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穿到古代边塞搞基建》 170-180(第2/14页)
”靖远侯看谢谌道。
“先锋官张肃见过大将军。”老张大声道,声音洪亮,十分有干劲。
“好,有气势,闻名不如一见啊。”靖远侯声音中带着喜悦,大声夸道。
谢谌看着二人一见如故的模样,挑了挑眉,没说话。
“你们这是在训练近战?”靖远侯问。
“回大将军,是近战,我麾下士卒多使火器,与匈奴近战时只要枪法准,一枪一个人头。”老张说得狂妄,靖远侯却听得开心,老张偷偷朝谢谌挤眉弄眼半天,又带着靖远侯去看震天雷的效果。
谢谌只能快步跟上他们,这边的训练场地十分开阔,尘烟滚滚,爆炸声震耳欲聋。
“轰隆”一爆炸,脚下的大地仿佛都在颤动,靖远侯面露震惊,和其他第一次见到震天雷的人的表情一样,有些目瞪口呆。
“这是工匠一遍遍试验后的效果。”谢谌解释道。
“怪不得与燕都的有区别,工匠何在?”靖远侯心神大动,问谢谌道。
“郡守府和都尉府皆有震天雷的配方,大人若要查看,可招工匠来问。”
“如此,待会让他们来见我。”靖远侯沉思片刻道。
又是几颗震天雷被投了出去,整个训练场硝烟与尘土混合在一起,靖远侯看了许久,才露出一个笑来,“此天助也。”
谢谌低声与老张交代了几句,然后几步跟上靖远侯。
“这段时间我传令下去让士卒抓紧训练,尽早磨合,到时与匈奴对上,我看木邪小儿如何抗衡。”说着放声大笑起来。
靖远侯年过古稀,精神矍铄,他拍了拍谢谌,“走吧,二郎。”
火药爆炸的声音轰鸣,谢谌有些怀疑自己是否没听清楚,抬眸看了靖远侯一眼,见他仿佛什么都没说一般,已经走出了好远,谢谌抿了抿唇,跟上了他。
第172章 惠济 大人,边关急报。
金秋送爽, 因刚下过雨,空气中带着一丝湿意,林书阁脱下披风, 听着几名令史汇报着仓库存储的情况。
他一边听着汇报,一边仔细翻看着案上摆放的粟麦等粮食的出入簿、县中修缮各种工事的统计簿以及每日小吏巡视仓库的记录。
“大人, 今年因多了土豆和棉花, 多修了一层库房, 今年粮食收成好,因而仓库中储存了比往年多一倍的粮食。”一名令史道。
这个朝代官方会在中央及其各郡县设置仓廪以储备粮食, 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或者战争,会拿出平日里储存的粮食来赈济灾民,防止社会动乱,甚至官员的俸禄也要用到这些储备粮, 因而仓库的储备巡查工作极为重要。
清泉县这几年没什么大的灾害, 林书阁又引进了土豆,加之因强敌环伺,为了以防万一, 林书阁打着广积粮草的想法主动屯粮,因而整个仓库中积蓄了不少粮食,尤其是土豆耐存放,县中还挖了不少地窖用来储存土豆。
林书阁见公文条理清楚, 一进一出皆有记录,一目了然,用的还是他当时拿出来的表格归纳法, 夸赞了一句“不错。”
得了林书阁一句不错,几名令史悄悄松了一口气,往年都是他们将文书送到县衙, 等陆县丞审核完之后才呈给林县令的,今年不知道什么情况,林县令竟然亲自过来了,吓得几人以为平日干活有什么纰漏,胆战心惊地看着林县令翻看公文。
“这段时间我会让杨县尉多派人过来巡逻,辛苦你们多巡视查验几遍。”林书阁合上最后一卷文书,起身说道。
几名令史诺诺称是,目光恭敬,看着林书阁离开。
“大人今日怎么想到来这里看看,我看那些令史都快吓死了。”陆樾川刚刚一直没出声。
“快年底了,突击检查不行吗?”林书阁用帕子擦了擦手上的墨痕,随口道。
陆樾川狐疑地看着他,完全不信他有这样的兴致。
林书阁只能道:“因西北战事,我今年下令让县中多储备粮草,再说这两年多了土豆,我总得过来看看同往年比起来有哪些不同吧。”
“西北战事?都尉府已然出征,说不定现与匈奴遇上了,靖远侯战功赫赫,再加上卫将军,该担心的是匈奴吧。说不定这次可以让西北战事消停几年。”陆樾川笑道。
秋收已经结束,许多百姓地里的活少了,但也没闲着,大多都出来找活干,县中现在一眼望去,街道上各式各样的店铺,尤其是成衣铺子,林书阁站在街道上就能看到好几个。
“阿川,百姓安居乐业,是你我之愿,我也怕好不容易做出的改变付之东流,但是匈奴强悍,谁也不敢保证能将其打败。自从得知木邪单于有染指定远之心后,我能做的便是多做些准备,譬如粮草,譬如武器。”
不远处的成衣铺里人来人往,几名伙计忙得热火朝天,一对母女穿行于众人之间来回奔走,面上尽是笑意。
林书阁看得有些出神,陆樾川道:“大人所言甚是,我观街上百姓也与咱们初来时大有不同。”
林书阁回头,“哦?有何不同?”
陆樾川背着手,从周围的小摊贩手里买了两块烧饼,递给林书阁一块,“从前忙忙碌碌只为了饱腹,现今眼中却对了一层生气。”
林书阁听懂了他的意思是在说百姓精神面貌有了变化,以前现在贫苦,又有匪盗出没,百姓活得战战兢兢,现在虽然苦点,但总归生活是有希望的。
林书阁咬了一口烧饼,外皮酥脆,内里柔软,怪不得生意不错,“阿川,我带你去看看今年刚建好的惠济堂。”
“是大人曾经说过的救济无人赡养的老人和无家可归的孤儿的场所?我倒是还没去过。”陆樾川几口将烧饼吃完,闻言问道。
“是,今年税收多了不少银钱,学堂那边有县中商户支持,我便将一部分用在了惠济堂。”林书阁道。
大燕以孝治国,对老人更是有优待,朝廷甚至颁布政策对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供给粮食,但人到七十古来稀,这样的政策在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古代社会,对于一些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还是作用有限。
而且贫苦百姓养活孩子不易,一家子若是孩子太多,光是税收便会成为压倒一个家庭的负担,所以古代弃婴、杀婴之事时有发生。
林书阁设立惠济堂,便是想帮一帮这些人。
“老有所依,少有所养,大人这是想造出一座大同之城来?”
林书阁摇摇头,“没那么大志向,也不敢空谈圣人之言,尽力做了便是。”
惠济堂离得不远,大约一刻钟后,两人便到了。
刚走到门口,便看到几名女子从里面走了出来,见二人穿着不凡,上前道:“二位可是要捐善款?”
林书阁哭笑不得,建这所惠济堂时因是县衙出资,他当时随口说了句让手下人省点钱用,县中学堂建得不错是有商户们捐钱的缘故,惠济堂可没这个条件。
谁知这些人竟然当了真,惠济堂从上到下,人人仿佛貔貅转世,这不,见到他们就问他们是不是来捐钱的,这和后世拉投资的有什么区别?
本来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