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为后: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再嫁为后》 40-50(第8/16页)

花般出现在他的生命里,渐渐这二人自带的血债就消平了。

    诸如眼下,他对杨氏女的少情,连带着对汉王并没有太多亲厚。今日拌嘴,他的顿悟很透彻,但好处却没有落到汉王身上,而是便宜了自己未来的孩子。

    但她是个有良心的人,见他处置了今日汉王身边的宫人内监就算了事,很是不忿。

    “那匹黑马为何突然失控,查出来了吗?”

    “马鞍后移惊了马。”

    至于惊马之前,袁望神色阴冷:“旁的还待继续查。”

    崔雪朝往殿外阶下瞧一眼,“贤贵妃怎么还跪着?”

    他很寡情地扯下唇:“她纵容汉王学马,这才跪了一个时辰。”

    “按理汉王并未正式交由千熙宫教养,贤贵妃只是担着姨母的名头,平日里多过问了些。我是中宫,对皇子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有失察之责。”

    袁望见她欲去殿外去跪,迟钝地领会到她的不开心,讷了讷:“是不是我哪里惹了你不开心?”

    算他有些眼力见。

    崔雪朝坐回原处,先吩咐宫人把贤贵妃搀扶到殿内,等人坐好,娓娓道来:“汉王今日闯祸,一是他自己年幼不懂事,被身边人鼓动,二在伺候的疏漏,其三,也是最紧要的,是我们这几个大人,尤其是陛下没有承担起该有的责任。”

    贤贵妃心惊胆战地垂头不语。

    崔雪朝:“陛下把教养孩子交付给文武先生,旁的一概让宫人内监照应,只做高高在上的陛下,少有父亲的体恤。”

    “端蕙贵妃离世得早,贤贵妃不忍汉王辜负亲姐生养大恩,难道就忘了汉王乃皇家子嗣,身份贵不可言的道理?”

    “汉王身上是有你杨家的血,究根到底,他是袁氏儿郎,是大乾的皇子!”

    “也怪本宫,想着成全你与汉王的情分,不愿招惹是非插手,致使我等共犯今日大祸。”

    一番连消带打,乾元帝与贤贵妃挨训竟觉得皇后说得很对,毕竟皇后没推脱她自己的过失,三分错责,脸面上平等地没有光。

    殿内悄然,乾元帝坐着不动,贤贵妃作保往后对汉王必会持万分精神来教养

    皇后说大可不必:“那日贤贵妃说本宫没有生养过,不懂养孩子轻重的分寸,本宫觉得很有道理。”

    贤贵妃就觉得那头陛下调转过来的眸光像是带了刺,扎得她头发发麻,“回娘娘,嫔妾那日一时失言”

    “不算失言。”

    崔雪朝道:“本宫又想,贤贵妃和本宫都没生养过,想来对待孩子的心思是一样。既如此,汉王不必交由你抚养,后宫庶务再忙,本宫养一个汉王也累不到哪儿去。”

    这话似乎戳到贤贵妃的痛处,对汉王撂手一事竟成了难分难舍的情感?总之脸色愈发难看,鬓发的汗把脸上的白脂粉冲刷出一道不甚美观的小痕。

    乾元帝也很憋屈。

    从前不见她提养汉王,打自己跟她说过旧伤,看向自己的眼神不似情海柔波反而藏蓄怀疑,小厨房的饭菜也格外雄壮,很有一股脑把自己的肾养肥养成大鼓的势头。

    现下倒好,连带着汉王比他吃香起来。

    大人们在前殿说着话,一时谁也没注意到中隔屏风处有个小小的身影一闪而过。

    话撂下,旁的不必多说,崔雪朝提着裙裾回到后殿。

    床榻上的汉王还在沉睡,她接过宫人的小扇慢悠悠打起风。

    贤贵妃脸面不脸面,真如陛下说的,一个投靠到自家三分田地的穷亲戚,吃肉还是吃粳米,得看她的心意。

    自己救过汉王的命,按照佛家的论调,这叫因果。

    外头如何置喙她今日的决定,都让那个叫嚣着顶天立地的男人去扛吧!

    第45章 龙威大受打击

    五岁的汉王醒来第一眼就瞧见皇后娘娘温柔的笑眼。

    皇后娘娘问他饿不饿。

    汉王揉着眼睛点头说饿了。

    用膳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已经不在九州宴的后殿, 小眼睛在屋里打量几眼,认出是皇后娘娘的太云阁。

    睡梦前的场景随着一口一口饭菜下肚逐渐清晰,汉王觑眼瞧瞧身边陌生的宫人, 竖起耳朵听皇后娘娘垂问明园大内监宫务。

    这一顿午膳汉王只用了一盏茶就停箸了。

    崔雪朝:“可吃饱了?”

    汉王抿着嘴起身拱手纳礼:“回母后, 儿臣用足了。”

    他的规矩挑不出错,崔雪朝反倒觉得五岁的孩子本该童真些, “午膳少吃些也好,下晌不必去读书,就在太云阁呆着同宫人们玩吧。”

    汉王:“母后,儿臣的伴读呢?”

    崔雪朝:“今日你惊马, 险些出大事, 杨戎是你伴读, 却不曾好好劝诫。你父皇念在他年岁小不能发落,他自己个儿心里愧疚, 这会儿在螽门下罚跪呢。”

    想起杨戎小小年纪就对皇子横鼻子竖眼睛,“他平日伴读, 与你相处如何?”

    自丧母后, 汉王起先住在河东袁家族中,走路都晃悠的孩子不通人事, 加之父亲不上心, 一应生活全部交由下人打点。

    等从河东搬来望京, 宫人们提心吊胆中,汉王得了封号,迁居进了皇子所,四岁的汉王算不得早慧却几经波折,养成易敏感不安的性情。

    从前伺候母亲的下人成了宫人,三餐四季伺候汉王, 时不时提点汉王莫忘了生母的养育之恩,隔三差五又感慨汉王可怜,说陛下只汉王一个子嗣,却不能封为太子,汉王您一定要好好读书,早日让陛下青眼。

    哦,临尾还不忘加一句,汉王殿下,有咱们陇右杨家在,永远会站在您身后。

    就这般,开蒙年岁到了,父皇让外祖家的表哥来做他的陪读,汉王有了同龄人作伴。

    但这个同龄人和他不一样,杨戎喜欢刀枪剑戟,喜欢练拳脚,而汉王喜欢写大字描字帖,喜欢听蝉鸣鸟叫,喜欢看窗外流云,喜欢湖亭溪下红彤彤的鱼。

    夜里睡不着,汉王光着脚走到雕花窗棂前,浓黑的深夜里宫人内监都睡了,没有碎念的声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天上只有一颗很亮的星辰,汉王觉得那颗独亮的星辰和自己是一样的。

    杨戎攥着沙包大的拳头和他扳手腕时,真的很怵人。

    汉王输了,私学中袁家子弟背地里笑话他。

    汉王郁闷。

    如果别人看扁自己,汉王选择扁扁的走远,但杨戎是他的伴读,如影随形,像一场噩梦。

    皇后问他和杨戎相处得如何,汉王想说自己不喜欢杨戎,甚至有些害怕杨戎,但他抿了抿唇,想起杨戎说杨家是他外家,是这世上唯一出于血脉肯回护他的存在。

    “杨戎很好。”汉王口是心非道。

    崔雪朝说好,“汉王认得大理寺主官和上护国将军吗?”

    汉王懵懂地摇摇头。

    “大理寺掌大乾司法,主官董大人为人清正廉洁,其子六岁。上护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