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贪官: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米文学www.damiwx.com提供的《大明小贪官》 50-60(第10/21页)

坊”建地极大,占地十几亩,风格是统一的卫辉码头建筑风格,门前人来人往,光接待的伙计就有十几人,好些人都是来买布匹和订购材料的,徐光启被引进去后,直接立在去籽的一个机器前不动了。

    去籽机徐光启自然见过,他自己还用过,可是眼前这台去籽机,是全新的!

    说是全新,不是说它的工艺有多么复杂,而是它的动力系统!居然不再是人力手摇,而是利用水流不断冲刷带来了动力,传送给了履带,然后再带动齿轮,就将整个机器给运转起来了!只需要一个工人不停地将棉花放入送料口,经过去籽口挤压去籽,留下了雪白的棉花,剩下了一颗颗棉花籽,雪白的棉花堆积到出料口,再由人装进麻袋放入仓库,看着就省时省力不少!

    一想到松江还有很多人家在用手工剥籽,徐光启就汗颜不已——卫辉本就是棉花产区,又有这样的神器,若是再造出更为便捷的织布机,以后松江布还有地位可言吗?想必到时候卫辉布才是又好又便宜吧!

    徐光启着了魔一般不停地绕着这个机器打转,将它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揣摩了一遍,甚至还想上手操作,被引路的伙计连忙阻止了下来:“客观,要谈今年的棉花采购价格,掌柜的就在里面,还请跟小的进来。”

    一连催促了好几声,徐光启才如梦初醒,几乎是同手同脚地跟着伙计进了里面去谈价格,谈需要的数量,又签下了契书支付了定金,出门的时候又依依不舍地看了那台机器好半晌才走了出去。

    徐光启当夜办完了事情,就住在“万松客栈”,定了一个“黄字号”的房间,房间虽然狭小了一些,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时打扫的非常干净整洁,照理累了一整天了,徐光启应该倒头就睡。

    可是,他翻来覆去睡不着。

    明日他要启程回松江,但是现在,他不想回去了。

    今日的一切所见所闻都如一个巨大的谜团一样进入到他的心中,如果他不能将这个谜团解开,就这样回去的话,他感觉他会抱憾终身!

    梆子已经敲过了三更,最后徐光启还是翻身而起,点燃了油灯,写下一封家书后,辞去了自己在松江教书的职务,言明自己要在卫辉游学一段时间,采买的东西具已办妥,请随行老仆带回。等写完信后,徐光启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凤凰非梧桐不栖,而只有栽满梧桐的地方,才会吸引凤凰飞过去。

    秦修文做梦也想不到,像徐光启这样的顶尖科技人才会就这样不声不响地留在了卫辉府,等待着他去发现。

    第 56 章

    秦修文作为“卫辉时报”的总编辑, 纵然事忙,有时候还是会到“卫辉时报”的总部巡查一番, 和这些才子编辑们交流一下思想,笼络一些人心。

    这半年来,“卫辉时报”已经成了整个卫辉文人才子心目中的圣地,在这里可以观天下奇文,和志同道合的文人交好,畅所欲言,能推出一篇篇经世济民的文章发行于报刊, 让所有人都看到,甚至还能被秦大人提拔到他的身边为他做事,可以说, 但凡能入职“卫辉时报”, 已经是文人之间的一种认可了。

    对秦修文来说,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报社的编辑处, 更加是自己人才的选拔地,自然时不时要关心关心,同时从中选出自己要的人为他办事。

    但是今日秦修文来此不是来联络感情的, 而是下面的人差点给他捅出一个大篓子。

    “卫辉时报”的编辑处已经有了近二十人的规模,还有跑腿的书童小厮做杂事,那么大一个办公的地方, 如今也是到处堆着稿件书籍, 平日里这里非常忙碌, 大家需要不停地看稿约稿,筛选稿件同时写好评论交付给其他人审核, 只有大家一致通过了,才会定稿校对, 最后交给崔丽娘,由崔丽娘呈给秦修文做最后的审核,审核通过后,崔丽娘再沟通“袁氏印刷坊”的人,进行印刷发行。

    如今“卫辉时报”早已不是当日不成规模、全靠秦修文一人撰写的小报了,“卫辉时报”从七日发行一次,到现在变成了三日发行一次,同时其中的板块也增多了很多,每日固定订阅“卫辉时报”的人如今也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再加上卫辉新码头建成,天南地北的客商涌入卫辉,如今的“卫辉时报”每三日就要售出十万份!

    这已经不是这个年代的人能够想象的发行量了,就是京城中的邸报都不如“卫辉时报”发行出去的多。而且更可怕的是,如今周边的几个府也在和秦修文洽谈,想要引入“卫辉时报”在他们府中发行。

    不是没有人想要模仿“卫辉时报”的模式,这大半年来好多地方性小报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是却没有一家能够撼动“卫辉时报”的地位。

    除了精彩纷呈的内容、高质量的稿件外,还有一个是别人如何都比不上“卫辉时报”的,那就是它足够便宜!

    三张报纸,只要十文钱,别人家这个价格连印刷的成本都不够,更别谈论供养编辑和给投稿者付费了。就说投稿者的待遇也是所有报刊中最高的,从一开始被选中后的一两银子一篇,到现在发展成了三两银子一篇!

    名利双收的事情,谁不想干?所以“卫辉时报”永远能拿到最好的稿子,有最优秀的投稿者。

    而没有利润的事情,其他报社谁愿意当冤大头?甚至有人暗中揣测秦修文一直做的都是亏本生意,只是为了博一个好名声。

    那秦修文亏了么?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就秦修文这么精明的人,要让他亏钱,除非后面有更大的利益等着他,做一波短暂的亏损,否则的话,那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

    如今“袁氏印刷坊”的铅活字全部铸造完毕,总共花费了十二万两白银,董睿做的活字印刷机制造出来五台,也全部投入使用。“袁氏印刷坊”的印刷流程已经从全人工操作转化成了半机器半人工操作,他们印十张二十张纸,别人只能印一张,他们排版一版活字,只需要半个时辰,人家雕版做要做一两天,这如何比?

    更何况,“卫辉时报”的影响力在商人间都是顶尖的,那个小小的广告位,百字千两的价格就没变过!

    按照崔丽娘上个月呈给他的账簿,去掉所有编辑处的月俸、对投稿者的稿酬,还有印刷和纸张的成本,一个月的纯利高达八千两白银!虽然说还要给周邦彦和季方和分润出去一部分,但是秦修文自己绝对是拿大头的。

    虽然秦修文木秀于林,但是神奇的是,如今卫辉上下官员都对秦修文评价甚好。毕竟跟着秦修文,闭着眼睛躺着都能挣钱,以前要贪赃枉法还得提心吊胆、各种遮遮掩掩,搜刮一点民脂民膏要被老百姓指着鼻子骂,运气差一点的还要碰死在公堂上!如今呢?

    只需要放手让秦大人去干,自己在后面捡银子,秦大人说叫大家伙入点股就入点股,说让大家伙开个铺子就开个铺子,晚上舒舒服服地搂着小妾睡觉,一点心都不用操就能把钱挣了,这日子谁不想过?

    就拿“卫辉时报”来说,这里面有周邦彦一人占了两成干股,秦修文五成,剩下的三成都被秦修文分送给了卫辉各个官员,只需要他们意思意思出点银子,后面就是源源不断的钱。

    一开始还对秦修文的手段有所怀疑而不肯入股的几个人,现在简直就是要拍断大腿!

    从一开始一个月十几两银子的分润,到现在才半年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大米文学 damiwx.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