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向康庄大道[九零]: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我们走向康庄大道[九零]》 90-100(第1/37页)

    第91章

    辛老爷子大惊,他忍不住看了一眼姜崖,甚至觉得对面这位所谓的白酒协会会长是姜崖请来的托儿。可再瞧瞧人家这房子门头,上面赫然写这市白酒协会几个大字,晕乎乎走进去也瞧见里面确实有办公人员,墙面上也悬挂着诸多奖章和奖状。看来看去,还真不像是假的。

    许是太久窝在竹坑乡那个小山村, 不知道山外发展情况,辛老爷子有些局促地听会长介绍自己。

    “我们协会成立于1981年,算下来也有15年的历史。哦忘了介绍我自己,我叫毕建中,担任会长一职有五年时间。”这位名叫毕建忠的人看起来年岁不大, 整张脸红扑扑的,像喝醉酒的样子,当然人现在是清醒的。

    毕建忠说整个市大大小小的酒厂有几十家, 做得比较大的当然首推赊店老酒。他听说姜崖一行刚从赊店镇过来,便笑问辛老爷子感想。

    辛老爷子慨叹道:“人家咋能发展地那么好?”

    毕建忠笑起来,“老爷子受刺激了啊!”

    徐红霞和童逸民相视一笑,“不光老爷子受刺激,我们两个也受刺激。”他们夫妻两个这次来主要是和辛老爷子相熟,有他们陪着,老爷子比较放心。

    他们抱着转一圈长长见识的态度,结果在赊店镇不光看到人家现代化整齐划一的酒厂震惊了,瞧见赊店老街上数不清的饭店招牌也震惊了。

    姜崖在路上介绍说, 省内有四个著名古镇,竹坑乡和赊店镇是其中之二, 在明清时代可是齐名的。但人家赊店镇距离市区近,这十来年发展较快, 一条短短不足一公里的老街上店面林立,来玩的人摩肩接踵……再回头瞧瞧竹坑乡,也就十一国庆假期这三天人多了些。

    这次参观了这么一大圈,徐红霞夫妻已经不知足了,还想着有没有可能和赊店镇一样多来些人,让他们这些古镇土著也多赚些钱。

    毕建忠听了之后也忍不住慨叹,赊店镇之所以现在走在前列,还是前几届的地方领导脑子活泛,思路开阔,引来外部资金投资本地古镇建设,尤其重视赊店老店这个白酒品牌,投了不少钱,而且牟足了劲在省级和中央级电视台和报纸打广告。

    说到这里,毕建忠倒有些担忧。赊店老酒再怎么说从品牌价值上与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有一定的差距,虽然现在他们打广告打得特别厉害,甚至把广告打到了每年一度的春晚,可到底市场基础弱了点,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市场开拓能不能跟得上,销售情况能不能支撑起巨额的广告费是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了,他们现在已经走在前列,出现阶段性的问题也再所难免。”他站起来请众人前往负一层的酒窖。

    不愧是白酒协会会长,一行人沿着楼梯走下去,还未见到酒就闻到浓郁的酒香。不过是拐个弯就来到酒的世界。四面墙壁上全摆着一排排的酒瓶。大家为之熟悉的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山西汾酒、四特酒等自然都有,细看过去,还有台湾金门的高粱酒、俄罗斯的伏特加酒等等不常见的酒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众的土酿果酒、本地黄酒等。

    比较引人关注的是多年份老酒,这些酒最好喝也最值钱。姜崖注意到酒窖的梁柱上挂着一个温度计和湿度计。这是为了时时控制好酒窖的温度和湿度,让老酒在时间的沉淀中越来越醇。

    辛老爷子是爱酒之人,今天算是长了见识。毕建中爬上梯子,小心翼翼从最上一层储藏阁内拿出一瓶酒来。

    这瓶酒酒身用的是老瓷,黑亮亮的,瓶口用泥封着,圆鼓鼓的瓶身上还贴着一张几乎被岁月湮灭的红纸,上面勉强可辨析出“竹坑香”三个字。

    辛老爷子捧着细看起来,越看越心惊,“这是……”

    毕建忠两眼簇亮,“这是我父亲多年前去竹坑乡在您家酒厂买的,这么多年还保存着。算起来也有四十年的历史。”

    当时他父亲买了两瓶,其中一瓶已经招待亲友的时候喝完。他父亲和他一样一辈子嗜酒如命,当然也是品酒的高手,喝了这款竹坑香后,赞不绝口,说它酒味醇厚,后劲带着浓郁的粮食香味,喝起来厚重、沉稳,是典型的浓香型好酒。和川派的窖香浓郁、绵软甘冽以及江淮派的纯甜净爽不同,竹坑香喝起来兼顾川派和江淮派两者的特色,既有川派的陈香,又有江淮派的爽净,主打一个入口绵软,后味绵长。

    这或许和竹坑乡的地理情况有关。它位于秦岭淮河一线,这个地处南北交界线的古镇,兼顾南北气候,酿出来的酒也有南北特色就不足为怪。

    毕建中父亲喝了一瓶,留了一瓶。再后来老爷子去世,毕建忠每每看到这瓶四十年前的老酒就心里难受,实在舍不得喝掉,最后保存到现在。

    辛老爷子听完也忍不住眼圈泛红。他叹了口气,说有一年冬天,有个从关外逃荒而来的汉子讨水到家门口。父亲心软,留他吃了饭。饭余,这汉子抬起头朝空中吸了吸口气,直接说这茬酒没酿好。父亲大惊,那年他三十来岁,从小在酒窖旁长大的他,最为熟悉的就是如何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酿出最地道的竹坑香,结果这个邋邋遢遢,饿得东倒西歪的汉子竟然说他酿的酒不行。

    父亲自然不高兴,一定要这汉子说道说道。这汉子让他把酒端上来,他喝了后才能说哪里不好。彼时辛老爷子十来岁,见从小被人尊崇为酿酒大师的父亲被人质疑,非常生气。他当场斥责说这汉子怕不是故意骗酒喝吧。

    汉子冷哼一声说要是他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任凭他们处置。于是父亲端上来好几瓶酒,其中不乏有年份的老酒,因为稀少,父亲也舍不得喝。

    汉子喝了五年份的酒,一个字不说直摇头,紧接着喝了10年份的酒,还是直摇头,后又喝了20年份的酒勉强说了两个字:凑活,最后喝了50年份的酒,算是点点头说了两个字:还行。

    态度之狂妄,让辛老爷子记忆犹新。

    这人喝了酒,面不改色,直接走到高粱堆旁,上前捏了捏已经被粉碎的高粱,说这些原料粉碎得太细,容易发腻起疙瘩,而后又走到酒曲旁,又捏了捏,说这些曲香味也不够。彼时父亲面色涨红,质问他凭什么这么说。汉子也不恼,笑着让他看酒曲,说这种捏着不硬,内部湿润且边缘断面一点也不整齐的酒曲怎么可能曲香味足呢?

    有道是“曲定香型”,酿酒过程中哪怕其他程序做到极致,如果酒曲不够好,不够味,酿出来的酒肯定不好喝。汉子又走到酒窖旁,这里面铺着六层酒糟,说幸好你家的酒窖历经好几百年,程序完整,质量稳定,出窖这一步没啥错。

    都说千年老窖万年糟,浓香型白酒采用多次循环发酵的酒糟进行配料,汉子明着夸父亲,实则说他不过是仰着着老一辈传下来的酒糟才勉强做出点能喝的酒,可至于其他环节,如原料粉碎、制作酒曲等方面都不行。

    试想当年年轻气盛的父亲听到这种话如何能忍?尤其他自持是老酒铺的少东家,彼时攒着股劲儿想把家族酿酒事业做大做强,只可惜造化弄人,新时代航运衰落,竹坑乡随之沉寂在历史长河中,连带着来酒铺喝酒的船工、商人都少了又少,他试图靠着一身的酿酒技艺,走出大山,走出竹坑乡,把酒卖到外地去,可这汉子的一番话生生把他的野心打击地七零八落t 。

    饶是如此,父亲依然不肯承认,提出让这汉子留下,待酿出他口中最好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