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 110-120(第4/29页)



    闻言, 立即有人道:“号称八十万, 实际能有二三十万就顶天了。”

    这个话听得迟晚挑眉,古代人打架好像都这样, 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实际上只有二三十万。

    还有隋炀帝征高句丽,有一百万出头的军队, 号称二百万。

    看来打仗就是这样,上来全靠唬,唬得住就唬,唬不住就真打。

    兵部尚书等底下的声音小点儿,才继续说了下去,大概把情况介绍了一下。

    只能说,兵部尚书还没有迟晚知道得多呢。

    迟晚昨晚就听了汇报,北宁号称八十万大军,事实只有二十三万人。

    北宁的嫡系部队只有七八万人,能战的约十八万人,领军的北宁丞相的弟弟,是北宁战神。

    正是有此人的存在,北宁丞相才彻底掌控北宁,达洛延是当了大汗,但手中没有权力。

    攻打大周这件事,定是北宁丞相做的主。

    只是组成二十多万军队,肯定不止一家。

    北宁有三大势力,还有陆陆续续的小势力。

    当年北宁大汗还在的时候,可曾出兵十万收服另外两大势力,成功让那两家对自己称臣。

    十万军队,北宁历代最鼎盛时期,也就能出动这些人了,可想而知当时北宁大汗对收服另外两大势力的决心。

    如今北宁能出动七八万的嫡系部队,足以说明前任北宁大汗的能力。

    再加上五万后勤部队加上敢死队等,光这些人都不少了,像敢死队,说不定是吞噬的小势力部队。

    另外两大势力每人出动五万军还是可以的,所以二十三万人,是北宁能出动的极限了。

    这一下极限出动,怕是早就准备了,可能北宁前大汗还没有死的时候,就开始准备进攻大周了。

    北宁前大汗是个人物,本来她所在的部落已经没落了,可是她上位后,硬生生地把部落变成了北宁最大的部落,且成了北宁的大汗。

    迟晚得到的消息也确实是这样,北宁早就开始准备攻打大周了,只是北宁大汗没有活这么久,临死前怕是还想向上天再借五百年。

    还好燕北有二十万驻军,再加上地方军凑凑三十万守军还是能守住的。

    可是大家都不是傻子,人家北宁更不是傻子,既然出动了这么多人,肯定早有打算。

    圣元帝看向虞九舟问道:“舟儿,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虞九舟故作思索了一会儿,“回禀陛下,臣以为,信国公得尽快赶回燕北,率兵前往鹤山关内。”

    “平凉侯率十万军驻守燕北以东防线,预防北宁军队分散,或集中攻一处,平凉侯跟信国公东西相接,也能相互支援。”

    她可不相信宝安王的人,平凉侯明显是站在她这边的,信国公怕是巴不得平凉侯死。

    可有些话,该说还是得说。

    因为信国公在此时此刻,不一定想离开中枢,毕竟皇帝的身体日渐变差,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了,以宝安王的表现,他不放心离开。

    更重要的是,信国公之前统领的那十万人,里面的中低层将领都是信国公一手提拔上来的。

    这么说吧,只要高层将领不听他的话,那这个将领就会被架空。

    军队中高层的将领派遣都是由兵部负责的。

    兵部跟五军都督府还是有区别的,五军都督府是最高军事指挥和管理机关,负责全国军队的指挥和调动,以及征战时候的兵力分配跟战术啊什么的。

    兵部拥有调兵权,选拔武官,后勤保障,对军队的约束规则等。

    大概就是,皇帝下令,让五军都督府选派将领,率军队出征作战,剩下的事情基本由兵部去做。

    两个部门互相约束制衡,很大程度地增加了皇帝对军队的掌控权,毕竟五军都督府是听皇帝旨意行事的。

    双方吵来吵去,都得由皇帝决定,但期间的讨论是难免的。

    皇帝询问虞九舟的意见,按照最优的方案,信国公久驻燕北边境,跟北宁打过不少仗。

    有这样的将领不派,派两眼一抹黑地去,那不是当普通士兵的命是儿戏嘛。

    除非这些人肯把那十万军队也交给平凉侯,由平凉侯一起指挥。

    那就看信国公愿不愿意了,去边境,那就要离开中枢,不去边境,那就得把军队交出来。

    哪怕短时间内,安易之不能把军队全部掌控在手里,一半也是可以的。

    果然,虞九舟话音刚落,就有人走出来道:“启禀陛下,信国公年事已高,军旅之事怕是很难承受。”

    “此言差矣,信国公老而不弱,自然能行。”

    “信国公虽领兵多年,却无什么大胜,臣以为,该让信国公荣养了。”

    这句话一出来,那可就有点儿尴尬了。

    不说不知道,一说大家才发现,信国公除了很多年前的一场大胜,到现在好像也没打过什么仗。

    北宁年年犯边,平凉侯上去就是一顿胖揍,而信国公总是姗姗来迟,打已经被冲散的北宁部队。

    怎么说呢,信国公这些年来,没有大功,也没有大过,但就是好端端地掌控着十万军队。

    那必然是五军都督府,以及兵部的高官被他喂饱了。

    但这个时候拿到朝堂上说,信国公的脸往哪放。

    朝堂上静了片刻,忽然有人大笑道:“原来是拾人牙慧。”

    俗称捡漏,一些小功劳报上来,多少也能混点儿奖赏。

    众人还以为谁这么大胆呢,扭头看过去,才看到是康老王爷。

    佳成郡主已经跟信国公家的独女郎和离成功,谁都知道两家闹得很不好。

    要不是长公主殿下给佳成郡主从信国公家捞了出来,现在双方还不能和离呢。

    佳成郡主被信国公府软禁,康老王上没有什么实权,想上门抢人都没法子,还好虞九舟让佳成郡主出来接待使节团,不然还有得闹呢。

    最有意思的,佳成郡主刚和离,信国公家的独女郎就死了,听说信国公在女儿没的时候,又纳了好几房小妾。

    这件事不知道多少人在背后嘲讽信国公,人家一点儿都不在意,成功有小妾怀孕了就行。

    只是康老王上话一出口,就把事情的注意力移到了双方的私事八卦上。

    刚刚提起来的信国公的势力其实不行这件事,一下子就被忽略了。

    怪不得康老王上斗不过信国公,这样一来,炸弹变成哑炮了。

    虞九舟跟迟晚对视了一眼,谁让老王上来的啊。

    迟晚看了不远处的佳成郡主一眼,对方明悟,赶紧把康老王上给带下去了。

    本来康老王上是有事上朝的,现下根本没人管他了。

    这时,一位意想不到的人出来请战,“臣请战!”

    宝安王走了出来,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