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贪官: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明小贪官》 50-60(第7/21页)

   虽然众人在来之前心里已经有所猜测,但是被秦大人当面直接说出来,还是觉得荣幸万分!

    “当然,若是以后我们的“卫辉时报”能够招募到足够的稿件,大家也可以开辟更多的板块,我们可以将现在的一张报纸改版成两张、三张一起售卖,加入一些其他普罗大众都喜闻乐见的版面,扩充我们的读者群体,这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不知这样说,大家是否明白本官为何请诸位过来?当然,若是还有疑问,也可以现在就提出来。”

    其他人基本上都是谨言慎行,尤其是像严知行这样对秦修文非常推崇的狂热崇拜者,自然是十分信服秦修文的话的,认为秦修文做事,必有他的深意,况且做这个“卫辉时报”的编辑,做的都是文字相关的活,不仅仅能够品评他人的文章从中学习进益,而且还有决断权,判定对方文章的去留问题,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平时他们这些学子都是被师长、被主考官来决断他们的文章是好是坏,现在居然能够去评判别人,岂不是有一种大权在握的感觉?

    所以其他人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可,只有向清皱着眉头往前走了一步,先是拱手一礼,然后直接道:“秦大人,在下向清,本以为是过来可以帮助大人治理民生的,实在不知道是来品评文章的,文章何处不能品?还请大人恕罪,向清志不在此。”

    向清说完之后,整个堂屋内顿时一静,落针可闻。

    好些人都偷偷地往向清的方向看去,甚至和向清有几分交情的沈秀才还悄悄扯了扯向清的袖子,让他退回来。

    这不是明明白白地打秦大人的脸么!

    秦大人好歹也是六品朝廷命官,背后有周邦彦支持,下面还有汪知县之流的效忠者,他向清如今刚刚中了举人,连个官都不是,万一 被秦修文记恨上了,这以后的科举还考不考了?官还当不当了?

    沈秀才是真的为向清捏一把汗,他是看了向清的文章的,也惊讶于秦大人的大度能容,还以为两人根本没有表面上那么势同水火。

    毕竟文人嘛,有时候写文章的时候,难免有些言过其实。

    没想到现在向清居然直接硬刚秦大人!这,这真是太不智了!若是如此,您还不如别来了呢!

    别人这样想,向清可不这么想,他当时收到秦修文邀约的时候,就是被他挑衅不屑的语气激来的,向清原本以为自己是要辅佐秦修文治理卫辉,应该是做和季方和差不多的活,幕僚师爷之流,结果倒好,秦修文直接将他往这个所谓的“编辑部”一放,为他干点这种小事杂活。

    他向清是缺这点银子,还是缺他秦修文这点人脉?非要干这些琐碎事情,来赢得秦修文的好感和扶持?

    那就不好意思了,秦大人您的算盘打错了,他向清并不屑于此。

    向清家中是真正的书香门第,他爷爷是当世大儒,他伯父在朝为官,向清自己也极为优秀,十八岁中举人,原本去年就要参加会试的,被他祖父压了下来,说他文章已经成熟,但是为人处事还缺火候,让他在磨砺几年再入官场不迟。

    可以说,向清前途一片大好,是个板上钉钉的官员后备役,所以他内心是真的不屑于秦修文的很多所作所为,此刻又感觉到自己被秦修文玩弄了一番,自然是并不甘心。

    要不是顾及着尊卑礼法,向清在刚刚听完秦修文的话后,都想直接拂袖而去了——在他看来“卫辉时报”不过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产物,根本不值得他费心劳神。

    在如此肃静的时候,众人却听到秦修文轻笑了一声,那声音清越中又带着点嘲讽,仿佛向清的话十分可笑一般,听得向清隐在宽袖中的双手都握紧成拳了起来。

    “向清,你觉得本官为何刚刚第一段话就说无论是任何人的投稿,来者不拒?”

    向清梗着脖子,一脸木然道:“自然是想吸引更多人来投稿,稿件多了,选择的余地也就多了,若是总是千篇一律,世人难免感觉疲倦,总要有新鲜的事物刺激,才能不断去购买这个“卫辉时报”,才能让这份报刊为大人所用!”

    最后几个字向清用上了重音,显然他所指的“所用”是偏向于秦修文个人利益的所用,暗指秦修文用此为自己谋私利。

    要不是秦修文还在场,众人恨不得“嘶”出声来!

    向清,就算你大伯父在朝为官也不用这么嚣张吧!你大伯父好像和秦大人的官职也差不多,到时候惹得秦大人发怒了,你是忘了李明义等人的下场了吗?是忘了为了抓捕对秦大人不利的人,是如何弄的整个卫辉府风声鹤唳的了吗?你真的确定向家能保得住你吗?

    秦修文早就不是刚来的时候,毫无根基的秦修文了,如今卫辉府里有谁要动他,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如此当众忤逆秦修文,众人生怕秦修文一怒,将向清当场拿下!

    没想到秦修文却没有任何动怒的意思,反而有些奇怪的反问:“所以你是不认为自己能在一个独立的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了?一定要跟在本大人身边才能发挥出你的作用?”

    向清被秦修文这样的反问问住了,一向能言善辩的他,竟然也是张口结舌,气结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反驳的话。

    “向清,或许本官确实是给你的邀约给错了,你辜负了本官的认可。原本本官认为,像你这样敢于直言不讳,有自己思考的年轻人,定然是有自己的思考,想法别具一格的人,没想到你却如此狭隘,只看个人仇怨,无视真正有益天下人的好处!”

    向清被这么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气的正要跳脚争辩,可是听到秦修文接下来的话,向清彻底无言了。

    “若是天下人都来投稿,“卫辉时报”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如果你们中有人做出一个农业板块,将如何更好地育种选苗,如何观测天气,如何更好地喂养家禽等文章普及天下,只要能惠及一方百姓,亩产增加,家禽肥壮,那么选出这篇文章的编辑是何功劳?”

    向清的脸色涨的通红,但是在秦修文锐利的目光下,他渐渐地移开了视线,不敢再和他对视。

    “再倘若,有妙手仁心的板块,给所有人讲解一下如何防范疫病,发热之后如何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给人散热,如何正确的识别常用草药,遇到小儿风寒咳嗽如何处理,倘若有一人,我只讲一人,有一人能因此获救,重获新生,那么选出这篇文章发行的编辑该是何功劳?将这份报刊推广到各个地方,能被更多人看到的人,又该是何功劳?”

    “东汉张仲景写《伤寒论》,唐时孙思邈创《千金要方》,北魏贾思勰有《齐民要术》,元时亦有《王祯农书》,咱们巍巍中原,历史悠远,能人辈出,不缺典籍珍本,可是这些真正有益于天下人的书籍都在哪里?在世家大族的珍藏里,在我们文人打发时光的闲书里,却不在那些最需要的人手里!就是到了今时今日,谁能知道没有大才之人在某些领域有所建树?难道我们也要将这些东西埋藏起来,等到后人来挖掘吗?一本书三两五两白银,珍本几十上百两,普通百姓连书本都买不起如何去读书?若是只需要十文钱就能买到一份有用的报纸,是否能让更多的人读一读书?识一些字?”

    “大明不缺百花齐放的思想,不缺匡扶天下人的技法,只缺将文化将思想传播于世间的人,而如今,汝居然不以此为荣?不欢欣鼓舞?本官实在费解啊!”

    向清沉默了,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