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向康庄大道[九零]: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我们走向康庄大道[九零]》 80-90(第8/28页)

唱两句,即便是五音不全的人也能随意哼两句,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没有严格的传承制度,却是活跃在船工这个劳动组织中的灵魂文化。

    拉纤过江滩时唱,装货卸货时唱,抬船扛舟时唱,高兴了唱,难过了唱,兴奋了唱,低落了唱,好似不唱就不能干活,不唱丹江水就会断流……

    “丹江号子不是没有歌词,而是歌词少。”姜崖纠正道:“刚才老贾叔唱的是这段完全没有歌词,再说丹江号子和比其他山歌更随心所欲,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闲汉哪能轻易放过,“你说啥就是啥?可别把我们当傻子。”

    姜崖不紧不慢让人拿来一本书。闲汉们拿过去一看,这书叫《西河县山歌集选》,顺着目录往下找,赫然看到丹江号子四个字。

    这书是县文化馆出版的,这下谁也不能质疑了。贾平涛手中的猪肉条拿稳了。

    闲汉们闹了个没趣,只得缩着肩膀蹲着,斜睨着越来越多的人上去演唱。

    有唱的好的,当然有唱的一般的。唱的好的获得满堂彩,然后收获自信报名参加初赛。唱的一般的人数居多,但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只要敢上台,敢唱那么几句,哪怕唱的怪腔走调,也能拿奖。当然这种情况仅限今天。过了今天再想报名,那就得是那些能拿出真本事的人。

    一时间,在场的但凡胆子稍微大一点,脸皮没那么薄的人都争抢着上台。

    闲汉们脸色越来越难看。

    “真是有病啊。为了一条鱼,一条肉就上去丢人现眼。”

    “我宁可饿死也不吃。”

    “就是!都说了是骗人还不信。”

    就在几人骂骂咧咧时,其中一个一直没吭声的闲汉弱弱举起手来,讪笑道:“我也想被骗一次。”

    其他闲汉:“…………”

    *

    这原本只是竹坑乡最普通的一天,却又不那么普通。被岁月遗忘的明清一条街上,失去功能的平浪宫前,众人意外地参与了一场盛会的前奏……即便他们此刻感受不到。

    第84章

    在平浪宫前这么大张旗鼓宣传一番后,至少明清一条街上人尽皆知,知道乡政府要搞什么山歌比赛。只要敢上台就能拿奖品。一时间乡政府大院的报名桌前围满了人。姜崖索性让王学海把桌子搬到了大院外,就在乡上乡下必经之路的交叉口旁设置临时海选舞台,热热闹闹搞了两天后,姜崖让王雪海组织宣传队前往各村宣传。

    两辆拖拉机外加乡政府公务车,敲锣打鼓,连喊带叫,每到一处自然村,就会停下来,宣传山歌赛。宣传队遇到的村民大概知道山歌是什么,却几乎都不明白山歌赛是什么,更不愿意张嘴唱他们认为毫无意义的山歌。好在满车的奖品实实在在摆在面前,加上姜崖未雨绸缪将前两日在平浪宫前拍的照片洗出来,拿物证表明真假,这才勉强让人相信这件事是真实的,奖品也是可以拿的。

    但凡有人愿意尝试,后继者总会出现。只可惜,会唱山歌的人还是太少,像历桃这样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是步履蹒跚的老人家,之前安庆生还害怕自己会因为报名参赛人漫山遍野而破产,谁知搞了一天这一车猪肉条还剩下许多。

    宋香巧有些叹气,“咱们这么搞能行吗?”

    这几天总共有一百多人报名,平均年龄40岁,年龄最小者是20岁的历桃。在宋香巧眼里,山歌表演还是需要赏心悦目,要全是老头老太太在台上表演,如果表演还是哥哥妹妹的情爱类型,确实有碍观瞻,没什么吸引力。

    姜崖笑起来,“咋不行?咱们既然想把竹坑乡山歌品牌建立起来,山歌赛势在必行。”

    哪怕现在唱山歌的人少了,老了,但文化传承永远不怕晚,只要还有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只要有一人还唱,一定能传至子子孙孙。

    这次费这么大劲搞山歌赛,除了扩大竹坑乡知名度,趁着山歌赛期间人流量大扩大旅游收益外,姜崖也想趁着这次机会,把竹坑乡的山歌资源摸查一遍。到底还保留多少种山歌曲调?有多少人还会演唱山歌?老袁送他的那本《西和县山歌集》编制时间久远,资料不齐,只能作为基本信息参考。

    如果真想把这件事做成做大做好,一定要把自家的家底搞清楚。山歌赛是最好的机会。

    姜崖把自己的想法仔细说了一遍,希望大家能站到更高的位置通盘思考山歌赛。宋香巧想了想说:“既然这么说,不能只在咱们乡转悠啊。”

    姜崖笑着说是。西和县诸多乡镇,包括省内的邻县甚至省外的邻县,都属于这次宣传的重点。竹坑乡一脚踏三省,虽然从行政角度,各县管辖分开,但从文化角度,相邻的各县同方言同文化,山歌这样的文化分支也大同小异。不管哪个地方的人,只要唱的山歌是一个调,说的词是一个音,都可以参加这次山歌赛。

    于是,接下来几日,姜崖让王学海组织了几波人,东西南北各个方向撒出去,尽可能找到更多的参赛选手。尤其是有名气的山歌能手一定要请到初赛现场。

    与此同时,姜崖带着程宿去找市大剧院,希望能在对方的宣传栏内张贴山歌赛宣传海报。

    市大剧院上次应副市长要求,请程宿的梁家洼山歌团在大剧院连演三场,获得了极好的反响,借此机会,姜崖也想让大剧院的影响为山歌赛助推一把。

    大剧院负责人倒也好说话,反正只是贴一张宣传海报,又不费事,还能送姜崖一个人情。姜崖说未来还要举行第二届、第三届甚至第N届,到时候可以大剧院一起合作,把比赛现场挪到这里。

    负责人打着哈哈,心想现在的年轻人倒是敢想敢干,那也等你把第一届办好再说,以后的事谁能说得准。

    姜崖早都习惯旁人怀疑的目光。他反正把话说在前头,明年这时候肯定还要找这位负责人谈,但到时候谈的可就不是今天只贴张宣传海报了。

    他带着程宿马不停蹄又跑去市电视台。程宿和里面一个制片主任相熟。说是相熟,也是因为上次副市长对程宿的剧团大加赞扬,安排剧团在市电视台拍摄,在全市范围内播放,以扩大影响。制片主任当然以为程宿虽然来自西河县竹坑乡这个名不见传的乡镇,却和副市长有某种不可说的关系。

    所以这次程宿一来找他,便热情出来迎接。

    一听他们想在电视台投放广告,这位制片主任说话语气更热络了,立马亲得像亲兄亲弟。

    姜崖被迫与制片主任热情握手,“我们乡资金有限,广告费嘛……”

    制片主任一听方才还热气腾腾的脸顿时耷拉下来,不过随即道:“看在你们也是想做事的份上,广告费可以打个九八折。”

    程宿陪笑道:“还是主任大气。扶持我们乡的事业,这份恩情我们一定记在心里。”

    姜崖摇摇头,“主任,我们肯定掏不起收视时段高的广告位。打折也掏不起。”

    姜崖这话说得直白,直白到程宿都挂不住脸。

    制片主任;“啥意思?”他愣了愣,有点不知道该接什么话。

    市电t视台的广告位那可是香饽饽中的香饽饽,作为覆盖全市范围,投放精准的市唯一电视台,好多人为了时段好的广告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