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楼女儿进入其他名著世界: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当红楼女儿进入其他名著世界》 80-90(第10/17页)

两次屠戮,如今更是沦为征战之地,如何还有平安可言?我兄另投江东孙策处,现在该处某得一职,才与我们寄信报平安。”

    小黄月叹道:“曹操为父仇迁怒无辜百姓,实非人杰也!”

    诸葛亮冷笑:“替父报仇只是奸贼借口罢了,兵犯徐州皆因其野心。此人生性残暴,私心甚重,比当年董卓更加可怕!”

    小黄月道:“当年董卓为祸京师,曹孟德也曾持七星刀杀贼除害。此后事败,他与袁绍更是召集十八路诸侯,举义军,讨董卓。如此作为,想来应比董卓靠谱些才是。”

    诸葛亮叹道:“董卓匹夫之勇,祸国祸民不过一时之患也;曹操当世奸雄,智谋武力皆为一时之选,如今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已危若累卵矣!”

    小黄月忽起一念,奇道:“以诸葛兄看,当今天下还有谁,有能力挽狂澜于将倒?”

    诸葛亮道:“袁术,冢中枯骨;袁绍,好谋无断。刘景升,不思进取,受荆州士族掣肘而不可自拔;孙伯符,刚猛有余,韧性不足,占据江东已是其极限。刘璋、张绣等皆庸碌小人,世上已无英雄矣!”

    他仰天长叹,面色沉重。

    马蹄声哒哒,两人沉默前行。

    小黄月脑海中忽冒出一人来,道:“刘玄德,何如?”

    诸葛亮凝神细思,缓缓道:“当年,曹操重兵围困徐州,刘玄德虽兵微将少,仍仗义入徐州相助,勇也。”

    曹操一路屠城拔寨,逼近诸葛氏世居之地琅琊阳都前,叔父已带着他们兄弟前往豫章,大哥诸葛瑾自愿留下看守家业祖坟。

    还未行至豫章,就传来阳都周边被屠戮的消息,叔父忧惧病倒,两个姐姐正当妙龄,不好抛头露面。

    他当时不过十三岁,出面奔波求医,寻找舟车馆驿,安抚弱姐幼弟,日夜照顾叔父。

    只有夜深人静时,他才敢望向家的方向,默默替留守的大哥忧心。

    一日,好容易赶天黑前找到驿站,他向当地驿丞打听徐州情况。

    那驿丞道:“徐州虽被重重围困,但有北海孔融、平原玄德公带兵前去救援,想来应是无碍。”

    那一夜,他第一次听到刘玄德的名字。也是那一夜,他终于在异地安稳入睡。

    虽然,第二日就得知刘玄德带去的不过三千人马,在曹操大军面前,无异于以卵击石。

    诸葛亮望向东方,天已大亮,隐隐有红光现出山坳。

    他继续道:“此后陶公三让徐州,刘玄德时无寸土立足,仍坚辞不受,仁也。”

    “我听闻刘玄德自起事以来,广播仁义于四海,所为皆合于大道人心,智也。”

    “刘玄德为汉室宗亲,比其他诸侯先占忠义之名。”

    “只可惜,此公势单力薄,运道不济,屡战屡败。”诸葛亮看向远方,声音高昂了些:

    “若十年之后,刘玄德仍能屹立于群雄之间不倒,无论势力多寡,皆可称为英雄也。”

    “嗯!”小黄月点头,她心头隐隐有种刘玄德很重要的念头,便坚定地道,“刘玄德必不负兄所望,定成当世英雄!”

    诸葛亮笑了,一字一句道:“无论这位汉室宗亲未来成就如何,能在此争权夺利杀伐不休的乱世,仍坚守仁义忠信之名,他就是照亮这昏昏世道的一缕亮光!”

    话至此处,适逢东方红日乍出,万道金光瞬间遍洒天地。

    诸葛亮扬鞭指向东方,朗声笑道:“此乃吉兆,刘玄德未来如何,咱们兄弟且拭目以待!”

    第87章 今日方知我是我

    小黄月到学业堂不久,就觉身上发热。

    她先时不以为意,早课结束时,众学子起身谢师,她眼前一黑,险些跌倒,幸而一旁的庞林扶住。

    两人勉强相扶着走至膳堂,小黄月身上已没有一点儿气力,坐在案桌前,等待庞林前去拿食物。

    诸葛亮一直悬心她的伤势,课后去学堂找不见,便忙赶到膳堂来。

    远远就瞧见她斜倚在墙角坐着,脸颊、耳廓皆红彤彤的,诸葛亮再难掩饰担忧,急上前道:“贤弟,你背上伤口可痛么?”

    小黄月抬眼,晕乎乎笑道:“麻麻的,觉不出痛矣!”

    诸葛亮不由分说,连拖带拉地拽起她就走,庞林端着食物看见,忙呼喊着来追。

    刚出膳堂,又迎面遇到黄晷。

    黄晷见妹妹被男人拉扯,庞林在后追赶,登时错判了形势,怒上心头,提起碗口大的拳头,大叫道:“敢动我家兄弟,可要试试我拳头硬否?”

    周围不明情况的年轻学子尽皆围了上来,有好事的就起哄:“打他!打起来!”

    被围中间的两人皆身形高挑,黄晷五大三粗,诸葛亮瘦削飘逸。

    诸葛亮不愿浪费时间,当即立断,将小黄月推给黄晷,简洁了当地道:“快,送黄贤弟去看大夫,她今日来的路上受伤了!”

    黄晷大惊,忙将已半昏迷的小黄月抱起来,摇了几下,不见回应,更怒了:“谁伤他?可是你么?”

    小黄月勉强睁开眼睛,道:“我自骑马受伤,不干诸葛兄事,兄长当替我谢他救命之恩矣!”

    诸葛亮在旁劝道:“莫说话,保存体力要紧。”

    见黄晷只是抱着伤患原地发急,他忙发令道:“令尊精通医道,此刻必在先生宿处休息,快走快走!”

    黄晷忙将妹妹抱起,向父亲学堂宿处奔去。

    诸葛亮拨开众人,随后赶上。

    黄承彦正与水镜先生司马徽站在廊下闲聊,见女儿形状,已知有外伤,忙让黄晷抱进内室。

    诸葛亮在后,言简意赅道:“先生!黄贤弟伤在背部,是悬在马侧被沿途荆棘划伤!”

    人却候在廊下,并不跟进去。

    司马徽看他神色,已明缘由,心下不由一动。

    不一会儿,黄晷带着一童子匆匆出来,向司马徽拱手道:“水镜先生,家父招待不周,隔日再去拜访!”

    司马徽道:“好说,月儿伤势要紧。”

    那童子小跑着出了门,不知前往何处。

    司马徽见诸葛亮仍枯立原地,便回头招呼道:“年轻人,可到寒舍喝杯茶否?”

    他是荆州名士,又是学业堂大儒,邀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学子,实乃天大机缘。

    诸葛亮却恭敬地行了一礼,站在原地不动:“先生厚爱,亮不胜感激,改日必登门拜谢。”

    他面上忧虑依然不减,显然对内中伤者极为关心。

    司马徽微微一笑,独自离去。

    黄晷道:“诸葛兄,你且回去吧,在此多有不便。”

    诸葛亮拱手道:“另弟病情,还望兄台及时告亮知晓。”

    “你要知道这个做什么?”黄晷心下焦急,听得此话,眼睛一翻,就要动怒,忽见书童带着一年轻女子进来,忙迎上去道:

    “庞姑娘,快请进,家父等候多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