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带俩娃在山旮旯开农庄: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离婚带俩娃在山旮旯开农庄》 30-40(第14/16页)


    “呵。”鬼才相信。

    “真的,我就谈过一段恋爱,后来怎么样你也知道了,我真不是那种乱玩的人,这点你放心啊,我对你绝对专一。”

    “谢谢,用不着。”

    “以后你都找不到像我这样的好人。”

    梁昭杀心四起,自恋狂她见过不少,像陈芜这么不要脸的还是头回碰见,再聊下去她怕自己真的会顺着无线网信号丢一颗大炸/弹过去,所以用沉默代替了回答。

    第39章 第39章

    今天宝宝贝贝也该去幼儿园了。

    梁妈放心不下孩子,早早就起来就给她们收拾小书包,还一再嘱咐梁昭让她跟老师说一下,孩子的病刚好要注意着点,让她们多喝水,少出汗,别着凉了。

    这些梁昭昨天就跟宝宝贝贝的老师说过了,人家老师也说会留心看着,今天梁妈又念叨。

    宝宝贝贝穿着同款的小黄鸭套裙和小公主鞋,头上的两根小辫子是蔡姨给她们编的,戴了好几个跟裙子同色系的小蝴蝶结,把她们美得不行,站在镜子前面来来回回的照,梁昭叫了她们好几遍才肯过来吃早饭。

    今天要用的脆鲩阿喜已经给送来了,梁昭杀了一条做鱼片粥,又煎了萝卜糕,蒸了虾仁烧麦。

    这些都是她自己做的,食材新鲜,用料又扎实,每个虾仁烧麦都有鸡蛋大小,里面满满都是鲜肉和虾仁,一口咬下去脆嫩又弹牙,连蔡姨都说比外面酒楼的好吃得多。

    “阿昭要是开早茶铺,生意肯定也好。”蔡姨吃了四个大烧麦,鱼片粥也喝了两碗。

    自从梁昭回家之后,家里的伙食一天比一天好,梁妈的脸色都红润了,人也胖了不少。

    “谁说不是,这孩子也不知道从哪学来的手艺。”梁妈附和蔡姨的话。

    梁昭用不锈钢勺子把烧麦弄成小块给两个孩子吃,太大了她们不好咬。

    “网上看视频学的,你们要爱吃以后我常做,烧麦,虾仁饺,紫菜卷,蒸肉丸,我都会做,味道还行,就是卖相不怎么样,离开铺子还差得远。”

    “卖相是次要的,味道才是关键。”

    蔡姨在粤东是低调的包租婆,跟老姐妹吃过不知道多少酒楼的早茶,也常去光顾街边有名的小店,梁昭的手艺在这些人里面绝对能排得上号。

    她现在做的农庄生意就挺好,都是回头客,这已经能证明她做菜的手艺不差。

    当初决定跟梁昭回鹤岭村,确实也是因为舍不得宝宝贝贝,从她们满月就开始带到三岁,蔡姨心里早把她们当亲孙女了。

    现在在梁家每天都有外面很难买得到吃得到的靓货,她的老姐妹都羡慕,经常让她帮忙买土鸡土鸭,隔三岔五还来农庄吃饭。

    她跟梁妈也合得来,和村里的其他人也常常约着打牌。

    现在宝宝贝贝上了幼儿园,白天她也能帮梁昭干活,梁昭要是忙,走不开,她就开车去镇上接宝宝贝贝放学,来回也花不上多少时间,又不堵车,路上风景也好,比住在粤东出门就是高楼大夏看不见天的生活要好多了。

    一顿早饭的工夫,蔡姨就夸了几大箩筐的话,梁妈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女儿有出息,当妈的也高兴。

    之前村里也不是没人背地里议论梁昭离婚带两个孩子回娘家,将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梁妈每每想到这些夜里都偷偷摸摸掉眼泪。

    现在梁昭开农庄做生意,又收土货,帮村民赚到了钱,那些不好听的话别人也少说了,梁妈夜里偷摸哭的次数也渐渐少了,连腰杆都挺直了。

    将两个孩子送到幼儿园,目送她们被老师带进去了梁昭才转身离开。

    尽管不是第一天送孩子来,但她还是怕站在门口时间长了自己会哭,更不敢想以后孩子长大了,要去更远的地方上学,她该多舍不得,不知道会哭成什么样。

    既然都到镇上了,梁昭也没有着急回去,找了个地方停车。

    她凭借原身的记忆拐进一条老街,那里面有很多卖灯油纸扎的商铺。

    昨天是圩日,全是人,根本挤不进去,她也就没到这边来,今天她也不是来买灯油纸扎,梁母还没死,等死了再来买也不迟。

    这条老街是镇上最开始有集市的地方,原身以前被梁妈带来逛过几次,除了周边多了几条新街,这里面倒是没有太多变化,路面还是一样坑坑洼洼无人修理,水泥地都被磨得油光发黑了。

    两边的商铺也还是旧年代的样子,连商铺门都还是用的以前那种板搭门。

    这种门就是大门下面是石槽,上面是木槽,门是一块块的长木板,关门时将木板依次卡进槽中,开门时再一块块取下来,最中间的两块木板的前后都有锁,后面还可以上门栓。

    梁昭来得早,今天又是闲日,街上人不多,商铺倒是照旧开门,只是没生意,老板或在理货,或在门口的小桌上吃粉。

    纸扎铺旁边有卖大头菜、萝卜干、米粉这种杂货的店,梁昭选了一家进去。

    老板正在吃米粉,只抬头招呼了一下,“什么都有的,随便看啊。”

    梁昭挑了些煲汤用的汤料,当归、天麻、莲子这家店都有,也是摆在外面的,质量都看得见,随便挑,好孬全凭客人的眼光判断。

    这些汤料农庄的用量大,除了煲汤要用,食客来了看见也想买,村民能提供的货也有限,眼看着都见底了。

    梁昭就想在这挑些好的备用,这种老店都是做熟人或者街坊的生意,进的货也是本地的,不会从外面收,货真价也实。

    腐竹和米粉家里也只剩一点,宝宝贝贝爱吃米粉,之前连着几天她们早上都闹着要吃瘦肉米粉。

    这个做起来也方便,水开了放米粉,煮得差不多了再把瘦肉和青菜放进去滚一滚,吃之前加一勺蒜头酥就是很美味的早餐。

    腐竹的消耗也大,五花肉焖腐竹、牛腩腐竹煲和鱼腩腐竹都是食客常点的菜。

    做腐竹工序多,鹤岭村没有人专门做这个的。

    以前倒是有一家人做豆腐,现在也不做了,说是起早贪黑的太辛苦,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家里年轻一辈又都不愿意吃这个苦,干脆就不做了,想吃就骑车去镇上买,那也是人家自己做的,二三十年的老手艺了。

    梁昭知道镇上有腐竹厂,但本地人也都还是爱吃小摊上老板自己做的,老板自己家种的黄豆,石磨磨出来的豆浆比机子打的豆香味要浓郁一些。

    就是买豆腐块本地人也是喜欢上这边来买,当天做当天卖,还热乎着,来晚了还买不着。

    她挑挑拣拣要了不少东西,镇上很少见像她这样一下买这么多的,老板见是大客户,米粉也不吃了,起身擦了擦嘴,从里面的屋子又搬出来很多土货。

    老板跟梁昭说:“都是这两天我到几个乡镇的村子收上来的,今年的新货,没有陈年的,放心啦!”

    东西看着确实好,梁昭就又挑了不少。

    “泡辣椒卖吗?”她指指老板吃米粉时配的那一小碗酱油泡椒。

    家里也有泡椒,但不是这种颜色发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