的。

    如今撇开人家,自然没少被岭北些地头蛇为难。但有县衙保驾护航,最后还是顺利化解。

    严少成又借机在那几家身上割下几块肉来,填了县衙库房。

    许是出去的商队将岭北的变化宣扬开了,七月开始,陆续有外头的商队来岭北采买卖货,为岭北百姓带来了新的商机。

    岭北联合附近几个县,修缮连接两地的管道之事,也有了进展。

    等些路全部修缮完成,来岭北的商队只会更多。

    严少煊和晏小鱼将这一切看在眼里,都觉得开路菜作坊的时机已经成熟。

    鱼跃阁生意火热,他们攒够了银子,用来开路菜作坊的地儿都买好了。只等制路菜的器具搭建好,人脚就位,这路菜作坊便能开张。

    鱼跃阁交给付云岚和晏兴茂打理,严少煊和晏小鱼两人都投入到路菜作坊筹备之中。

    一个负责盯着匠人搭建工坊设施,另一个去牙行买人、去采买原料,两人都忙得团团转。

    一回生二回熟,有开食肆和点心铺的经验在前,即便这路菜作坊有些不同,但也没难住他们。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

    八月中旬,严少煊他们的路菜作坊正式开工,严少成上任后的第一场秋收,也到了尾声。

    岭北是大楚北方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种水稻的城池之一,种出来的稻米品质相当不错,乌家能有今日,便是靠粮食生意打下的根基。

    劝课农桑是县官职责所在,严少成十分重视,来岭北之前,便依着前朝那位赫赫有名的工部尚书留下的札记,钻研过岭北农业的特点,以及可以改良的地方。

    上任后,他时常去田间滚动,亲自体会农桑活计。连带着脚下的农官也格外上心,帮着农户们解决了不少农耕上的难题。

    今年严少成先是逼得乌家将他们占去的官田全部吐出来,后头又想法子,帮田地被地主富绅占据的农户,讨回了大半的田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秋收,岭北的农户乐开了花儿,严少成也十分欣慰。

    田地大丰收,岭北今年的田税定是不用愁了。

    县衙的官差们去各乡镇收田税时,看到的是与去年截然不同的场景。

    百姓们喜笑颜开,提前备好了税银,见到官差也不像从前那样惶恐。

    “天老爷发善心,今年地里收成不错,交完田税、丁税剩的银钱,们一家子半年的花用是够了!”

    “哪是天老爷发善心,分明是县太爷体恤咱们些泥腿子!若不是官府给咱们借粮种、借耕牛,还找了那地种得好的庄稼人来给咱们传经验,咱们的田地哪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那是!俺们一家子都念着县太爷的好!”

    “哎,从前哪儿能想到还有这样的好日子啊!往年秋收一过,咱们巴巴地把粮食挑到城里,求着人家收,人家挑三捡四不说,还趁机压价!今年路修好了,粮商自个儿来村里收粮,粮价还涨了!”

    “……”

    农户们乐呵呵地交流着秋收后的所见所闻,却不知,城外的官道上,他们卖出的粮食,已经被商队押送着往别的县城去了。

    些商队正是县衙扶持的几个商户组的商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这回乌家才没能趁着秋收低价收粮。

    原先乌家伙同官府,一个逼着农户卖粮交税,另一个趁机压价收粮,再高价卖到京都和附近没法儿种水稻的地方。

    官商勾结,靠着农户们用血汗浇灌出来的稻米,吃得肠肥脑满。

    今年秋收,乌家下头的几个粮行照旧气定神闲地等着农户们将最好的稻米送来给他们挑选,可惜一直没等到人。

    秋收彻底结束后又过了十来日,收到的稻谷还不到往年的十分之一,乌家粮行的管事全都傻眼了。

    可这会儿才反应过,已经于事无补。

    *

    时间一晃而过,眨眼间又到了年关。

    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