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幻: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建安幻》 60-70(第20/24页)

而顺藤摸瓜,先其他人一步找出真相。

    此外,还有自由出入宫闱的牙牌,也是为了方便她找孙寄琴问话,以及那柄鸳鸯团扇,若非黎靖北授意,也不会在她造访北镇抚司的当日突然出现在孙少衡的值房内。

    还有很多……很多……

    似是通晓她此时的心情一般,黎靖北没有接话。

    半晌,她听见他道:“你未向登闻检院呈递事状就去敲了鼓,乱了法度,内阁很不满。傅君一案,你居功甚伟,罗汇被斩后,朕本欲升你为佥都御史,可为今之计……朕也只能勉强保住你的官位了。”

    他背对着她,声音显得有些模糊,“朕已下旨封你为山东道监察御史,你去青州看看吧,和田利芳一起,那里自有你相见的人,想了解的事。”

    听到要被调离京畿,唐璎只是一愣,旋即像是想到了什么,急切道:“那新政……”

    “先搁着吧。”他的声音透着疲累。

    黎靖北闭上眼,两日前,他看到她被杖得奄奄一息的模样,突然就后悔了。

    身为君王,当有大局观,他愿意牺牲小我来成全大我,他可以对敌人狠,对自己狠,却始终不忍伤害他在意的人。

    周皓卿的棍杖落下时,他想了很多。

    他想到了阿璎弹劾他那日九死不悔的姿态,想到了宥宁远赴北梁时决然的眼神,想到了他的母亲——已故皇后青格勒,那个被婚姻捆束了一辈子的女人。

    世上女子多不易,想到这些,他似乎明白了她的坚持。

    而唐璎那边,固然也懂他的不易。似她这般无视先圣法度而越级上告的,本该被革职处理。监察御史一职,已经是他能为她做出的最大争取。

    新政废了,黎靖北数年来的心血也一并付诸东流,即便如此,他仍想为她保住官位……

    唐璎抿唇,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何是青州?”

    药膏的气味清新,敷在腰背间冰冰凉凉的,黎靖北的思绪也逐渐清醒了些,“去岁夏,青州蝗灾四起,草根树皮俱尽,佃户颗粒无收,饥民易子而食,户部拨了六十万两下去,两个月后,灾情才得以缓解……”

    他自枕下拿出一道折子,道:“昨日,青州知府来信,说今岁青州五谷丰登,形势一片大好,还随信附送了几百粒颗粒饱满的大米,以感谢朝廷的解囊之恩。据朕在青州那边的探子来报,知府所说属实。”

    这不是挺好的嘛……

    黎靖北又道:“田利芳看了这米,却觉得有些蹊跷,这谷物的颗粒过于饱满,不似一般农民所种,倒像是被施了好肥而精心培养出来的。”

    唐璎皱眉,“您怀疑知府有所隐瞒?”

    黎靖北摇头,“你也说了,只是怀疑,个中情形如何,朕也不清楚。”

    经她今日这一闹,他似是累极,“你走吧,朕累了。喜云——”

    “在。”

    “送客。”

    “是。”

    就在喜云要将唐璎“请”出去时,却听君王又道:“回来。”

    喜云应声转身。

    “给她用辇。”

    第69章 第六十八章“原来你叫唐璎。”……

    唐璎清楚,黎靖北调她去青州只不过是权宜之计。

    登闻鼓一事,她也该避避风头了,毕竟越级上告之罪可大可小。黎靖北近些年来虽然已经逐步站稳了脚跟,朝中却依旧暗流涌动。

    新政一事,皇帝给的机会她没把握住,便只能采用“自虐式”的方式来阻止。

    为官并非易事,她在建安所见终究有限,下到地方也好,体察民情,拓宽视野,幸运的话,或能找到破解之法。

    思及此,她不再犹豫,“谢陛下隆恩,臣告退。”

    “等等——”

    黎靖北又一次叫住了她,沉声道:“立秋一过,宥宁便回来了。你也知她喜好奢靡,脾性古怪,你幼时的那些东西放在华音殿恐怕不太合适了。”

    唐璎闻言大喜,自动忽视了他后面的一句话,“你是说……宥宁……要回来了?!”

    说罢还反复确认道:“回建安?”

    黎靖北点头,“陆公第三子陆与沉摄政,北梁幼帝无权,朕便趁机将宥宁要了回来。”

    听到这个消息,唐璎心头一颤,几欲落泪。

    九年啊!整整九年!!

    她的挚友,笄礼方过就被嘉宁帝以一之婚书嫁去了北梁,背井离乡整近十载,死了两任丈夫,受尽磋磨。

    如今,她终于荣归故里。

    然而可惜的是,她即将赴任青州,两人近期可能是见不到了。

    黎靖北咳嗽一声,再次提醒道:“此回建安,宥宁所携之物众多,柔音殿怕都很难尽数放下,你那斗柜还需尽快处理。”

    唐璎点头,黎靖北说的倒也没错,细数下来,她与宥宁都已经九年未见了,她虽待她如初,却不知道她是否还愿意同自己亲近。

    思及此,她亦答应得十分爽快,“那斗柜的东西有些多,此外臣还有几箱裙衫留在华音殿,今日怕是搬不完,恳请陛下再宽限些时日,容臣去找找帮手。”

    说起找帮手,唐璎却有些为难。

    若是平时遇上这种事儿,她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陆子旭,只是他如今摔折了腿,下不来地,也不知他府中的仆人顶不顶事儿。

    黎靖北却说不用,“朕已经令人帮你搬了。”

    唐璎一愕,“搬去哪儿了?”

    “南阳宫。”

    黎靖北盯着床上的锦帘,目光有些飘忽,“这里宽敞,能放很多东西。”

    她起身告辞,即将踏出门槛之际,却听黎靖北又道:“六月下旬的簪花宴,你若得空,可以去瞧瞧。”

    *

    回去的路上,唐璎迎面撞见一位抱着白猫的女子。

    那女子头挽高髻,脸若玉盘,眸带腼腆,一身靛蓝色的马面凤尾裙,飘带上彩绣着各色花卉,底端坠着几缕璎珞,俏丽非常。

    “参见……”

    女子首先瞧见了她,面色微红,朱唇动了动,却不知该如何称呼,最后囫囵行了个礼。

    “见过婕妤娘娘。”

    唐璎倾身拱手,“臣乃照磨所都事章寒英,若非腰伤不便,该是臣起身向娘娘行礼。”

    那女子听见她的自称后愣了愣,忙道:“啊不用不用,章大人客气了。”

    唐璎是乘辇过来的,身上还穿着面圣时的官服,那女子好奇地打量她,而她也在观察着她。

    眼前的女子名为赵德音,是都察院右都御史赵琢的女儿,亦是黎靖北的后妃之一。

    黎靖北不好女色,登基两年来,除了被废的她外,后宫仅有三位妃嫔,三人还都是他潜邸时期的老人。

    唐璎与孙寄琴、陆容时三人都是嘉宁十六年同时嫁进东宫的,赵德音则是后来者。

    不同于她的寡言,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