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110-120(第7/26页)
了,您那边随时可以过来看。”
然后五岗镇那边就真过来看了,来了一群人,除了张书记,还有下面各林场的书记和基地的技术人员。
严雪直接把人带去了培育室,里面一排排架子上摆满了罐头瓶,瓶口处的培养料上或多或少都长着木耳。
“还真能种啊?”
实在太意外,有人忍不住说了句。其他人虽然没说,也都是差不多的表情。
“锯末子不也是木头上锯下来的,和木头成分一样的。”严雪笑着说。
但众人这一进门,还是被震了下,觉得人家不愧是专业的,这种技术都能搞出来。
而且这个栽培方式明显更省空间,不用平铺在外面,在室内就能搞,有人忍不住问了句:“瓶子一定得放屋里吗?”
“也不是。”严雪说,“菌丝长满罐头瓶后,放到棚子里就行。我们这是房间多,就没往外挪。”
一听放在棚子里就行,众人都在心里点了点头,搭棚子可比盖房子省钱多了。
也有人注意到了严雪话里的重点,“菌丝长满罐头瓶之后,那长满之前是得在室内培养了?”
严雪点头,“得在室内培养,还得控制好温度,保持在22到25摄氏度之间。”
她喜欢把丑话都说在前头,“我们这个培育室下面都有气道,连了锅炉给气。不过菌丝生长的时候间距不用这么大,可以密集些。”
一听说要在室内培养,还要弄气道,烧锅炉,立马开始有人皱眉,觉得不仅成本大,还很麻烦。
“这种栽培法虽然麻烦了点,但产量很高。”严雪像是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就这么一个罐头瓶,能稳定产出七八两的鲜木耳。”
“七八两?”几个书记听了不觉得什么,他们带来那些技术人员却惊了,“有这么高吗?”
严雪也不废话,直接把手里的记录本翻给他们看,“这是我们这两年收集的数据,确实有这么多。”
见众人相互传阅,又不疾不徐继续道:“而且这种种植方法虽然没法种一年收三年,从种植到出耳却只要四十来天。”
“这么短?”这下几个基地的人又惊了,段木栽培可是要足足两个月,才会陆续出耳。
“最短记录是四十天。”严雪将记录本又翻过一页,“三十天菌丝长满罐头瓶,十天后出耳,能连续采收一个多月。”
那真的是很快了,而且只采收一个多月,就能有那么高的产量,可见出耳阶段木耳成熟得很密集。
“这个只能在春天种吗?”立马有人抓住了关键,这么短的收获周期,一年大可以不止种一茬。
严雪一看,发现是她最早指导那两个基地之一的,笑道 :“当然不是,秋天也能种。”
见对方眼睛一亮又补充,“夏天高温高湿,容易出现烂耳流耳,所以避开了。”
但这也很不错了,资金有限的话,完全可以不建那么多培育室,每年春秋各种一茬,产量依旧可观。
没想到这还没完,严雪很快又指了另一个架子上的罐头瓶,“这都是用今年春天种完的培养料种的。”
“这个培养料还能反复使用?”五岗镇林业局的众人都快变成十万个为什么了,今天一直在提问。
“可以的。”严雪笑着说,“不过得倒出来,经过处理后重新填装。”
说完还指了中心后院,“也可以用来制作成有机肥,我们还专门开了一块地做试验。”
菌渣中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经发酵后可显著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变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一个又一个消息砸下来,都把五岗镇的众人砸懵了,闻言忍不住看向张书记,“要不咱也过去看看?”
然后一群林业局的大小领导又跑去后院看了培育中心自己种的粮食和菜,长得确实还挺好的。
这么算下来,和产量的突出、原材料的低廉相比,建培育室的成本好像又不是那么高了,毕竟可以平摊到接下来的每一年。
最后严雪给他们看了晒好的干木耳和泡发后的湿木耳,生长周期这么短,口感和品质上差一些大家也不意外。
众人脑子里装了一堆东西,有人还记了笔记,都得回去后慢慢消化,看完问完就告辞了。
回去的路上还在讨论这种瓶栽法的优缺点,“能看出来朵比段木种植的要小要薄,不一定能好卖。”
“那得看卖多少钱了。”张书记说,“跟段木种植的一个价,肯定卖不出去。”
但这种种法就胜在生长周期短,产量高,作为原材料的锯末子还比木头更廉价易得,卖得便宜依旧有的赚。
张书记看看众人,“都回去算算吧,看到底能不能种,咱们也不能一直被别人卡着脖子。”
那两家已经把木头卖了的显然是提前被人抢了,剩下的那些也都跟商量好了似的,集体涨价。
他们辛辛苦苦干一年,可不是给别人干的,所以他才在算过之后,宁可明年少种一些。
没想到严雪倒是提供给了他一个新思路,木头不好买,他们可以用锯末子种,这东西镇局多的是,还可以反复利用。
“而且金川林场已经把段木木耳的名声打出去了,咱们干得再好,也顶多是挂个金川木耳的名头。”
张书记提醒众人,“他们这个瓶栽法既然是这两年才研究出来的,应该还没有林场做吧?”
在场这么多人,总有反应快的,尤其是最先办起栽培基地那几个林场,几乎是马上就听明白了。
金川林场他们抢不过,毕竟人家严雪就是金川出来的,但不代表他们永远都抢不到先机。
这事如果能搞,他们第一个搞,以后卖出去,打的就是五岗木耳的名号了。
这么一想,众人都有些迫不及待想回镇里开会,路上就盘算起了事情的可行性。
另一边,庄启祥联系了一圈,发现木头还真是不好买了,一个个涨价涨得离谱。
没怎么涨价的,之前也都有了固定的买家。人家都能不涨价,自然也不会放着之前的买家不卖,卖给他。
这就麻烦了,以他们镇的木材产量,最多能支持3000瓶菌种的接种,剩下那7000瓶怎么办?
总不能定金都交了,再说要退吧?就3000瓶他们也根本搞不成规模。
庄启祥直接在会上提了瓶栽法的事,“不行咱们就用锯末子种,这个中心去年就在研究了,确实可行。”
但柳湖镇这些人可不是五岗镇那些,没有之前种过两年的经验,更没有信心,一听全都露出了迟疑。
甚至有人直接问:“咱们都没种过,直接就搞这么新鲜的玩意儿,步子是不是迈太大了?”
“那你说怎么办?就种3000瓶,那7000瓶不种了?”庄启祥直接问。
这些菌种还是靠着庄启祥才弄回来的呢,那人立马笑,“我是相信庄书记您肯定有办法搞定。”
事情让庄启祥办,责任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