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140-150(第9/15页)

位貌美温柔的外甥女也彼此都很满意,但父亲空养了两代二十个儿孙就出了一个举人,这门婚事于罗家而言还是高攀了吕家,如今总算有个进士了,外甥女嫁过去后也不用全靠女儿撑脸面了。

    丽妃与这些长期分离的外甥外甥女们都没什么情分,但哪个外甥外甥女能为皇上、女儿分忧,丽妃就由衷地盼着他们能过得称心如意。

    庆阳又把六十八岁高龄的外祖父罗蟠、早有辅佐老爷子理政之能二十六岁才考上进士的罗万青叫到了中书省的公房,言明她想安排罗万青去益州泸县给杨节当县丞将来再调去天水郡的计划。

    她对罗万青道:“你凭自己的才华考上的二甲进士,让你当县丞实在委屈你了,所以调你去泸县纯粹出于我想治沙的私心,我允许你拒绝,允许你按照吏部正常授官走官途,将来也绝不会因为此事怨怪你、压你的官。”

    大齐有十四州,年轻的官员只要有才就不怕找不到富庶之地做出政绩,去天水郡可能忙碌多年也看不到政绩,庆阳不想勉强这位没沾到她多少光的表哥。

    罗万青知道皇太女不是睚眦必报的人,但如果他拒绝了,他这辈子也将无法成为新帝的心腹重臣,毕竟同样是贤臣能臣,一个愿意为新帝排除万难,一个只愿意锦上添花,傻子也知道新帝会看重哪个。

    更何况罗万青也不怕难,年少时他愿意站出来为平庸的祖父出谋划策,图的不是全家的升迁,而是尽己所能为百姓做事。

    “微臣愿往。”罗万青简言应道。

    罗蟠再选了他年纪最小的两个儿子以及两个三十岁左右的秀才孙子同去辅佐罗万青,这四人就没有正经的官职与俸禄了。

    庆阳给了罗万青五百两银子,足够叔侄几个往返的盘缠以及在泸县三年的衣食住行,想铺张奢侈却是万万不可能.

    忙完这两件事,下旬又去咸王府看了侄儿锐哥儿抓周,庆阳终于可以只操心中书省的差事了。

    默默观察女儿的兴武帝:“……”

    夜里,他跟丽妃念叨:“你说,麟儿真的懂男女之情吗?朕怎么看她满心满眼都是国事?”

    他年轻的时候也没这样啊,叫上邓冲几个打猎喝酒别提有多快活,决定起事了才开始忙的,女儿倒好,三岁时就提醒他要去灭了可能有造反之心的袁兆熊了!

    丽妃也很发愁,三位王妃未嫁前她还能根据她们的少女羞态看出她们都很满意自己的皇子未婚夫,轮到女儿,女儿倒是为刚开始射空箭羞恼过,为张肃……

    丽妃没见过,但女儿的性情、身份不同于普通少女,所以她不能光凭这个判断女儿究竟有没有开窍。

    兴武帝:“麟儿十五岁那年,咱们不是去西苑避暑了,朕就想瞧瞧长大的麟儿与张肃会不会有什么亲密之举,结果麟儿去哪都带着解玉,约张肃跑马时解玉也跟在后头……”

    他都不确定女儿是完全没有亲近张肃的心思,还是碍于礼法与公主的威严不想非礼张肃,反正换成他有这样的机会,他肯定压不住与丽妃肌肤相亲的念头。

    丽妃:“……她三哥都不会做这种事,麟儿更不会了。”

    兴武帝:“嗯,都像朕。”

    丽妃:“……”

    女儿太正经,做父母的讨论不出什么,但有的事该教还是要教。

    宫里的教习嬷嬷学的都是教导准王妃如何服侍王爷,最多去教教驸马如何服侍公主,张肃那边贵妃已经派了一个嬷嬷去了,女儿这边,就算女儿只需要等着被张肃伺候就行,但该懂也得懂吧,不然大婚当晚误会张肃要犯上怎么办?

    兴武帝提醒丽妃去教教女儿。

    丽妃早就记着这事呢,初四女儿大婚前夕,丽妃带着她与贵妃分别选出来的一本册子来了九华宫。

    小时候就在太医院仔细学过男女经脉图的庆阳:“……”

    女儿不尴尬,丽妃怪难为情的,小声提醒女儿:“张肃肯定不会欺负你,但夜里独处时麟儿也不要一直端着皇太女的架子,不然可能会吓到张肃。”

    吓到了,可就不好圆房了。

    庆阳叫母妃放心,她有分寸,除非张肃惹她生气,她一直都对他很好。

    说得再多都不如亲眼所见,丽妃将两本册子塞给女儿便走了。

    庆阳翻了翻,翻出了些燥火,也翻出了些笑意,她不会吓张肃,但张肃真的敢吗?

    一夜好眠,次日四月初五,皇太女大婚!

    第147章

    皇太女大婚, 兴武帝与丽妃这对儿父母只是操心了下女儿到底有没有开窍,耗费心力最多的其实是礼部的官员。

    早在年前兴武帝选好皇太女的婚期时, 拄着拐杖当差的礼部尚书谢训文就召集下面的官员们一起集思广益了,议的是皇太女的大婚该如何操办。

    皇帝娶后、太子娶妃、王爷娶妃、公主出嫁,这四种婚仪礼部官员们不用翻阅典籍都能说出婚程的每一步来,但大齐朝出了个史无前例的皇太女,皇太女该如何将太女驸马“迎娶”进宫,没有成例可参的他们是真的毫无头绪!

    民间百姓家招赘婿,通常会让赘婿改成妻族姓氏,再提前安排女儿去外祖父家中居住,大婚当天赘婿会从妻家出发,像儿子迎亲一样将新娘子从外面接回来。但民间爹娘看轻招赘的女儿, 兴武帝可不会,更不可能让皇太女搬出皇宫等着驸马去把人接回来,简直荒唐。

    绝不能按照招赘的婚程办。

    完全按照太子大婚的婚程办, 让皇太女在宫里等着, 由礼部官员将张肃从卫国公府接到宫里?

    那张肃是骑马啊, 还是坐花轿?

    张肃要是长得矮些礼部官员真敢这么想,可张肃身高八尺三,站着比花轿该高,这么大人塞进去, 围观的宾客百姓定会笑掉大牙, 届时不光张肃、张家成了笑柄,皇太女与皇家的面子也不好看……花轿绝对不行!

    最终,谢训文做了主,仿着储君迎亲的婚程来,皇太女这边不变, 戴储君旒冕,太女驸马那边只改两处,不用花轿改成骑马,不戴红盖头只戴凤冠,再让尚宝局将凤冠打造成更适合驸马,不用那么华丽明艳,合了龙凤呈祥的吉意便可。

    商量好了,谢训文拄着拐杖去御书房求见兴武帝了,一边吹着凛凛的北风一边后悔自己为何没有早点辞官,早辞官了就不用操这么多心了,可是想到自己操办了史上第一位皇太女的册立大典,马上又要操办史上第一位皇太女的婚典,谢训文又隐隐地自得起来。

    他只是一个礼部尚书,既没有辅佐兴武帝开国,在兴武帝治国期间也没能立多大的功,后人们读大齐开国前后这三十多年的青史时,看到的是兴武帝以及严锡正、邓冲为首的文武开国功臣们,就连聂鏊这个后来启用的御史大夫都比他有名,他谢训文大概只会在立皇太女一事上被史官多添几笔。

    这么一想,谢训文该感激皇太女给了他青史留名的机会!

    兴武帝对谢训文的提议很满意。

    谢训文走后,兴武帝再把女儿叫过来商议此事,主要是确认女儿对张肃戴凤冠的看法。

    庆阳没什么看法,只有一处不解:“龙凤麒麟这些瑞兽都有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