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110-120(第25/26页)

量半天,最终还是决定给祁放报这个先进科技工作者。不为别的,就为他的锲而不舍、艰苦奋斗。

    至于苏常青的事,他们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不过看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应该迟早也会得到解决。

    于是这份报告没有经过任何修改,就这么递了上去,只在给祁放申报先进科研工作者的资料里加了份说明。

    而祁放在省拖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收拾收拾东西回到家,严雪的肚子已经开始显怀了,只是穿得厚还看不出来。

    祁严遇小朋友已经知道家里将迎来一个新成员,倒是一改往日的捉奸大队作风,还挺期待的。

    这年代的小孩子没什么独生子女意识,反倒是家里兄弟姐妹少,容易在外面受欺负,毕竟人家打架一喊都能喊来一大堆。

    祁严遇小朋友心眼子多,倒是没被欺负,但是人家都有,就他没有,总好像他比别人少了点什么。

    这下他也有了,立马大胆畅想,要有个弟弟跟他一起玩汽车,再有个妹妹管他叫哥哥。

    想得还挺美,然而很快就要开始严抓计划生育了,弟弟妹妹他只能拥有一个。

    就这一个还是家里的意外,眼看就要改革开放,以后计生用品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突破防线。

    幸运的意外小朋友赶在风雨来临前成功着陆,舒舒服服窝在严雪肚子里,时不时伸伸胳膊蹬蹬腿。

    只是没想到她还没跟着妈妈一起上考场,先跟着妈妈一起升了官。

    九月末上面的批文下来,正式在长山建市,将周围几个镇包括白松县都划了进来。

    长山县林业局跟着水涨船高,一下子也由县局升成了市局,跟原本负责管辖他们的江城市林业局平起平坐了。

    这让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尤其是那些消息不灵通的,盯着文件看了半天,突然感慨一句瞿书记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

    别看去年汤书记升到了市里,但去了市里也坐不上一把手,反倒是瞿明理现在比他位置高了。

    也不知道汤书记知道,会不会后悔自己升早了。不过也不一定,搞不好人家瞿书记早就知道了,才不升的。

    别说,他背景好像确实挺深来着,不深去年也不敢硬刚上面下来的检查组。

    县林业局一下子升成了市林业局,严雪虽然职位没变,级别却提升了,变成了正科级。

    年仅二十六周岁的正科级,还是实职,而不是主任这类,别说长山,放眼全国都未必能有几个。

    单论级别,严雪已经跟长山建市前的瞿明理一样了。只不过瞿明理本就是来下面避风头的,如今风头过去,估计很快就会升走。

    晚上祁放去接严雪下班,见到培育中心的牌子已经换了,还看了严雪一眼,“当上大官了,严科长。”

    其实科长算什么大官,燕京一个牌子掉下来,就能砸到三个。严雪听着,却想起自己当初决定拿出木耳栽培方法时的戏言。

    虽说早就做好了准备,但她当时的确有点为形势所迫,没想到七年过去,她还真给自己捞了个官当。

    严雪笑弯起漂亮的眉眼,“只是口头说说吗?就没有点什么实际的贺礼?”

    祁放人还坐在自行车上,闻言扫她一眼,抬手松了松领口,“你想要什么贺礼?”

    这一松,他身上那点冷淡立马被其他取代,多了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相比八年前,她想看看他锁骨上的痣他都不让,他现在倒是很会了,会一本正经甚至无意识地撩。

    八年时间过去,男人眉眼间那一点少年气也彻底褪去,看着却反而更有韵味了。

    就是时间不对,严雪手护着肚子,不无遗憾道:“先记着,等以后再给。”

    祁放也顺着她的动作看过去,话

    语意味不明,“没关系,先预付一部分也可以。”

    这个预付一出,让严雪又想到一些东西,也是这男人这两年越来越会了的……

    不过大白天的,她还是赶紧克制住了,小瞪男人一眼,坐上了自行车。

    车子平稳骑出去,前面祁放又问她:“牌子都换了,车上的字是不是也得重新刷?”

    “嗯。”严雪抱着他的腰,“不过不着急,中心今年又买了一台解放,过几天就到,等到了一起刷。”

    虽然去年出了一些事情,但木耳的销售量并没有受到影响,中心菌种的销售量也是。

    年底他们就收回了买那辆车的成本,今年年初的订单也首度超过了十万瓶,中心开会商量过后,决定再买一辆车。

    一来彻底吃下省内剩余的市场,二来如果有余力,也可以适当地往省外扩展一些。

    现在毕竟不同了,上面也在支持大家发展经济,甚至再过个两年,还会迎来改革开放。

    时代的车轮在开了十年倒车后,终于以快速且不可阻挡的气势一路向前,还将越滚越快。

    一星期后,培育中心的第二台解放CA10送到,祁放再次拿起刷子,在上面刷上了名片。

    这次“江城市长山县”变成了“长山市”,一个崭新的开头,也仿佛一段崭新的开始。

    两辆车齐齐出动,原本因为产量增加而略显紧张的用车立马压力大减。另一边,澄水那边的新菌种试种也大获成功。

    澄水那边是直到十月份,所有耳木全都进入越冬管理后,才将详细数据整理好送过来的。

    不仅有数据,试种林场的技术人员经过这几年的种植,也有了经验,还添了点自己观察到的东西。

    郭长安杂交出这个品种产朵数量其实跟之前的菌种没有太大差别,但朵更大肉更肥厚,所以产量会高一些。

    为了拿到更多反馈,这1000瓶菌种所产出的木耳并没有销往其他地方,都在市里的蔬菜副食商店和下面的几个供销社进行售卖。

    严雪他们还没事就过去看看,问问买了木耳的人觉得好不好吃,目前看来反响都不错,就是严雪也更容易被人认出来了。

    因为东西好,卖得快,蔬菜副食商店还赶紧又进了一批,可惜澄水今年种得少,没够卖。

    于是随着数据一起过来的,还有澄水的订单,想把明年的菌种都换成这种新品种。

    要换成新菌种,就不能是以前那个价格了。这个菌种是杂交出来的,培育上也比普通菌种麻烦一点。

    严雪将价格提到了六毛,澄水那边商量过后,竟然也同意了,一口气要了15000瓶。

    在几个种木耳的镇中,澄水的东西一直是最好卖的,说到底还不是当初严雪打下了好名声。

    但再好的名声,也得有好东西来支撑,澄水要是把东西做差了,没几年积累起来的口碑就会彻底崩塌。

    所以既然知道有好菌种,他们当然得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再一次和其他镇拉开差距。

    而只要他们是第一个卖的,哪怕只比别人早一年,依旧能靠着这点优势,把本就很好的口碑和销量再往上推一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